分享

遥思五台山

 zsyf在水一方 2018-07-14

       岁月寥廓,回望五台山的历史苍烟,幽深巷陌,在时间隧道里,又见大汉的万顷苍池,盛唐的山寺林立……

        禅思的烛火摇曳,清凉的光阴里,醒世的风景。

      真正意义上的五台山,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

       它们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       

       由于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能够登临五峰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很少有人能够到达五台。

       由于台怀镇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间,因此,人们通常就把到过台怀镇视为去过五台山了。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摄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      

           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颇受排挤,因此奏知汉明帝。

        汉朝廷为辨别佛教与道教的优劣高下,让僧人与道士表演、说明、验证,因此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

       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如初,故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    

            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

        大孚灵鹫寺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

        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

       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

       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

       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

       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五顶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气候、环境,极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这个“五峰耸出”“曾无炎暑”的自然场所,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住地了。

         五台山由此驰名中外,显赫于世,成为佛教徒竞相朝礼的圣地。

        在佛教极盛的唐代,五台山寺院多达360多处,在此也诞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师。

       盛唐时期,借助李唐王朝强盛的国威,伴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而显赫于世。

        唐武宗会昌灭法,五台山寺庙减少。宋、辽、金、元各代,虽屡有修建,但由于战乱毁坏,未能尽数复原。      

       到了明代,佛教再兴,五台山重修和创建寺庙院庵多达百余处。

       清代以来,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出现了青黄二庙各具特色,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风貌。

       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