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形懒惰父母”,是你吗?

 GPF生活教育 2018-07-14

[关注我们,做最酷炫的父母]

作者: BP

编辑:BP

* “隐形懒惰父母”的概念灵感源自当红网络名词“隐形贫困人口”。

BP这样定义“隐形懒惰父母”:

“表面上,焦虑子女教育问题,积极奔走于各大辅导中心,但实际上,把教养责任寄托于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而不是认真学习科学教养知识,提升自我养育水平,没有亲力亲为家庭教育,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与之共同成长的父母。”

举一些实际的案例:

隐形懒惰早教:跟风上早教班,父母不花时间学习早教知识,科学高质量陪伴幼儿。

隐形懒惰学前教育:报名各大学前教育机构,而不认真了解孩子身体,智力发育规律,揠苗助长。忽视科学的家庭教育。

隐形懒惰教养:只生不带(或者没时间带),把孩子给长辈或者保姆长期带;孩子入学之后,将教养责任“无条件”托付给学校,认为学校应全权负责。

。。。

现在的父母为子女的教育,可谓耗尽心血。

喝进口奶粉,

买学区房,

上国际学校,

报早教班,钢琴班,课后补习班,各类花式培训班。。。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自家孩子成为大家眼里“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卯足了劲儿,拼得大气不敢喘。

这么看来,父母们在孩子教育上是很积极,很重视,丝毫没有懈怠情绪的,反倒会把自己逼得每天都在焦虑中惶惶不可终日。

可是这样的父母恰恰又是懒惰的父母。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早教班,也不是国际学校,而是父母本身。

幻想用钱去解决子女教养问题的父母,寻找到的不是什么教育的捷径,反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用钱就想解决教育问题,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偷懒。

乌克兰有个叫马卡连柯的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漫长的为人父母之路,如果只是“倾家荡产式”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养育,教育资源,而不是花时间掌握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那么,

你家的孩子,最后很可能就变的和你一样。

孩子遗传了你的基因和相貌,当然也复制了你的谈吐,学识,气质,价值观。。。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

就是希望借由这种方式强调自己的存在,

并试图得到父母手中拥有的权力。

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使出的手段,

深深影响了其性格的养成。

试想一下,

如果你们是那种下了班就在家打游戏,玩抖音的父母,那想让孩子变得爱看书,就显得有些可笑,因为孩子平时从你身上学到的是:有时间就打游戏玩抖音,而不是有时间看看书。

如果你们是精致的利已主义者,那孩子不太可能有什么情怀去做些自己想做却“看似无用”的事。

孩子成长过程中获得语言的途径很大一部分是每日与父母的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很多东西学校是教不了的,但孩子在家里却都学会了,比如情绪表达,讲话方式,亲密关系,礼貌用语。。。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不掺一点假。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最好先试着成为那样的人,如果自认为已经错过了成为理想中人(比如好学历)的际遇和条件,那么至少从生活习惯,道德品德,为人处事等等方面开始改变,这些是你力所能及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

就比如,你希望孩子多读书,那家里首先得有书,然后大人也得有阅读的习惯,家庭有阅读氛围。

如果你身上没有那些你希望孩子能拥有的东西,那么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吧

所以才说,做父母,养孩子,大人其实是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重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是“重生”的过程

好的教养不在学校,就在你和孩子身边。

好的教养也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它需要的是,在为人父母方面,你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量,潜移默化般言传身教给孩子。

这是一门必修课,别人也无法代劳。你偷懒一次,收获的是一时的轻松解脱,失去的可能是一个理想中的孩子。

只顾帮孩子花钱争抢资源的父母不是不积极的父母,但如果只是这样,

同时也是“懒惰的父母”。

在家庭教育上“懒得亲力亲为”,却寄期望于培训班和学校,来交换一个有教养,有学识的优秀孩子,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偷懒”带来的“家庭教育缺失”,在孩子身上落下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

花些时间和精力把自己打造成理想的父母吧,多掌握些养育的科学知识,多些高质量的陪伴,言传身教,这样你才能收获一个理想中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