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概念还是技术:你的小学数学真的学好了吗?试试看这道题~

 不二BPANDA 2018-07-15

做错题的小华


(小华做一道减法题时,不细心把被减数十位上的9看成了6,把减数个位上的5看成了2,得到的结果是68.问: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这是一道二年级的题,引发了网络家长的热议,人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答,也有人抱怨为什么二年级题目那么难,还有人觉得连二年级题目都做得如此费劲,实在是无颜以对啊。


孩子在解答这道题目的时候,往往觉得难以入手,或者开始列竖式,象做算式谜题一样,想搞清楚个位十位上应该是几。


你会怎么解答这道题呢?请先别往下翻,静静思考一会儿......


(别偷看哦~)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下面两位家长的解题思路,其他什么用xy来解题的我就不放了......

A

B


两种解题思路分析


从问题本身入手,B的思考方向是数量关系,压根儿没有考虑要求解被减数和减数到底是多少的问题;而A的思路是不把被减数减数搞清楚誓不罢休的架势,甚至还试图推出被减数是一个三位数,自动定为1,当然从假设法来讲,也无不可,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固定差来讲,被减数和减数有无数种可能性,我们应该首先就抛弃掉试图算被减数减数是多少的想法。


正是因为这种对问题的理解的不同,导致了A是进行判断:这是一个减法题;而B是提出了问题,开始寻找数量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题干中 已知条件的分析,正是因为A的判断就是减法这么简单,使得这个已知条件变成了计算出被减数和减数的唯一路径了,而B则从这个已知条件中看出了本质,结合他头脑中对“位值”的理解,自然得出了十位的变化意味着被减数少了30,个位的变化导致了减数多了3。


所以当B还在吭哧吭哧计算被减数减数个位十位都是多少的时候,A已经在10秒里心算出了答案。


你要锤子式思考,还是创造性思考?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竖式法是快速运算的捷径,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要算的快,自然用竖式啦,当我们让孩子们安安心心用拆分法写横等式的时候,人们总是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我们让孩子画图来表达加法的拆解图式时,人们也会讲,为什么不直接教竖式,不是更简单。


更简便地掌握技术,意味着我们漏掉了更重要的原理。


而这个原理,恰恰是今天让儿童用更便捷更聪明的办法去解题的基础。


请看下图分析,看看A与B在思考层面,各自动用了什么概念或技能。我们很快会发现,“锤子”式思考方式-是用技术硬“砸”去解题,而“创造”式思考方式-是用概念顺藤摸瓜找寻到了关键线索,瞬间就解答出来了。


如何获得这些重要概念?


位值意义

数量关系

守恒性

加减拆分结构


为什么小学生在一年级就教了位值,但是大部分孩子到二年级仍然没有掌握呢?


儿童理解22里面,十位上的2代表20,个位上的2代表2,这是他们如同学习社会性知识(语文英语)一样地记住了这个规则,对儿童来讲,这是一个“如果考试考到的话,我会回答的规则”,如果考试没有直接问数字在几位上代表几的问题时,他们不会提取这个概念。


如果你不提醒他们,他们压根儿也不会去想:“十位上数字大了1,代表数量实际上多了10”


回想一下,我们让儿童在学龄前学递增模式时,123456789一列数字,每个数字比之前大1,所以1+1=2,2+1=3,依此类推,大家可能认为这么简单还需要教吗,实际上这是在建构儿童的数字网络,让他们头脑中对数字理解有一个连续的认识,而不是一组只有在考试时才具有关系的孤立的元素。


当儿童理解递增1,到了学龄后,就能掌握递增10的规律(十位上增加1代表增加了10),我们也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拆分,来疏通数字关系网络,将数量关系深深烙印在他们头脑中,他们掌握的不只是一种规则,而是一种规律,以及一种原理。


对于位值的意义有深刻了解,对这个概念的应用性熟悉的孩子,当他们看到十位变化时,第一反应是数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会导致结果的变化,很简单的因果关系。


在上面这道题里,知道了十位变化意味着被减数少了30,那么结果就要加30,同理,个位变化意味着减数减少了3,相当于少减了3,那么结果还要减掉3。看起来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就是有很多二年级小朋友会觉得这个十分绕,甚至成人会抱怨,这么难的推理怎么给二年级孩子出呢?


这个推理真的很难吗?回想我们在学龄前,认为对儿童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守恒性”:


  • 知道事物不会因为外观属性发生变化而数量发生变化

  • 知道一个维度的量缺少可以通过另一个维度补偿(比如细高水瓶与矮胖水瓶)

  • 知道东西可以被拿走或拿来,可以还原可以逆转


对于加减法结构的整体部分关系熟悉的孩子,也知道-5,可以是先-3,再-2,很多孩子在学校里要求巧算的时候,会拆分,但是其他时候都不会记得数字可以拆分以及拆分的逻辑,他们也并不觉得一个动作可以分解为两个动作去做。所以基础概念不够扎实的孩子,不受提醒,是不会想到减数少了3,相当于结果多了3。


假如,回到过去,我们教低幼儿童数数时:

  • 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事物,甚至不是某样具体的东西

  • 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事件,一个现象

  • 我们让儿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理解增加1和减少1意味着什么

  • 理解有进有退,游戏总会总结到一些本质现象,比如数量守恒

  • 比如原来我们漏掉,可以再补,可以分几次来补,结果一样

  • 比如10个10个递增的时候,50只需要看成5个10,60就是6个10,“10的个数”也在递增


要想加强这些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我们有很多方法,尤其在学龄前启蒙阶段,想上面这样的游戏可以有很多变化,不要让孩子只盯着做加减法,这样孩子上了小学后,学数学可以更加得心应手一些,附加题也能做得很开心。技术的东西,总是容易跟上的,一个概念好的孩子,要把计算能力提高上去,是很容易的事,你看一些到了高年级忽然冒尖儿的孩子,通常在逻辑层面上很不错,脑袋还善于思考,不会按部就班不动脑地“学”技术,虽然前期可能落后了,但是到了需要概念融会贯通,对综合能力有更高要求的时候,那些单纯技术好的孩子就不见得能跟上了,相反概念逻辑好的孩子就能出类拔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