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两周,这几个声音入选「声音博物馆」

 燕儿t37i2j29 2018-07-15

 

郑老师的话

声音博物馆位于订阅号下方中间——“声音私塾”的第三格。我们将在周日、周二、周四、周六的十几篇群友之声当中选出较好的作品,进入声音博物馆馆藏,每周收藏的作品最多不超过3篇,两周一起评选时不超过6篇,但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也可能是0篇。本周日上榜的作品参与下周的评选。现在参与群友之声的作品越来越多,水准也越来越高,我们希望假以时日能够集大家之美声,建成一个精致的线上声音博物馆。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群友之声”诵读活动。 

入选理由


此篇《那一晚,再别康桥》,极为精妙,从标题就能看出别出心裁之处,一篇是林徽因的作品,一篇是徐志摩的作品,连在一起,别有了别样情怀。而朗读形式上,更是匠心独具地将两首独立的诗歌交错在一起,完美地进行融合,让人感觉相融的除了文字之外,更是林、徐二位的精神。这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值得我们学习。

入选理由


这篇《桃花源记》读得好,朗读者河之南老师人更好。一直以来,这位老师一直默默在为社群做着贡献。他所管理的16群,是一个元老级的交流群,开设于三年之前,也一度慢慢沉静,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而正是在河之南老师的不懈努力之下,这个在450余郑老师语言表达交流群中位列16位的老群,渐渐重新焕发了生机。河之南老师为人谦逊、沉稳,与他的交流一直让人如沐春风,他是我们优秀管理员老师们的代表,我们感谢所有默默付出的管理员老师们。

入选理由


这篇《青春花季》是来自建立不久的413群的群友们合作的作品,作品以广播剧的形式出现,各种鲜活的声音交融在一起,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创新,是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是社群发展不竭的源泉;创新,也是群友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群友们,你们的每一次创新,都在推动语言表达事业的发展。是的,这项事业的进步,不仅靠庙堂里所谓的专业人员,更是依靠每一个热爱语言表达的普通人共同的努力!


入选理由


这篇的合诵,让郑老师更多听到的是一份感动和欣慰。看到这十三位孩子的名字,无比欣喜,他们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棵幼苗,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生初始阶段的一大步,而且必将影响他们之后的人生。他们所朗读的并非咿咿呀呀的儿歌,更不是无病呻吟的辞藻,而是传统文化,是先贤们传递的经典。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靠他们来完成。加油吧!少年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