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生地和熟地的功效有什么不同?

 mjx1234图书馆 2018-07-15


关于地黄,稍稍熟知点的人,都知道它有生熟两分。其实,地黄入药,可用鲜品、干品和加工品三种,即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这里,我们着重来讲讲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功效差别。

生地黄

生地黄是由鲜地黄晒干,或者用文火烘培至八成干而成,较比鲜地黄,熟地黄更耐储藏。成品的生地黄皱缩柔韧、色泽呈现棕黑、灰。

在功效上,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肠燥便秘,口干舌绛,津伤口渴,牙齿疼痛时,用生地黄煮水,可以凉血去火。

熟地黄

古时人们炮制地黄,方法众多,有蒸制、酒浸、酒蒸等,经过历代总结,人们选出了性价比较高的两种制法:酒炖与清蒸。一般好得熟地黄,黑如漆,明如镜,甘如饴。

生地黄变成熟地黄,其药性由寒转温,功效也由清转补,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平日里,用熟地煮水或煲汤,适合肾阴虚的人食用,可以补肾气。常见的六味地黄丸,其主药为地黄,可用于肾阴亏损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另外,熟地黄与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炙甘草一起熬煮,有益气补血的功效。21


生、熟地来源相同,只是制法不同,也就导致功能各异。


两者同来源于玄叁科多年草本植物地黄的黄色地下块根。生地是由地黄块根缓缓烘焙至八成干而成;而熟地是由生地用酒炖至酒吸尽或蒸发,蒸至黑润;然后取出,经太阳晒;前者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后者,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中华本草》中指出,生地为清热凉血药,而熟地为补益药。

生地:甘寒,而熟地经制晒后转微温,皆可如心、肝、肾经。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从两者的功效可以看出,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两者都有补益的作用。


生地在清热凉血的同时,还可养阴生津。养的就是阴血,生的就是津液,而阴血津液就是气血的一部分。


所以无论是治病上,还是日常保健上,生地都被人们广泛应用、食用。在1000多年前,在中原地黄生产区域的人们,就将地黄“腌制成腌菜、泡茶、泡酒”而食用。至今也常切丝凉拌或煮粥喝。

在临床治疗上,生地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热性病引起的症状的治疗与改善。如各种热症引发的气血妄行、出血,导致的热瘀血滞、津亏血瘀、血热、消渴,引发的口干、口苦、腰膝酸软、齿摇发枯、牙痛、心烦、失眠、便干尿黄、眼红、眼干涩等等问题。总的来说,生地的清热凉血功效可治一切热症及改善其引发的诸多症状;而其养阴生津的功效却可补益各种热症导致阴血损耗的亏虚;亦可纠正各种虚症引发的燥热,补益、缓解各种虚症阴血津液的亏虚。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其更偏于补精血上,尤擅补肾的真阴原阴,填补肾的真精。其补血功效强于当归。因为气、血、精是可以互相转化、生化的。日常里,往往最先损耗的是气,然后才是血,最后才是真精真元。气血易补,精却难填。因为,补进去的,必先先化生气血,化生的气血足够供应人体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耗,有剩的气血才能转为精,存于肾中,以供人体应急之用。如有些人意外大出血,平时素质强的人一般能抵抗过来而且较快、早康复。是因为储存的肾精充足,当需应激,机体气血不足时,肾精主动动用库存,化生气血,助人体度过险关。

所以,当有实证、虚症共存,而虚症偏重时,往往是生熟地共用,且重用熟地,就是以上原理。


所以,日常生活里,当我们有热症、虚热症时,如虚、实热虚发热、便秘、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热症或虚火上炎时,都可用生地熬水喝,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喝了后,一般都能有效缓解。症状重的,自己调理无效的,必须马上找医生调理。因为,无论是热症,还是虚热症,都必有火,火最伤人体阴血津液;阴血津液亏虚严重,又会加重实热、虚热,甚至消耗人体真精,人体就容易被掏空,百病则易滋生,而迁延难愈!


体质比较弱的,或有着特殊生理如经、孕、产、乳的女性,日常里可时不时用熟地搭配着其它一些补益气血的药材如红枣、枸杞、黄芪党参之类的药材煲些汤水喝,不仅补益气血还填肾精,可缓解日常里气血的消耗、透支。但,熟地滋腻难以消化,最好搭配上陈皮、茯苓等行气、利湿药同用,则可补而不滞。所以,经后,建议女性喝几剂“四物汤”就是这个原理,其中的熟地就可直接补血填精,对促进气血的生成有神效。

无论是生地,还是熟地,都是比较滋腻厚胃的,脾胃功能虚弱者,往往难以运化吸收其中营养,反伤脾胃,堵滞气机,反成生痰湿、化瘀热的原料。所以,脾胃虚弱及痰湿盛者忌用。一定要用,也得在医生指导下与行气化滞、健脾胃利湿药同用。

生地黄和熟地黄都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根经过加工而成的。地黄根经过干燥以后,就是生地;生地再经过九蒸九晒就成为熟地黄。虽然两者来源相同,但功效截然不同,在使用中千万不能混淆。

生地,味苦甘,气寒,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阴肺经。生地可以作君药,主要功效是凉血止血,在外科金疮方面效果非常好;妇科上用来通经、安胎气、治疗崩漏效果如神。但生地性寒,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用,以免更伤脾胃的阳气。生地的功效既然是凉血止血,那么在治疗各种由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下血时,都可以作为君药来使用,配合上荆芥,就能使妄行之血归经,配合三七根就截断出血的途径。但是生地可以重用而不能久用,要见效即止。

熟地,味甘,性温,入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熟地的主要作用是补肾阴,降少阴虚火。按照中医理论,肾有补而无泻,所以肾一定是要补的。但补肾的药少之又少,除了山萸肉、北五味子、牛膝、杜仲之外,只有熟地了。但山萸肉和牛膝不能做君药,而杜仲又偏于性温,可以温肾阳,而不能不肾阴。所以补肾阴必须用熟地黄为君,而且要多用。

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河南怀庆所产者最好。以质大者为佳。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祛瘀生新,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热入营分之身热口渴等真阴被劫之证;或热病后期低热不退;慢性疾病证属阴虚内热者;肺胃蕴热之口渴引饮,消渴心烦,胃阴受伤之口渴少津;血热妄行之吐衄便恤、崩漏下血;血热毒盛之发斑紫黑;或血热所致之荨麻疹、癣疹等证。一般用量10~30克。

熟地黄为生地经酒炖(或酒蒸)后的炮制品。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肾,养血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肾阴虚、骨髓空虚、心肾不济之腰膝酸软,目涩头昏,遗精盗汗,耳鸣等下元虚损诸证;血虚气弱之面白无华,心悸怔忡,失眠;妇女月经不调,血少经闭等证。一般用量10~30克。应该注意:脾虚气滞,腹满便溏,痰多湿重者不宜用,必须使用时应与砂仁拌捣,以防滋腻碍胃。 

生地和熟地的功效区别在于:

一、生地又名干地黄,性寒,味甘、苦,其功效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主。

主要应用于:1、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降或红等。2、温热病后期,余热未退,阴津已伤,出现发热,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内热所引起的潮热证。3、用于热在血分,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鼻出血等以及由血热毒引发斑疹。4、用于热病伤阴,出现舌红,口干或口渴多饮,消渴等证。5、用于肠燥便秘。



二、而熟地,性微温,味甘,是由生地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过反复蒸晒,直到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而成。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

主要应用于: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证。2、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3、用于精血亏虚所致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

凡脾虚湿滞,气滞痰多,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生熟地均不宜用。

以上是生地与熟地的区别,希望对大家的健康用药有所帮助。多谢!点赞,关注。

生地黄属于中药里面清热凉血的药物,主要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治疗一些热入营血,舌绛烦渴,阴虚内热,肠燥便秘,内热消渴的,一般脾胃虚弱便溏不建议使用。

熟地黄,属于中药里面补血药物一类。主要是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治疗一些血虚,肝肾阴虚等。熟地比生地更粘腻,容易影响消化,所以一些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饮食不佳,便溏等不建议服用,一般可以配合用陈皮等一起使用,可以避免影响胃肠道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