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生性喜爱鹅。爱鹅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且再啰嗦一遍。
绍兴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特别擅长鸣叫。王羲之想把它买来,一天带着几位好友动身前往观看。老太太听说尊贵的客人要来,就把鹅宰了煮好,盛情款待。王羲之哭笑不得,为此难受了好长时间。
山北一位老道士喜欢养鹅,王羲之前去交换“养鹅经”。看到一群可爱的鹅,喜不自禁,要买下来。道士说:“只要你给我抄写一卷《道德经》,这群鹅就送给你了。”当然这难为不住书圣,写完后高高兴兴地把鹅带回家。多少天来一看着鹅,就笑得合不拢嘴。

唐代大诗人李白爱鸟,写了不少有关各种鸟的诗。但如何爱鸟的故事,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王羲之以字换鹅传为佳话,李白以诗换白鹇也当成为美谈。
一次游黄山时,于一山村胡姓老人家中见到一对白鹇。李白想要,又怕老人不忍割爱,话题一直不离鸟儿。老人猜透他的心思,慷慨相送,条件是:赋诗一首回赠。李白简直得意忘形了,挥笔写下:
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
请以双白璧,贾君双白鹇。白鹇如白练,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间。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辄让,笼寄野人还。
白鹇又名银雉、寒鸡、越鸟、越禽等,性情温和,姿态优美。雄鸟红脸、绿喙,头上有深蓝色羽冠,白色两翅布有V形黑色细纹,胸腹部蓝色,尾羽雪白而长。雌鸟通体棕褐色,黑色羽冠,其他同雄鸟。
白鹇栖息于山地竹林、灌木草丛,以浆果、嫩叶、种子、昆虫等为食。早晨和黄昏觅食,午间休息,筑巢于树上。实行“一夫多妻制”,4月为繁殖期,雌鸟每次产卵5~10枚。
白鹇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以浙江、安徽、四川、云南较多。东南亚一带也有分布。活动面积虽广,但种群、数量甚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8世纪时白鹇传入欧洲,是著名观赏鸟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