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出门怕车堵,堵得心发慌;但人生在世,更怕血管堵。
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说过一句话:「人与动脉同寿」,也有人形象地把血管比作「生命的蜡烛」,这些都说明了寿命与血管健康的密切关系。
血管,是人体血液的运输管道,一旦堵塞了,血液就不能顺畅地在血管内流动,轻则引起疾病,重则致死。
血管不好,有 4 大危害
血管堵塞和交通堵塞的原理差不多,道路老化破损、狭窄,车辆抛锚、发生车祸以及车流量过大,是引起交通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
血管发生堵塞也是一样:当我们的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血栓就像抛锚或发生车祸的车辆,血液过于粘稠,就像车流量过大。
血管不好,不仅仅引起血管堵塞,还会对血管造成以下损害:
1 血管变脆、变硬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会加速血管硬化,反过来动脉粥样硬化又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内膜增厚,从而导致血管腔狭窄,造成内脏或者肢体缺血。
2 血管堵塞
动脉堵塞可以造成其供血脏器或肢体缺血坏死或功能减退,如急性脑梗塞;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以造成嗜睡、记忆力减退、精力不能集中等问题。
3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主要指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数为动脉狭窄,为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病人往往同时伴有颅内动脉和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并导致相应症状。另外,它还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4 静脉曲张
长期体力劳动者、职业上要求长期站立者(教师、交警、售货员、理发师、厨师等),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可引起静脉曲张。
这几种行为最伤血管
不良生活习惯是血管健康的大敌,具体包括:
1 大油大肉,血管容易堵
人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和养分等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血管里。
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2 吸烟伤血管,十年难恢复
即使吸烟不多,十年后也会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即使戒烟,要过十年才能完全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
3 吃盐和糖过多,血管壁变皱
正常的血管就像装了清水的玻璃杯,是很清亮的,但当人吃了过甜过咸的食物后,血管壁细胞变得皱皱巴巴的。
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发展成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4 熬夜族,激素伤血管
熬夜或情绪过于激动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血管表示「压力」很大。
5 不运动,垃圾囤积在血管
如果缺乏运动,血液中的废物排不出去,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就会囤积在血液里,使血液变得浓稠肮脏,在血管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定时炸弹」。
6 口腔细菌也伤血管
口腔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因此,大家千万别以为刷牙事小,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年洗牙,样样都不能少。
血管堵塞有很多征兆
早期发现血管堵塞的征兆,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下面总结的几种表现,一旦出现,务必及时就诊。
1 突发胸闷,警惕肺动脉栓塞
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紧,甚至一下子晕倒,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导致的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危害很大,严重时可以导致猝死。
2 胸痛,可能是冠心病、心梗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
如果是持续性胸痛,则更为危险,这说明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坏死,即心肌梗死。
3 一侧肢体无力,当心中风
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包括上肢和下肢)无力,提示脑动脉或颈动脉发生了堵塞。
同时还可以伴有说话口齿不清,一侧口眼歪斜、视物模糊等表现。
出现这些症状,不论能否自行缓解,都需要及时就诊。
4 水肿、尿量改变,提示肾动脉堵塞
肾动脉负责肾脏的血液供应,如果斑块产生在肾动脉,就可能使肾脏动脉血液供应减少,甚至影响肾功能,产生乏力、食欲下降、尿量改变、肢体水肿等症状。
肾是重要的血压调节器官,肾动脉狭窄可导致高血压,而且这种血压升高药物控制效果不佳。
5 走路腿疼,下肢动脉堵了
下肢血管缺血时,行走时可能腿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甚至组织坏死,不得不进行截肢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一定要格外重视。
6 脉搏减弱、血压低,上肢动脉堵塞
这样的问题也不容小视,上肢动脉要是堵了,会产生一侧或双侧动脉搏动减弱,手臂血压降低,严重时上肢还会主动「窃取」大脑的血液,导致大脑缺血,产生头晕、站立不稳的症状。
7 下肢不对称水肿,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
容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肿瘤等病人身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
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是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象。
5 条处方护佑血管健康
很多人认为,只有到老了才用为血管操心,其实心血管病早就「提速」了,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
想要血管健康,可以从生活方式上进行干预:
1 饮食上控糖限油
管住嘴,少吃「四高」食品,即高糖、高油、高脂、高盐,这些食物易导致胆固醇等附着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导致血管不畅通。
多吃清理血管垃圾的食品,如山楂、燕麦、黑木耳、洋葱等食品,这些食品能够疏通血管,让血管壁保持弹性。
同时,醋也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的食品,在日常饮食中也要适当摄入。
2 增强血管功能运动
多做有氧运动,游泳、跳舞、骑自行车、瑜伽、打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即使是最简单的健步走,持之以恒都会使血管的弹力增强。
平时注意少坐多动,可以让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塞概率。
3 保证睡眠
长期熬夜,身体内激素分泌周期出现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系统的张力。
一般人建议成人每天23点前入睡,睡够7-8小时,不要被任何事情干扰。
4 补充水分
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如果到了夏天,这种情况还会更明显。但只要补充水分,血液很快就会「变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日均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相当于7~8杯水,这对于预防血稠有很大的帮助。
5 每年要查血管,监测血压
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
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压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一定要按时监测、服药,让它们保持在正常范围。
最后还要注意,保持好心情,不少心脑血管疾病都与情绪波动过大有关。想要血管健康,平和的心态必不可少。
总结起来,血管堵塞的危害极大,严重可致死。
最主要的征兆包括:胸痛胸闷、心慌气短、感觉异常、运动或语言障碍、头晕头痛、血压改变、肢体疼痛、手脚冰凉、肢体肿胀、走路腿疼等。
我们在警惕这些征兆的同时,要注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了血管疾病就要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手术治疗。
来源:综合武汉晚报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