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徐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止痛抗炎药物,包括环氧化酶(COX)非选择性抑制剂和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 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至今NSAIDs已有上千个品牌上市,可谓是“无冕之王”。
然而,它这也是个麻烦缠身的”国王”。 图1: FDA强化对NSAIDs的安全警告 · 2004年10月:默沙东公司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洛(罗非昔布); · 2005年4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声明,NSAIDs(阿司匹林除外)具有潜在的严重心血管风险; · 2015年7月:FDA加强NSAIDs的心血管警告:NSAIDs( 阿司匹林除外)可引起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风险,两者均会引起死亡。 对于心血管医生而言,NSAIDs的出血风险一直是一个“麻烦事”儿。 而当NSAIDs遇上抗凝药,尤其是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出血风险会不会相比单纯用抗凝药增加呢?除了出血风险,还有没有别的“陷阱”? 01 NSAIDs+抗凝药,面临出血、卒中双重麻烦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杂志(JACC)》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Anthony P. Kent教授等人的最新一篇研究,发现NSAIDs和抗凝药同时使用会增加房颤病人的出血、卒中和住院风险。 图2:《JACC》文章题图 该项研究是对RE-LY研究的再分析,RE-LY研究是全球第一项取得阳性结果的非瓣膜性AF预后临床试验,纳入18113例伴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固定剂量的达比加群酯(110 mg或150 mg bid),或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治疗。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这些风险与用什么抗凝药相关吗? 之后,研究者比较了相比于华法林,及达比加群酯100 mg、150 mg三种抗凝药分别合并的达比加群酯使用NSAIDs和未使用NSAIDs之间时的出血、卒中/栓塞风险差异。结果表明,是否使用NSAIDs不会影响达比加群酯相比于华法林的出血、卒中风险差异。
这表明,NSAIDs+抗凝药所引起的卒中风险和抗凝药的种类无关。看来,无论是华法林还是新型口服抗凝药,合并NSAIDs使用时,都要当心! 但,该项研究也存在局限性。例如,RE-LY的研究纳入的非选择性的NSAIDs,仅包括布洛芬、萘普生、美洛昔康、双氯芬酸和酮类药物, 缺乏关于特定类型的非选择性NSAIDs、剂量和NSAIDs使用原因的数据。其次,研究也没有对基线中NSAIDs使用组的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炎性病症的基线患病率进行分析。 02 NSAIDs+抗凝药的困境,如何应对? 对于患有骨关节炎或其他需要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患者,如何应对NSAIDs困境似乎是无法规避的问题。对于NSAIDs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许多学者对于这个问题,也提出不少建议。 那么,有没有什么减少风险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看这些提议~
就像是许多没有完美答案的问题一样,关于NSAIDs合并抗凝药的最佳解决方案还在路上。 在出现安全有效的NSAIDs之前,我们不得不反复衡量如何管理房颤患者和心血管患者合并NSAIDs用药口服抗凝药患者的风险。毕竟,做好及时监测和警惕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Anthony P. Kent, Martina Brueckmann, Mandy Fraessdorf, et al. Concomitant Oral Anticoagulant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 Am Coll Cardiol.2018;72(3):255–67. 2.FDA:A Guide to Safe Use of Pain Medicinehttps://www./ For Consumers/ Consumer Updates/ucm 095673.htm 3.《心血管疾病用药指南》 4. MacDonald TM et al. The Standard Care versusCelecoxib Outcome Trial (SCOT):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the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celecoxib versus tradition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2015 Congress; August31, 2015; London, UK. Abstract 3156. 5. Nissen SE, et al. LBCT.01 – Big Trials for Big Questions. Presented a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essions; Nov.12-16, 2016; New Orlean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