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昏往事 —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全集)

 睫毛上的风尘 2018-07-15


“海昏”,即鄱阳湖的西边。两千多年前,一位年近三旬的男子,离开山东巨野,移居豫章,来到鄱湖之滨。他就是初代海昏侯、史称汉废帝的刘贺。


▲五铢铜钱


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四代。此后,和“海昏”有关的那些事儿,逐渐隐匿于历史的浩渺中,成为一段传说。直到2011年,一个盗洞揭开2000年前侯国面纱。


主墓航拍图


5年考古发掘,南昌海昏侯墓中清理出土了文物1万余件。成套出土的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10余吨近200万枚五铢钱;惟妙惟肖的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的青铜镜,大量马蹄金、金饼等等,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发现。


主墓椁室回廊三维影像图


这些珍贵文物,在岁月的推进中暂埋地下。今朝重见天日,便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悠悠岁月,两千年前的海昏往事重现人间;岁月如歌,回头望当年王侯今何在?唯有鄱湖水,仍浩荡!


现场提取


就让我们走近海昏侯墓出土的那些珍贵文物,近距离观察它们穿越千年的美,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马蹄金

车马坑:

南昌海昏侯墓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这个不起眼的土坑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车马坑


车马坑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均腐朽殆 尽,仅留有痕迹。从修建木椁时留下的熟土二层台和二层台上腐朽殆尽的椁顶板痕迹判断,椁室高约0.5米。随葬木质彩绘车辆5辆,为实用高等级安车,马车经过拆卸,被拆卸下的车马器装入彩绘髹漆木箱内放置在椁底板上。陪葬马匹20匹,骨架已腐朽殆尽,仅存痕迹。


车马器


西汉王侯出行的车驾主要有安车和轺车,安车为座乘、轺车为立乘。乘坐4匹马的车是汉代王侯出行的最高等级,5辆车20匹马,正好是4匹马一辆车,这也说明墓主人身份之高贵。


车马器


考古工作人员从车马坑里清理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从清理出的车具如盖弓帽、杠箍、龙虎首轭饰、辕首饰、衡饰、车义、车軎等,马具如络饰、衔镳、当卢(古代系于马头部的饰件) 等多鎏金错银和麻质伞盖看,其制作极其考究,使用等级很高。与《后汉书·舆服志》所载“龙首衔轭”、皇太子、皇子所乘“朱班轮,青盖,金华蚤,黑虡文,画轓文辀,金涂五末”的“王青盖车”相似。


车马器


出土的车马器具中有些不是中原的东西,如绘有大角羊图案的当卢,就有可能是来自匈奴等西域的物件。


▲车马器——当卢

玉具剑:

历史上,玉具剑并不是临战的兵器,而是代表贵族身份的宝物。在西汉,官吏们佩剑是一种义务,特殊的仪式或场面更是不可缺少。


▲玉剑格


太平日子里,剑是汉代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点缀。玉具剑更是最珍贵的一种,当时的贵族们趋之若鹜,死后也常用玉具剑陪葬。


▲玉剑格


玉剑格


玉具剑——饰玉的剑称作玉具剑。一柄完整的玉具剑由4个玉饰物组成,它们分别是剑首、剑格、剑璏、剑珌。


▲玉剑首


玉剑首


玉剑具——春秋战国晚期,四样俱全的玉剑饰逐渐形成,有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四部分,这被称为玉剑具。到了西汉这种玉剑饰就成了王公贵族佩剑上的重要装饰品,也成为当时社会一种身份的象征。


玉剑璏


玉剑璏


玉璏——是装饰于剑鞘上方一侧,可穿系于腰带上,将剑固定于腰间的剑饰。


玉剑璏


玉剑璏


韘形玉佩


龙凤韘形佩:

在南昌海昏侯墓主椁室东侧靠近主棺的位置发现,据介绍,韘形佩,俗称鸡心佩,起于秦,盛行于汉代,多作椭圆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圆孔,近似于鸡心的形状,作为一种饰品,它一般佩戴在腰间。



马蹄金:

  考古人员在南昌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发现1盒马蹄金和2盒金饼,初步估算超100余枚。考古专家认为,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金饼、马蹄金







马蹄金大的重约260克,小的约40克。专家介绍说,这次发现的马蹄金底部刻有一个“上”字,专家分析后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代表“上币”,因为在西汉时期,黄金属于上币,青铜铸造的五铢钱属于下币;另一种可能是“上”字代表这批马蹄金是由上林苑三官铸造的,而上林苑三官是汉武帝时期铸造钱币的机构。
 


五铢铜钱:

  在海昏侯墓北回廊的钱库,还出土了10余吨五铢钱,约有200万枚,按汉制换算相当于现在的约50公斤黄金。有专家认为,这些五铢钱是当时的皇帝“赙(fù)赠”的,意思是赠送财物以助治丧。


五铢铜钱


五铢钱,其外圆内方,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西汉武帝时期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


五铢铜钱


漆器: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发现了大量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的漆器。


漆奁


除了发现孔子画像漆木屏风、“四神”图像漆木屏风外,考古人员在对主椁室东寝、西堂的清理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包括彩绘、扣银、贴金、嵌金银、嵌玉、嵌宝石在内的各种工艺漆器,漆器的纹路有龙纹、云气纹、龙凤纹、动物走兽纹、螭龙纹等,品类有樽、卮、杯、盘等饮食、饮酒器皿,有奁、盒等用具,有几、案、屏风等家具。


“昌邑九年”漆器


这些漆器不仅外观精美,漆器内的东西同样精彩。考古人员发现许多漆笥(笥,相当于现在的盒子),其中一个漆笥里有古代天平砝码,一套12个。专家表示,这套砝码在江西是首次发现,对于研究汉代的度量衡有重要的价值。


漆器耳杯


更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另一个漆笥里发现了制漆的材料、用料。徐长青说,西汉时期,广汉郡、蜀郡是全国漆器的生产中心,海昏侯墓发现制漆“配方”,不排除当时海昏侯国或者说豫章郡也有自己的漆器生产作坊。


玉耳杯


耳杯:

最早广泛使用于战国时代。一般作为一种礼器,在祭祀、典礼与外交活动上使用。


镶玉金樽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镶玉金樽


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


▲竹简


▲简牍


雁鱼灯:

  雁鱼灯是从海昏侯墓主墓的北藏阁中出土的,共有两盏,均为青铜质地,其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体态宽肥,颈修长,身两侧铸出羽翼,有短尾,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雁鱼灯利用了大雁的脖子作为虹管(导烟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之溶于水中,都能避免燃烧的烟气污染空气,又能通过灯罩调节光的强度。


▲雁鱼灯


导烟管是汉代青铜灯具在功能方面最为先进的发明创造,而西方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意大利的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雁鱼灯采用的雁和鱼的造型也是赋予了非常美妙的意义,鱼雁本就是古代爱情传递的信物,鸿雁传情体现在了这两盏灯里,所以鱼雁灯不仅代表着古人的智慧,还表达了他们美好的愿望。


雁鱼灯


雁鱼灯的工艺要求很高,目前出土非常少,这里出土的两盏是全世界出土的第四和第五件雁鱼灯。


蒸馏器:

在古墓发现的文物中,还出现了大型的青铜蒸馏器,而这只青铜蒸馏器内装满板栗、荸荠、菱角等植物果实。


蒸馏器


专家介绍,这个青铜蒸馏器确实是出现在酒器库中,这表示该蒸馏器的确与酒有关,但至于是用来酿制果酒、白酒还是用来炼丹的尚需之后的探索考证,目前来看可能与酿造果酒有关。


▲提梁壶


提梁卣:

酒器,西周时期,卣(音yǒu)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古文献与铜器铭文中常有“秬(音jù)鬯(音chàng)一卣”之说,可见卣是专门盛“秬鬯”这一祭祀用的香酒的。卣主要流行于商和西周。


▲提梁卣


专家介绍,在海昏侯墓内,出土了一把提梁卣。根据提梁卣上所记载的铭文,可以考证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提梁卣。这把提梁卣制作精美,卣身刻有龙须装纹路,保存比较完好。


▲提梁卣


专家分析,一种可能是这把提梁卣是海昏侯的祖辈遗留下来的,另一种可能则是海昏侯从其他渠道收过来的。


青铜钫


青铜钫:

钫,酒器,即方壶。战国末年改称钫,多为素面,流行于战国末期至汉代。造型为方身,长颈,大腹,圈足,带盖。少数器身有花纹,花纹不用铜器传统图案,多用菱形或三角形等几何纹饰。


铜编钟

编钟:

南昌海昏侯墓北藏閤成功提取了整套乐器,包括编钟2套,编磬1套,完整的琴、瑟、排箫,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其实,并非仅仅只有海昏侯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热爱。汉代歌舞之风极盛,民众以歌舞自娱成为了普遍风气。


▲铜编钟


西汉时期,宫廷里设有“黄门工倡”,即宫中的乐工、舞人。汉代人们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汉代歌舞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时,日常生活或宴饮中,即兴起舞,或宾客相邀起舞的习俗盛行,自娱性舞蹈通常都是先歌后舞。


▲编钟底座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就是乘酒兴击筑而歌。席间即兴起舞,有纯粹自娱的,也有借舞而行他意的。或借歌舞之机,索取封赏;或以舞抒发某种情感。



编钟——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铜錞于

铜錞于:

古代军队中的乐器。也称“錞”(南昌海昏侯墓还出土了全国首例铁编磬,目前正在保护中,未见真容。)


▲青铜火锅

青铜火锅:

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现场出土的一个火锅形状的青铜器。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有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锅里还有板栗等残留物。


这个火锅是个三足器,支撑比较稳定。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盖上盖子,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之间并没有连通。“这是个实用型火锅,因为它有被用过的痕迹,炭盘里有炭迹,锅内也有使用过的迹象,甚至还有板栗等残留物。”


▲青铜火锅


专家认为,通过有使用痕迹这点判断,这很有可能是墓主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这说明墓主人生前可能喜欢吃火锅。可以初步推测当时的贵族已经在使用青铜火锅了,但这个火锅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并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用得起。


▲铜滴漏

铜滴漏:

古代一种极为重要的计时器具。南昌海昏侯墓园1号主墓的酒具库内出土了一把计时用的铜漏壶。专家介绍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六把滴漏报时铜漏壶,也是在江西首次发现。


▲青铜雁镇

席镇:

西汉时期,古人多席地而坐。然而,席子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也就产生了席镇,用来压住席子四角。


铜镇


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就出土了鹿、雁、龟等造型的席镇。其造型精巧可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匠心独具。


▲鹿镇


汉代席镇多动物造型,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以鹿为造型的青铜席镇。小鹿看上去“萌萌哒”,造型上鹿首向前昂扬,身侧前腿蜷曲,后腿隐于身下

小鹿后背位置,有一凹槽。专家介绍说,凹槽的作用在于嵌入席镇的上半部装饰物,如嵌入木质装饰物、嵌入贝壳类装饰物等。


▲龟镇


不仅仅是鹿,在南昌海昏侯墓中,还发现了雁、龟等动物造型的席镇,而且汉代的席镇多做成动物造型。除动物造型的席镇外,还出土了人物造型的席镇。


▲人物造型青铜镇


从出土情况来看,汉代的动物形席镇造型生动活泼,构图紧凑,动物常作蜷屈、蟠伏状,且底部平坦,以保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堪称精巧绝伦。


▲瓦当

瓦当:

陶瓦当——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特指两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上有精美纹饰。


▲围棋盘

棋盘:

海昏侯刘贺墓内出土了一个令人称奇的棋盘。专家介绍,虽然棋盘有些残缺,但可以肯定该棋盘肯定是下棋所用。


▲木笥内的虫草

冬虫夏草:

又名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其营养成分高,可入药,也可食用,是上乘的佳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木笥内的虫草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就已经在享受虫草了。专家介绍,海昏侯墓内出土的虫草,是装在一个漆木盒内。


▲木佣

木佣:

考古人员从藏閤中清理出土了数十件包括伎乐佣、随侍佣、车马佣、仪仗佣在内的各类木佣,木佣制作精美、形象生动。这些木佣都是为墓主专门制作的,用于提供各种服务。


▲木佣


专家分析说,汉代人相信人死灵魂永存,还会在另外一个世界像活人一样继续生活,因而把死人当做活人看待。为了让人死后还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尽量模仿现实中的房屋,死者生前所用的工具、物品葬入墓中。



五谷杂粮:

在南昌海昏侯墓的北藏阁中设置有专门的粮库,其中出土了许多五谷杂粮。实际上,西汉时期普通百姓和贵族吃饭的风俗有所不同。据专家介绍,在西汉,老百姓一天之内一般只吃两顿饭,“朝食”(早餐)与“慵食”(晚餐);皇室四餐,诸侯三餐。盛放食物的器皿,平常百姓家,主要是用陶制的;富家子弟,多用漆器、竹器或者金属器皿。


▲五谷杂粮


西汉时期的主食,基本是饭。不过西汉时期的饭和今天我们所食用的饭不一样,今天的饭是水稻,西汉时期则主要是粟、麦、稻三种,外加一种苽。枚乘《七发》罗列天下美食,其中即有“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楚苗指的是楚苗山上的水稻,雕胡指的是茭白的种子,古人呼之为苽、雕蓬或雕胡等。


▲五谷杂粮


▲“大刘记印”龟钮玉印


“大刘记印”龟钮玉印


“刘贺”鸮钮玉印



“刘贺”鸮钮玉印


玉饰


神兽玉佩饰


▲玉组佩


▲玉舞人


玉珩


玉剑珌





刘贺长子 — 刘充国墓


2018年1月26日,从2017年江西考古汇报会上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在实验室考古阶段,专家在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中清理出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铜印,结合此前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及《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断五号墓墓主身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


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发掘时的现场

▲内棺进行清理工作


刘充国印:

五号墓位于墓园北部,处在刘贺墓的正北方向,墓前有回廊形地面建筑遗迹。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在会上介绍说,印章出土位置在墓主人腰部的左侧,方寸大小,金属质地,龟纽。印上文字分布如下:左上为“刘”,右上为“充”,右下为“国”,左下为“印”。而刘充国是刘贺的长子。

▲“刘充国印”字样的金属龟钮印章

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有“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并提及刘充国是刘贺的嗣子,能继承海昏侯的爵位,即“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

出土各种青铜玩具:



▲一组动物形状青铜器玩具


此前关于五号墓墓主身份,业内一直存在“是儿子还是妾侍”的争议,如今真相大白。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告诉记者,与五号墓同一排的还有四号墓和六号墓,其中四号墓出土物较少,六号墓发掘工作尚未展开,暂无法判断两座墓的墓主身份。但因为五号墓与刘贺是父子关系,四号墓和六号墓也有大概率是刘氏家族成员(刘贺子嗣),而非妾侍。


▲五号墓内棺出土的玛瑙珠

李存信介绍说,五号墓主棺的实验室清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可见墓主头部被漆器叠压,下有玉圭、玉枕。颈部有玉组珮,腰部有玉带钩、水晶、玛瑙、玉具剑等。遗骸上有大小玉璧。出土的玉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检测分析,多数为新疆和田玉料,这是西汉时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玉剑璏和马蹄金


缠丝玛瑙珠、六棱水晶珠等

马蹄金

值得一提的是,书刀的功能类似现代的涂改液,可修改汉代竹简上写错的字迹。五号墓中共出土4把书刀,其中一把在腰部位置,另外3把在腿部位置。马蹄金目前清理出2块,墓主两侧一边一块,体积较小,压在剑璏的下面,马蹄金上可见“中”字。

▲玉书刀

在墓主足部发现3个微缩版的青铜小罐,不足10公分。专家推测,可能是刘充国生前用来盛水或者装沙子的玩具。墓中另外一组玩具是4件兽型青铜玩具,分别为虎、大角羊、野猪和绵羊。其中,虎型青铜玩具为一辆玩具车,虎爪下有轮,虎脖子下方有孔,可穿绳、供人力牵引。

小型青铜器

下葬时或仍是“王子”

不过,由于南方土壤酸性较强,考古工作者暂未在墓中发现骸骨的痕迹,墓主头部附近也未发现牙齿。墓主身下垫有用贴金片的云母进行包边的丝缕琉璃席,推测与刘贺墓中出土的属同款。

李存信说,根据五号墓的规格、规模和饰品位置,结合文献记载刘贺卒于33周岁,推测五号墓主为13-15岁的青少年。陪葬物丰富,因此,下葬时或仍是“王子”身份,可能死于刘贺之前,这与人们对史书的解读不太一致。

江西省文物考古院院长徐长青认为,五号墓墓主身份的确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不但解释了墓主与刘贺的身份,对了解西汉列侯等级墓园的葬制具有重要意义。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园为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家族墓园,自2011年发掘以来,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墓园中,共有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和一座车马坑。

玉璧

刘贺的生平颇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帝、侯、庶民四种身份。因曾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废黜,刘贺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汉废帝”。

▲琥珀材质的兽型器


国家文物局和江西省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一致认为,南昌海昏侯墓是一处典型的西汉列侯墓园,是目前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发现了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第一座真车马陪葬坑;海昏侯墓及海昏侯国遗址紫金城等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M5刘贺嗣子刘充国墓

图文:

动脉影

中国江西网

中国文化报

江西省博物馆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官方微博

整理 / 南山海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