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夜读史001信美东方第一州

 心舫撷趣 2018-07-15

信美东方第一州

在锦绣中华大地的东方,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青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以悠久的历史彪炳汗青,又以秀丽的新姿展示风采,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充满着活力与生机。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在长达近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中国东方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和经济都会。“青州”一名,来自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贡》,“海岱惟青州”,因它地处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所以,宋代“三苏”之一的苏辙用“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的诗句肯定它的方位价值和历史地望。

今天的青州,为县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西部与淄博市毗连,北端与东营市接壤,东北部和东部分别与潍坊市的寿光市、昌乐县为邻,南部近靠临朐县。东西最大距离5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83公里。全市面积1569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9个镇;人口90万,其中有回、满等少数民族2万多人。青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来为重要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海岱明珠、三齐重镇、两京通衢。北距首都北京500公里,西至省会济南150公里,东到海滨城市青岛240公里。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津汕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青州的地势地貌特征呈多样性。它处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交接部位,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缓坡倾斜。全市地形可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为峰峦叠嶂的山区,占全市面积的48%。山脉多呈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山峰有30余座,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以青崖顶为最高峰,海拔954米。其中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唐赛儿寨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地质构造上看,这片山区属鲁西隆起区的泰山、沂山隆起,山岭多为石灰岩质,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是浩瀚的大海,因为剧烈的地质运动,深藏海底的沉积岩断裂隆起,才形成了这一座座山丘。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加之没有人类的环境破坏。所以,这里的群山植被丰厚,处处苍翠欲滴,是岩穴时期青州先民的理想栖息地。

北部和东部为平原地区,占全市面积44%。与山区接壤地带多为海拔l00米左右的低丘,然后地势从西南部向东北逐渐倾斜,成为广阔的沃壤,最低点在朱良镇张高村北,海拔只有16米。这里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土质好,垦植历史久,熟化度高,各种养分含量中等,物理性状好,适种多种作物,是理想的农业土壤,也是历史上最早农业开发的地域。古人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方二千,户余十万,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青州北部平原正处在“青齐沃壤”的中心部位,从先秦到魏晋,这里是中国大地最为富庶的地区。

东南部有一片低矮的玄武岩岗丘,地下有花岗石资源。其面积不大,仅占全市面积的8%玄武岩岗丘为最古老的地貌之一,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化,地表形成沙丘,非常适合果树、花卉、花生、地瓜等植物的生长。这块地方在历史上开发也比较早,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个郑母村,在历史上就曾出了2个状元,有郑玄、王曾、于钦、赵秉忠等名臣名人享誉故里。

青州城区位于全市中心。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山东半岛重要中间区位城市,以机械加工为主导产业,商贸旅游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城区规划控制面积为100余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0余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已经形成“两城两次中心”的发展格局。在这里,历史上曾先后建有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旗兵城等古城。两汉时期设青州刺史部,广县城即为最早的刺史行在;自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曹嶷筑广固城,青州城一直作为青州、青州总管府、青州都督府、平卢淄青镇、京东路、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国家一级政区和军区的治所;明、清时期的青州府,为二级政区,但仍为一级军区的所在地;中华民国后,撤销青州府的建置,仅存益都县,直至撤县改市,恢复“青州”这一古老的名称。

流经和发源青州市的河流众多,分属于弥河、小清河两水系,主要河流有弥河、淄河、南阳河、北阳河、洗耳河、康浪河、尧河、仁河、龙泉河、乌洋河、王钦河、跃龙河等16条。淄河、弥河为主干流。如果把青州市看作一顶轿子,那么,这两条干流就像抬轿的轿杆,分置左右。两河是青州的母亲河,哺育了青州灿烂的历史文化。

淄河,发源于莱芜境内,从鲁山众峰汇流而出,形成宽阔的“莱芜谷”,出“莱芜口”,就流入青州境内,向北流经庙子、邵庄等镇至临淄,经广饶汇入小清河。淄河在历史上是一条重要河流,两岸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存,它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古代青齐文化,也是古代青州通向中原腹地的便捷通道。

弥河发源于临朐沂山北麓,在青州入境后,经弥河、黄楼、东夏等镇至寿光,注入渤海,境内流长达30公里。弥河同淄河一样,是青州的母亲河,孕育着青州辉煌的历史文明。弥河河道也是古代青州通往山东南部的重要孔道,穆陵关是重要关隘,许多关系青州兴亡的重大战役就在此处发生。

    “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青州,在古人心目中,她雄跨陆海,沃野千里,交通便捷,物产丰足,到处都充满生机。晋人陆机《齐讴行》中说: “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海物错万类,陆产尚千名。”苏辙赞誉青州的《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说:“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这首诗不仅肯定了青州的方位价值,而且对当地的奇花、新丝、贡枣、美酒等丰富物产和遨游风景充满仰慕之情。宋人孔乎仲的《青州作》诗亦云:“九州此居三,山海在封域。北趋京洛近,南卷江淮直。富饶足鱼盐,饱暖遍牟麦。英雄欲飞腾,假此为羽翼。”明人刘澄甫亦作《齐讴行》吟咏说:“营丘据形胜,十二当山河。迤逦琅琊饶,膏腴即墨奢。鱼盐并秔稻,海物份交加。”这些诗作都把青州独特的海岱特征充分表现出来,给人一种陆孕海育、物竞天择的地域感受。

5000年来,作为历代军事重镇、商贸中心、四方通衢,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演绎了许多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朝代更迭、民族争战、农民起义、藩镇割据、文坛风云、风情演化、变法改制、革命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无不给后人留下说不尽的话题。如周成王灭奄建齐、南燕国建都广固、南北朝青州鏖战、唐代李正己割据平卢、金元李璮播乱山东、元末红巾军占据益都、明初徐达平定青州等等,这些发生在青州的事件,都给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以重大影响。许多事件还进入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青州兵”,《水浒传》中“三山聚义打青州”,《红楼梦》中关于恒(衡)王的传说,《醒世恒言》中“李道人独步云门”,《聊斋志异》中许多优美动人的传奇故事等等,都脍炙人口,广为传播。

青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灿若星辰。青州籍人士中,既有职掌权要的刚直文臣,也有驰骋疆场的威猛武将;既有才思飞扬的文人墨客,也有巧夺天工的科学巨匠;既有叱风云的起义英雄,也有报国为民的革命志士。今青州市地域内,历代有6人高中状元,10余人位至宰相,姓名可考的进士有155余人。辅弼重臣如公孙弘、王曾、王文统、刘珝、冯溥,才华横溢如郦道元、李成、燕肃、于钦,爱国抗敌如张所、邢玠、石茂华,剽悍善战如成汭、夏鲁奇、刘国杰,清正为官如钟羽正、曹珖、房可壮,巾帼英雄如杨妙真、唐赛儿等等,都展现出青州人多姿的风貌。同时,中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外地名人名家,如郑道昭、李白、杜甫、李邕、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胡宗宪、王尽美、邓恩铭等等,都在青州留下足迹,他们或游学、或为官、或隐居、或从事革命运动,为青州文化增添了靓丽的风采。慕容德建南燕国称帝,定都广固城,也使青州成为山东大地唯一出过皇帝的地方。

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瑰丽的文化遗存。驼山的石窟佛造像,云门山的摩崖巨寿,玲珑山的魏碑书法,苏埠屯的商墓遗址,范公亭三贤祠,李清照归来堂,偶园,松林书院,衡王府石坊,元代真教寺,满洲旗兵城,明清十里古街,井塘山村以及博物馆珍藏的龙兴寺窖藏佛像、汉代玉璧、北齐线刻石画、仇英《清明上河图》、赵秉忠状元卷等等,犹如时光播撒的一路珠玑,昔日辉煌,今又流芳,都足以使今人领略古代青州的卓越丰姿。

众多的历史故事、历史名人、历史遗存,展现出古代青州崇文尚武、尊贤重才、务实进取、包容开放、好客广纳、阔达坦诚的文化传统、人文品格和风俗民情,是极为珍贵的精神遗产,积淀着青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青州文化,上承东夷文化和齐文化,融合儒家文化、佛道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独具特质,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青州通史·序言》)

雪夜读史001 <wbr> <wbr>信美东方第一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