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贾生》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5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贬长沙,久以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逐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前两句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首句特别标出“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待贤态度之诚恳,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的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歌功颂德的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虚晃一枪,故弄狡狯之处。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了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的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难以为继的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硬转逆折,而是用用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仿佛给汉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空自,徒然的意思。在这里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汉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悬念。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浑然无迹。末句引满而发,射出直中靶心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问,推崇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首诗词锋极其犀利,讽刺及其辛辣,感慨极其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由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说的“抬得越高,摔得越重”。
这首诗从讽刺的方面来看,表面上是讽刺汉文帝,实际上诗人的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诗人在讽刺他们的同时,由于有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这首诗讽刺汉文帝实质是讽刺唐朝皇帝,怜惜贾生实质也是怜惜自己。
附录《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名家点评

艺苑雌黄》:严有翼曰: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诗薮》:晚唐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皆宋人议论之祖。间有极工者,亦气韵衰飒,天壤开、宝。然书情则凄怆而易动人,用事则巧切而工悦俗,世希大雅,或以为过盛唐,以眼观之,不待其辞毕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以贾生而遇文帝,可谓获上矣,然所问不知其所策,信乎才难,而用才尤难!此后二句,诗时史断也。

《五朝诗善鸣集》:诗忌议论,憎其一发无馀耳。此诗议论之外,正多馀味。

《唐三体诗评》:贾生前席,犹为虚礼,况无宣室之访逮耶?自伤更在言外。

唐诗别裁》:钱牧斋“绛灌但知谗贾泣,可思流汗愧陈平”,全学此种。

《玉溪生诗说》:纯用议论矣,却以唱叹出之,不见议论之迹。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议论风格俱峻。

《诗境浅说续编》:玉溪绝句,属辞蕴籍,咏史诸作,则持正论,如咏《宫妓》及《涉洛川》、《龙池》、《北齐》与此诗皆是也。汉文、贾生,可谓明立遇合,乃召对青蒲,不求谠论,而涉想虚无,则孱主庸臣又何责耶?

《选玉溪生诗补说》:绝大议论、得未曾有。言外为求神仙者讽。

唐人绝句精华》:程梦星《笼注》:“此谓李德裕谏武宗好仙也。”按诗责其不问苍生,则不止好仙为不当,且不恤国事,不重民生,尤非求贤之意,义更正大。

李商隐《贾生》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