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题称“吴宫”,但诗中所咏情事并不一定与历史上的吴王夫差及吴宫生活有直接关联,不过是借咏史的名义来反映现实。
一般写宫廷荒淫生活的诗,不论时间背景是在白天还是夜间,也不论用铺称陈之笔还是用简约之笔,总不能不对荒淫之状作不同程度的正面描写。这首诗却自始至终,没有一笔正面描写吴宫华靡生活,纯从侧面着笔。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临水的亭轩幽深一片水中宫殿明清,宫门紧闭着四周一片空寂悄无人声。
前两句写黄昏时分笼罩着整个吴宫的一片沉寂。“龙槛”,指宫中邻水有栏杆的亭轩类建筑;“水殿”是建在水边或水中的宫殿。龙槛和水殿,都是平日宫中最热闹的游赏宴乐之处,现在却悄然不见人踪,只见在沉沉暮色中隐现着的建筑物的轮廓与暗影。“清”字画出了在平静中纹丝不动的水面映照着水殿的情景,暗示了水殿的空寂清静。如果说第一句主要从视觉感受方面写出吴宫的空寂,那么第二句则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出了它的沉静。平日黄昏时分,正是宫中华灯初上,歌管相逐,舞姿蹁跹的时刻,现在却宫门深闭,悄无人声,简直像一座无人居住的空殿,这是一种完全反常的死一般的沉寂。它引导读者去探究底蕴,究竟发生了什么?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吴王刚刚罢宴整个宫中都酩酊大醉,黄昏时只有落花随着流水飘出宫城。
第三句才开始点醒以上的描写,使读者恍然领悟日暮时反常的沉寂原来是“宴罢满宫醉”的结果。而一经点醒,前两句所描绘的沉寂情景就反过来引导读者充分想象在这之前满宫的喧闹歌吹,狂欢极乐和如醉如痴的情景。而且前两句越是把死一般的沉寂描绘得越突出,读者对疯狂享乐场景的想象便越不受限制。“满宫醉”三个字用笔很重,它不但是要交代宴罢满宫酒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借此透出一种末日疯狂的颓废的享乐的镜头,一种醉生梦死的的精神状态。正是从这里,诗人引出一个含义深长的结尾。“日暮水漂花出城”。这是一个似乎很平常的细节:日暮时的吴宫,悄无人声,只有御沟流水,在朦胧中潺潺流淌,飘送着瓣瓣残花流出宫城。这样一个细节,如果孤立起来看,可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把它放在“吴王宴罢满宫醉”这样一个背景上来描写,便显得很富有含蕴而耐人咀嚼了。对于一座华美的宫城,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总是首先注意到它的巍峨雄伟的建筑、金碧辉煌的色彩;即使在日暮时分,首先注意到的也是灯火辉煌、丝管竞逐的热闹夜景。只有当吴宫中一片沉寂,暮色又笼罩着整个黑沉沉的宫城时,才会注意到脚下悄然流淌的御沟和漂在水面上的落花。如果说这首小诗前两句写吴宫黄昏的沉寂还只是侧重于外在的描绘,那么这一句就是传神之笔,写出了吴宫日暮静寂的神韵和意境。而这种意境,又进一步反衬了“满宫醉”前的喧闹和疯狂。顺着这层意蕴再往深处体味,还会隐隐约约的感到,这“日暮水漂花出城”的景象中还包蕴着某种比兴象征意味。在醉生梦死的疯狂享乐之后出现的日暮黄昏的沉寂,使人仿佛感到覆亡的不祥预兆已经悄无声息的笼罩了整个吴宫,而流水漂送残花的情景则更使人感到吴宫繁华行将消逝,感受到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凄怆。
附录《吴宫》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注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