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亲信

 连山老叟 2018-07-15
华商报汉中记者站;
    我叫秦书朝,渭南市澄城县韦庄镇东庄村一组人,退休前在乡镇政府工作。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通过电视看汉中,的的确确感受到几十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汉中、乃至陕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心中感慨万分,看今天,比过去才能显得进步和发展。
    文中提到的表姐是母亲同父异母的三姐的女儿。他们一家于我有恩。那是50多年以前,三年自然灾害使得我们本不富裕的家,更加贫困潦倒,为了能多挣些工分父亲只好每天拉着人力车到70里开外的澄矿给生产队大灶拉煤,到煤矿要翻两条大沟,父亲常常累得筋疲力竭,却不敢休息。那是一个北风呼啸,寒风刺骨的夜晚,过了不惑之年的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又踏上了拉煤路。在韦庄不远的路旁,父亲一个趔趄,摔下路边一个三米多深的胡洞(护城壕遗址)!当时父亲并不感觉有啥,在众人的劝阻下虽然放弃了进矿的打算,却坚持谢绝了村友送他回家。父亲拉着空车一人往回走,走了不到一里地,周身疼痛难忍,只好歇歇走走,实在走不动,父亲就坐在地上把车子拖一下,人往后挪一点,就这样,在天寒地冻里,仅仅2里路,父亲到家时,已经东方发白,勤快的人开始起床了。
    看见父亲在母亲姐姐和我的搀扶下,挣扎着上到炕上,我们一家心酸的哭了起来。父亲的受伤(后来知道是小臂和大腿骨折裂缝),无疑给我们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说别的,单就在黄土高原上,150多米的地下水,光搅水就难住了我们家。怎么办?唯有的办法就是给父亲治病,让父亲快快好起来。说着容易,可是看病的钱从何而来呢?我那时正上三年级,刚学着写出了第一封信,就跃跃欲试的给几家亲戚写了求助信。结果如石沉大海,就在我心灰意冷之时,邮递员送来了从宝鸡8号信箱表姐的信,随信寄来了30元钱。现在看来这三十元钱并不多,就是一碗羊肉泡、一盒香烟钱。可是那时几乎是表姐一个月的工资(38元),何况还是父亲的救命钱。当时我们一家接到汇款单激动的泪水长流。
    正是表姐寄来的钱使我们家摆脱了困境。对此,每每想起,感恩不尽,以前父亲在世时,年年都要去看望姑姑一家。而我只和姑姑表姐一家相见了两次,一次是文革串联到重庆路过宝鸡,另一次,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汉中行。那时多是单位忙家里事多顾不上,退休了经济条件也好了,可是我却因为脑梗,左身偏瘫,生活都难以自理,要想去汉中寻亲,无异于登天难!90年代中叶,我们相互还有电话来往,后来家里基建把表姐夫的电话弄丢了,我时常想我把电话号码丢了,姐夫或许还保存着我的电话吧,所以我总希望能侥幸接到姐夫的来电,所以,虽然家人都有了手机,我的座机一直不敢停,直到2014年才彻底丢掉幻想,停了座机。
    去年,我曾经给南郑教育局写了一封信,希望能通过教育局找到在南郑中学教书的外甥,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现在只有求助各位记者友人,援手解困,一解一个残疾老人的思念之苦,圆我的寻亲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