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格式采用12位或14位存储一个通道信息,这里稍微科普一下电脑存储器与二进制的关系。电脑中,8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一个英文字母用1个字节存储,一个汉字需要2个字节空间,所以不管是12位还是14位色深的RAW文件,实际存储时一个通道都要占用2个字节,也就是16位。 电脑存储字符示意图 既然这样,为什么相机的A/D数模转换器不直接做成16位呢,那样不是照片后期的调整空间更大吗?还不浪费存储空间。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受制于传感器本身的限制,按照目前技术水平,12位数模转换器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已经高于CMOS本身的指标了,过高的位数没有意义,还会增加传感器的硬件成本。 RAW严格来讲只是一种表述,说明记录的是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它不是定义RAW文件的标准,所以不同厂家相机记录的RAW文件,不仅扩展名不同,文件内部结构也不同,没有组织来规范RAW文件的扩展名,佳能用(.CR2),尼康用(.NEF),索尼用(.ARW),富士用(.RAF)等等。最初只有使用相机厂家附带的专用软件才能打开和处理RAW文件,而且即使同一厂家,旧版本软件还处理不了新版本的RAW文件。后来随着RAW应用的普及,也有第三方软件可以处理RAW文件,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当属adobe公司的Adobe Carema RAW。 到此,我们可以对本文第一篇(一)里的示意图做一个补充如下: 相机对RAW数据的处理过程 如果在相机菜单中设定保存为RAW格式,那么相机的“任务”到此结束,进入摄影后期,拍摄者通过使用专用软件,在电脑、平板甚至手机上处理RAW文件,最终输出想要的图片文件,如JPG、TIFF等。 如果选择保存为JPG格式,那么相机内置的程序将代替人工后期,自动将RAW数据处理生成JPG图像文件,存储到相机存储卡中供拍摄者直接使用。 上图中,我在中间上方加入了“人工预设程序”几个红字,什么意思? 在相机说明书和菜单里,大家一定见过“优化校准设定”这一项,其实相机内置程序自动处理RAW数据生成JPG图像文件,过程与人工处理相似,也要调整曝光、对比度、色相、锐度、清晰度等参数,而且针对用户拍摄的题材不同,如风景、人像、夜景等,各参数的设置数值也不同,这些参数是相机出厂时就设定好的,如下图是尼康D750说明书中的优化校准说明。 尼康D750说明书中关于优化校准的说明 如果你对相机出厂时自动设定的参数不满意,例如默认值设置在风景模式下,色彩饱和度增加5%。但依据你使用的镜头及拍摄照片效果,你觉得饱和度应改为8%效果更好,有些相机就提供了由用户修改默认参数的功能,实现对相机自动过程的人工干预。这个修改不但可以在相机菜单中进行,而且还可以通过厂家附送的软件,在电脑端通过软件进行修改。尼康相机附送的ViewNX 2 或捕影工匠应用程序就有此项功能,在计算机上创建好自定义优化校准,然后即可复制到照相机。 通过菜单或电脑修改优化校准设置 优化校准的设置只影响到JPG格式存储的照片,对RAW没有影响。 本文因篇幅较长,所以分为三个部分,今天全部介绍完毕,感谢阅读。如对其余2部分有兴趣,请点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