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记忆】“何尊”在一次偶然间被发现

 松竹同音 2018-07-15


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现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镇国之宝”何尊,1963年8月的一天,出土于宝鸡县(今陈仓区)贾村镇贾村村街道西边陈堆和夫人张桂兰租住的院子后面的土崖上。

1963年6月,多年来一直在宁夏固原看病卖药的陈堆和夫人张桂兰因生活所迫,回到老家贾村居住,因老屋住不下,就租住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院子后面是个3米高的土崖。当年8月的一天,因下暴雨土崖坍塌了一块,于是何尊在一次偶然间戏剧性地被发现。

何尊发现者陈堆(左)

2005年1月7日,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举行“纪念国宝何尊发现40周年”活动时,见证了何尊出土全过程的张桂兰老人(陈堆已去世)和子女们应邀来到宝鸡市博物馆,张桂兰老人向博物馆职工详细讲述了何尊发现经过。博物馆为张桂兰老人颁发了荣誉馆员证书。

张桂兰老人讲述何尊发现经过。

张桂兰详细介绍了何尊的发现经过:“1963年秋季,下了一场大雨,那天晚上天放晴了,月亮把地上照得跟白天一样。陈堆睡到半夜拉肚子,就跑到后院蹲茅坑。可他回到屋里后却说,‘崖背上有张鬼脸,眼睛瞪着我,把我差点吓死。’老陈在炕上缩作一团,浑身打战,他要我烧几张纸钱送鬼。我说,‘世上哪有鬼,你是看眼麻花了!’老陈说,‘真真切切,确确实实,鬼眼睛冒着绿光。’我怕他中了邪,更怕他精神上受刺激,人的病不少是吓出来的,便再三给他讲科学道理,可老陈说,‘几天前,他就发现后院不时冒火,端水去泼,火还是冒着,便感到莫名其妙,不可思议,这下才知是鬼在作怪呢,这院子住不成了’。”

张桂兰继续介绍道:“老陈又喊着肚子疼要上厕所,可他却不敢去,我这个人胆大,便端着油灯陪他一块去。到了后院,我打量着崖背,突然发现一双眼睛绿森森的十分瘆人,差点扔掉手中的油灯,撒腿跑回屋中,一夜都不敢熄灯,生怕鬼跑进屋里。第二天天刚亮,陈堆又唤我去后院再仔细看看,可那双眼睛在阳光下还冒着白光。白天人胆正着哩,便用镢头朝鬼眼睛处挖去,‘咚’的一声,就掉下了这个尊来,差点砸在老陈脚上。”

张桂芳老人带儿女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参观何尊。

张桂兰介绍说:“陈堆自小离家,在宁夏固原看病卖药。固原60年代粮食奇缺,饿得人饥肠辘辘,我们两口想八百里秦川是粮仓,还不如回村种地混个肚子饱。可回来后也是吃野菜、啃树皮,老陈又动员我上固原。走时,他把宝交给他哥陈湖看管。当时听说这个宝能卖100万元。可那时我们用来塞烂棉花,老鼠在里面下了一群儿子。1965年,他哥陈湖日子过得十分紧张,连买盐钱也没了,便把宝背到宝鸡当废铜卖,跑遍了市内的收购站,人家都要除掉铜锈,陈湖怎么也不同意。最后到了群众路收购站,那里的工作人员好说话,不除铜锈付了30元钱。后来,陈堆退休后,我们一同又回到家乡,他给人看病,家里不那么困难了。我们挖出了宝,连一分钱好处也没得到。”……

何尊内底铭文拓片。红圈内为“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张桂兰最后说:“自我家挖出宝后,家家都想在这里刨出东西,你看,那道崖背被挖平了,可谁也没挖出宝。”

原宝鸡市文物局局长任周芳编辑出版的《国宝纪事》就有同样的记载;《宝鸡日报》社总编吕向阳曾赴贾村塬登门采访了张桂兰老人,她介绍了何尊发现的真实经过,但知道的人为数不多。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摄影/刘希平


——2018年7月9日于书香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