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木匠常说,“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有何内涵?

 无余依三摩地 2018-07-15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些“规矩”绝大多数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它们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老木匠口中,经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什么意思?

上面这些规定来自《鲁班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可背后却有深刻的内涵。下面笔者将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规定,让大家真实感受我们老祖宗的过人智慧,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凳不离三”

这是指古代老木匠们在打造一条长条板凳时,一般都会在尺寸上留个数字三,比如三尺三、四尺三等等。这样的做的目的是希望坐上这条板凳上的人和睦,因为《三国演义》中,就有“桃园三结义”的典故,数字三有忠诚的意思。

“门不离五”

门出任房屋的通道,老木匠在打造一扇门时都会将尺寸带上数字五。这样做,也是寄予人们美好的愿望,希望出入这扇门的人平安,有“五福临门”之意。

“床不离七”

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床不离七”就是“床不离妻”,有夫妻同床白头偕老的美好祝福。

另外,床不离半,无论是双人或单人的,其宽度都少不了“半”,即五寸、五分。如二尺九寸半、三尺半或四尺二寸半。因为“半”与“伴”谐音,“少年夫妻老来伴,两情恩爱苦也甜。”

“棺不离八”

古代,学而优则仕,无数普通人通过科举制走上了升官发财的理想。棺材的“棺”与当官的“官”谐音,有见官(棺)发财之意。同时,棺材的尺寸也要有数字八,“八”意味着发。

“桌不离九”

这是安徽一种民间风俗,意思是吃饭用的大方桌边长的尺寸不能离不开九,桌子以这样的尺寸来制作,有利于吃饭时大家坐一起,其乐融融。

其次,数字“九”与“酒”谐音,亲朋好友在一起一定喝酒,正所谓“桌上无酒难留客,心口不一难做人。”

类似于上面“规矩”在民间还有很多,这一切都源自我们的祖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一个都是有来源的。可惜,如今我们几乎抛弃了这样的“规定”。

参考资料:《中国民间习俗汇总》、《鲁班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