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的时候,许晴饰演的顾香兰离开青楼,即将去往法国嫁给伯爵,她在全场人的注视下脱掉了旗袍,只留下里面的吊带睡裙,往后台的黑暗中走去。 八小时话剧,绕场五公里,相当于一次长跑,遍历青楼女子、伯爵夫人、保姆、女画家多个人生阶段,能镇住三层舞台八方位观众的,只有许晴饰演的顾香兰。 《如梦之梦》 赖声川说——
许晴大概是她同年龄段的女演员中,最有国民度的一位,很多人熟悉她都是从小荧屏开始,只能说是那些年她演的电视剧,像是《笑傲江湖》《东边日出西边雨》实在是太红了。
但许晴其实在电影领域也有着所有演员都渴望有的履历,和她合作的,全都是大导演。 还在电影学院念二年级的时候,许晴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很唐突地向她问了很多问题的陌生男人。 后来,她成了《边走边唱》的女主角。那个陌生男人,就是陈凯歌。 《边走边唱》 在《边走边唱》里那个黄沙漫天,干草垛里都透着热气的偏远西部,许晴大概是里面唯一能带给人「水的感觉」的角色。她扎两根高羊角辫,名叫兰秀,跟黄磊饰演的石头一起奔跑的时候额头会沁出细密的汗珠。 湿润感和活力,如泉水一般突突地往外冒。 《边走边唱》 《边走边唱》讲述了一个压抑的故事,盲人琴师要弹断一千根琴弦才有可能重见光明,这是对琴艺的锤炼也是对人性的压抑,而兰秀,就是打开石头的人性的那把钥匙。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许晴,根本就没有在西部地区生活的经验,但是在《边走边唱》里,她简直就是这片土地上原生的姑娘,她的身体里透着一种力量感,在奔跑的时候,躺在草垛上的时候,把石头的手拉过来放在自己胸口的时候,你都能看到许晴演绎出的这个西北姑娘身上的力量感。 《边走边唱》 如果说,《边走边唱》里的兰秀,在少女角色的层面上和当时的许晴还算贴近,有几分「本色」演出的意味在里面的话;那么仅仅一年之后,和凌子风导演合作的《狂》,则能让你看到许晴超乎她年龄的演技。 在《狂》里,许晴饰演一个心向城市生活,却不得不嫁给近郊杂货店的姑娘蔡大嫂,她在影片中需要承担多重的身份,既是妻子,又是老板娘,还是母亲。那时候的许晴,才二十三岁,但却居然能让蔡大嫂的母性、叛逆、以及少女感,同时混合在自己身上。 里面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情节,是蔡大嫂抱着孩子站在店门口,有洋人母亲带着孩子经过,蔡大嫂就抱着孩子和洋人聊天,并邀请他们进店来坐。这个如今看来没有什么的举动,在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即将进攻北京的剑拔弩张之时,简直是离经叛道。 《狂》 所以,后来她抱着孩子回店,有人说:你怎么和洋人聊天,还请他们进来坐,他们可是会杀小孩入药的。 许晴抱着孩子,一仰头,满不在乎地说,我才不信,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眼神中一半天真,一半倔强,还带着几分母亲对母亲的信任。 她演出了这个普通女性,在那个年代之下,超出女性身份甚至是同时代人的觉醒意识。 《狂》 比起这些早年的作品,许晴在近年来的电影作品中饰演的成熟女性,则又因为年龄的逐渐增加,而更加有重量,更能镇得住角色。在这之外,她早年的那份少女的灵动,则变成了更能娴熟掌控角色的自由感,像是《建国大业》里,远超出她年龄的宋庆龄。 其实许晴和宋庆龄长得并不像,但是当她竖起发髻、露出额头的时候,你确实会真的觉得,她就是那个时代下的奇女子。 《建国大业》 在《老炮儿》里,她演活了直爽的北京大妞儿「话匣子」,她经营的那家小店铺,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藏在胡同里的「卡萨布兰卡」小酒馆。 当你看到她坐在马路牙子上,吐着烟圈,眼神迷离回想往事的时候,你就会真的相信,她就是为了一场帅气的打架就能爱上六爷的真性情姑娘。 《老炮儿》 许晴虽然是在北京长大,但她跟胡同其实并没有结过缘,话匣子是一个在胡同里长大的女性,一边美,一边也带着市民的那种烟火气。这对许晴来说其实是个大挑战。 但是当你看着她从医院出来,追着六爷父子在大马路上飞奔,一边跑一边骂街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在胡同里长大的话匣子。 但当和六爷父子在一起的时候,她又很像是一个母亲。 所以管虎会说——
在徐浩峰的《刀背藏身》里,许晴又出演了一个有着独门刀法的侠女阚智慧。 同样作为侠女角色,阚智慧比起她曾经深入人心的任盈盈来,则又多了几分烟火气和成熟韵味,少了几分少女的任性和魔女的邪魅。 《刀背藏身》 她在《刀背藏身》里,代表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武林和江湖,这是你在金庸古龙之类的经典武侠小说中较少看到的描绘,那是属于女人的刀光剑影。 如何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去保护男人们都在争夺的「长城刀法」,是只有许晴,才能压得住的表演。 徐浩峰是这么解释选择许晴的原因的——
讲到这里,你就会发现,许晴几乎是少有的,与第四代到第六代的代表性导演都合作过的女演员,凌子风、陈凯歌再到管虎、徐浩峰,还有最特立独行,难以用形容词来限定的姜文。 巧合的是,许晴其实早就和姜文合作过,在1996年周晓文执导的《秦颂》里,她就和姜文搭档过,共同演绎了嬴政和栎阳公主这对父女。许晴既演出了栎阳公主在父亲面前恃宠而骄的状态;也演出了作为一名公主,不得不成为父亲筹码的绝望时刻。 《秦颂》 这一次,再度与许晴合作的姜文,身份却变成了导演。有了曾经的「父女情」,此番在《邪不压正》里两人的对手戏,显然也会更加自然和水到渠成。 在《邪不压正》里,许晴饰演了北平城著名的交际花唐凤仪,在某种程度上,她所饰演的这个角色,就代表了大多数人,对老北京城,最活色生香的想象。 《邪不压正》 我们能看到她充满诱惑地拉开白色帘子,与医院的禁欲风格形成强烈对比。 你也能看到她意味深长地介绍影片中另一个女人巧红的身份,似乎是知道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还能看到她带着墨镜,掩上面貌,跟巧红商议着什么,似乎在密谋大事。 你从来没有看过许晴在任何一部电影里有这么大胆的表演。 唐凤仪在电影中,是个相当复杂的形象,与周韵饰演的有几分女侠气质的巧红相比,唐凤仪则是另外一种女性的极致。 正如上面所说,她本身代表了一种香艳的想象。但是因为这个角色交际花和看遍风流场的经历,她自己又要能解构这种香艳。——在对女性特质运用熟稔的同时,她自己是不信任这种女性特质的。 《邪不压正》 交际花的身份,让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就好比她长年跟在廖凡饰演的朱潜龙身边,期望他能娶了自己。 但在这个角色的内心,同样也是有着觉醒意识的。就好像和朱潜龙在六国饭店参加上流社会应酬时,唐凤仪又带上了黑边眼镜,变身剑桥毕业的端庄高知女性,而当朱潜龙不断谈起发生在她身上的「盖章」事件之后,她终于愤起打了朱潜龙好几个耳光。 这样几乎是有些悖论的双重特质,都存在于唐凤仪这个人物身上,同时也被许晴演绎得淋漓尽致。 《邪不压正》 正好,姜文饰演的蓝青峰和许晴饰演的唐凤仪,也分别以不同的性别,代表了那个时候的北京城里,面上看起来不同、实则内里有着相似之处的两类人。 蓝青峰亦正亦邪,一副江湖做派,在各色权势之间运筹帷幄,看似一个投机取巧的权谋家;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心怀国事的控局者。 唐凤仪在乱世中看透炎凉,似乎是个活色生香、不知亡国恨的的欢场女子;但在某些关键时刻,她却胸怀大义,做出了对时代的未来最有用的选择。 恍然之间,这两个人物相互为镜,成为了那个时代下某种精神的最好象征。 姜文说,「从第一个电影开始,我就把女人当作神来拍,我仰视女人。」 而「很宽广」、「能容纳所有的东西」、能「完成未经预料的惊喜」、有「不一样的美」的许晴,显然也是《邪不压正》里,被仰视的那个女人。 从陈凯歌到姜文,这些大师都会选择许晴,并不是一种偶然。 她的美,完全「无龄感」,这让她得以具有了与任何一种时代协调的属性,只要她出现在镜头里,不管这个镜头所在的是什么背景,她都能迅速赋予这个背景一种时代的美与韵味。 《笑傲江湖》里的古代竹林,《狂》中的民国蜀乡,《老炮儿》里的北京胡同,再到《邪不压正》的故都北平,皆是如此。 她得以游走在影像中的各色人物和时代里,丝毫不受限;这些时代也因她而增色,变得立体可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