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间府戈氏家族渊源

 河间戈氏文化 2018-07-16

戈氏在《百家姓》中排第341位,是4000年前以国为姓的戈国人的后裔,是夏朝开国首领禹王的同姓后裔,宋代以后,戈姓主要分布于临海及江浙一带,明清时期,戈氏后人因各种原因又陆续迁移至全国各地,河间府戈氏就是其中一支。

河间府戈氏于清朝初期迁居丰尔庄村,一直尊奉戈春为始迁祖。河间府《戈氏族谱》记载,1521年,在明正德末或嘉靖初,始迁祖戈春(字旸泉)自江南苏州府吴县远赴京师(北京)谋生,在京做商贸生意发扬光大,定居北京大兴县。始祖戈春生四子,名大用、大本、大化、大中,后戈春以子戈大本、孙戈仁躬之功名,得封文林郎、奉国将军,河间府戈氏属老三支戈大化之后。族人后在北京永定门外东南十五里石榴庄东壹里余双庙村前始建“戈氏先茔”(现北京南四环榴乡桥北侧的双庙村),戈氏先茔解放前尚保存完整。

1644年,清军入关,由于戈氏族人在大明朝有官职,恐遭清军涂炭,四世祖戈承印诸兄弟五人一起迁移到当时的直隶河间府献县丰尔庄定居,五兄弟便是河间府戈氏家族五个支系的先人,也就是河间丰尔庄墓地的老祖,再早的四代人葬在北京墓地。丰尔庄墓地以同辈排葬形式,主要安葬了我族4世以后近200多位先人。除丰尔庄留守族人外,族人后来相继迁移到河间府城、欢留、南宫、道院、东南村、西南村、张淹村、兰官屯、北村、杨庄、刘官庄、卢庄村、廿里铺、龙关、商林、侯陵屯、固安等十几个村分散居住,另立新茔,但河间戈氏后人到丰尔庄祖墓集体祭祖的活动从未间断过。

《戈氏族谱》记述,戈氏族人多有习“司天”业者(研习天文和历法),例在“钦天监”(国家天文台)供职。戈春之进京,很可能也是投奔任此职的族人。戈春第三子戈大化、孙戈守躬、曾孙戈承科三代人先后任“钦天监监正”之职(国家天文历法机构的最高官职,正五品),期间族人先后有20余人在钦天监任钦天监监正、官正、博士、天文生等职,以家族世袭任职明清两朝钦天监。崇祯、顺治两朝钦天监监正戈承科,时为玄学界的泰山北斗,有《子平渊海大全》传世。同时,族人在明清两代获取功名者达百余人,其中有25人考取举人,7人考取进士。二世戈大本、四世戈元捷为进士。顺治至乾隆四朝中,又涌现了戈英、戈懋伦、戈锦和戈涛、戈源四代五进士、四人入翰林的家族盛世,他们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深受皇帝恩宠,位居高官,显赫百年。戈氏家族堪称河间府书乡门第、名门望族。

1870年(咸丰八年)第二次修谱,族人规定了增、锡、衍、繁、兆、启、宏、绪、永、庆、士、元、步、际、云、殿十六字排推命名辈字,令我族辈份有章、脉络清晰。1932年,第五次谱修,在谱书中增添的部分先人的序文、传记、奏疏、诗文、墓志铭等,以励后人,同时更详细地传承了戈氏的家史和文化。

河间《戈氏族谱》所记载的戈氏后人,正如族谱序中所言,乃始迁祖戈春一人之后,500年来,家族人丁蓬勃发展,现已壮大到近3000人。截止到2016年,仅族谱记载的男性同族,从迁居丰尔庄四世祖5人,到五世12人、六世25人、七世55人、八世88人、九世107人、十世廷字辈148人、十一世文字辈191人、十二世增字辈258人、十三世锡字辈288人、十四世衍字辈385人、十五世繁字辈533人、十六世兆字辈655人、十七世启字辈535人、十八世宏字辈244人、十九世绪字辈35人。人丁之兴旺,乃家族之大幸,血脉传承,与族人团结进取的家族精神和淳朴厚道的家族风尚同在!

新编《河间府戈氏族谱》的内容已全部录为电子信息保存。部分内容已发表于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jfgszp

我族历史名人戈春、戈大本、戈元捷、戈承科、戈英、戈懋伦、戈锦、戈涛、戈源、戈济、戈涢、戈革等人信息已列入百度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