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樟巢螟介绍

 深海之星ccpsl0 2018-07-16

巢螟简介:

樟巢螟,为鳞翅目螟蛾科的一种昆虫。是樟树上的重要害虫,1年发生2~3代。 分布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寄主包括樟、小胡椒。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有的整株叶片几乎吃光,严重影响樟树生长,有的虽对生长影响不大,但树上虫巢多,会影响绿化效果。

发生规律:

樟巢螟在湖南1年2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若当年温度回升快,羽化时间可能提前。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到7月下旬危害,7月上中旬是为害盛期,第2代幼虫取食期从8月上旬到10月上旬(少数发育迟的到10月底)幼虫老熟入土越冬。成虫夜间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两叶相叠的叶片之间,幼虫5龄,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取食叶片.仅剩表皮,肉眼极易识别。随虫体长大而分巢为害,每巢有虫5—20头,5龄期巢内有长条状茧袋,每袋1条幼虫,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受害严重的树木满是虫巢。

生活习性

樟巢螟成虫产卵于嫩叶片背面,幼虫具有群集性,低龄幼虫吐丝缀合邻近的 2 片叶片, 几十头乃至上百头幼虫聚集在叶片之间取食。随虫龄增加,缀合叶片逐渐增多,并将新梢、叶片充分缀合在一起,形成鸟巢状虫苞。 2 叶片期虫苞内幼虫数量取决于卵块大小,在18~112 头之间不等。

防治方法

1.由于樟巢螟缀合叶片危害,且随龄期增加,缀合的叶片会增加,所以防治要早,并且选用渗透性或内吸性强的药剂防治,例如必治。

2.樟巢螟幼虫集群危害,可以使用金美泰防治,达到虫瘟杀虫效果。

3.在发生比较严重时,可以人工摘取虫巢,尽快恢复景观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