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黄杨绢野螟的防治

 深海之星ccpsl0 2018-07-16

黄杨绢野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广泛。其主要危害黄杨科植物,如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朝鲜黄杨以及冬青、卫矛等植物,其中又以瓜子黄杨和雀舌黄杨受害最重。

一 发生规律

1.  生活史:该虫可发生1年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危害,然后开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见成虫。如早春气温偏高,则幼虫出蛰活动期提前。早春气温低,越冬幼虫出蛰危害期迟。越冬代整齐,以后存在世代重叠现象,10月份以三代幼虫开始越冬。各代(越冬代除外)各虫态平均历期:卵9天,幼虫26天,蛹8天,成虫9天;幼虫一般5—6龄,越冬代则为9—10龄。

2.  主要习性:成虫多在傍晚羽化,次日交配,交尾后第2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或枝条上,多块产,少数散产,每卵块3—13粒,每雌产卵123—219粒;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常栖息于阴蔽处,性机警,受惊扰迅速飞离,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具趋光性。幼虫孵化后,分散寻找嫩叶取食,初孵幼虫于叶背食害叶肉;2—3龄幼虫吐丝将叶片、嫩枝缀连成巢,于其内食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取食范围扩大,食量增加,危害加重,受害严重的植株仅残存丝网、蜕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边、叶缘等;幼虫昼夜取食危害,4龄后转移危害;性机警,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巢中,老熟后吐丝缀合叶片作茧化蛹。以幼虫食害嫩芽和叶片,常吐丝缀合叶片,于其内取食,受害叶片枯焦,严重的街道被害株率50%以上,甚至可达90%,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黄杨成株枯死,影响市容,污染环境。

3.  黄杨绢野螟的发生程度与树种、树龄、种植密度以及人为管理有很大的关系。黄杨绢野螟在大龄灌木上的发生重于树龄较小的幼苗,成片栽植的重于单株种植的,栽植密度大的重于栽植密度少的。这与枝叶郁闭度高,便于幼虫取食、隐藏和越冬有关。因为小叶类的黄杨枝叶密度高,雀舌黄杨、瓜子黄杨受害重于大叶黄杨。路灯附近地段,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较严重,这是因为黄杨绢野螟有趋光性,灯能诱导成虫到附近黄杨上产卵。因此选择耐药性差,且比较集中、容易消灭的低龄幼虫盛期施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1)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二年虫源。(2)利用其结巢习性在第一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化蛹期摘除蛹茧,集中销毁,可大大减轻当年的发生危害。(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诱杀:在成虫发生期于黄杨科植物周围的路灯下利用灯光捕杀其成虫,或在黄杨集中的绿色区域设置黑光灯等进行诱杀。

2.  合理用药:用药防治仍是控制该虫的重要应急措施。适时用药,用药防治的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可用乙刻1500x、依它1500x、功尔1500x+乐克2000-3000x,轮换复配使用,根据虫害为害程度施用2-3次,间隔7-10天,以解决世代重叠问题。喷药应彻底,对下部幼嫩叶片也不应漏喷。环保要求严格的地方,可考虑生物制剂“金美泰”(1000-1500x)的选用!

 

黄杨绢野螟尽管比较常见,只望大家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更专业更有针对性,也希望各位对于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是把自己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后期我们会一一形成文本,供大家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