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天他又打了孩子,因为……

 好好学习HHX 2018-07-16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优妈

 


来源:小学数学(ID:xxsx100)

作者:小学数学


最近一则新闻 ,四川遂宁一名9岁男孩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被他的亲生父亲用塑料袋捆绑后倒吊作为惩戒。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难免充满无奈,家长这种过激的作法显然是不对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是种伤害。但是,现在的很多孩子也真是让家长“恨铁不成钢”操碎了心!


1


曾经有一个话题:“你是否打过孩子?”


结果,很多妈妈都说,自己也打过孩子。真的是爱之深责之切,一看到孩子不写作业,火就来了。


“哪有不打孩子的父母?现在的熊孩子,打死不写作业,不打怎么行?”


“比你学习好的孩子都被父母打过,我为什么不能打你?”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很多家长,并不是为了打孩子而打孩子,是因为在社会磁场里,教育的这场竞争使所有人变得渺小,只能被动适应和跟随这个起跑线,而无力抗拒。竞争总使有些家长会用力过猛,于是才会频频发生因为成绩而“打”孩子的现象。



2


“这样的情况,该叫醒他写作业or让他继续睡?”



余女士,80后,一位普通的小学生的家长。


她说,三年级的儿子,白天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回到家还要做3小时的书面作业。


“一个8周岁的孩子说梦话都在背课文,二年级下半学期,从他口中蹦出一句话:妈妈,其实我蛮孤独的。


“他是一个很乐观的孩子,无非就是放在心里不说,所以会觉得自己孤独。”


“孩子确实挺可怜的,像我们以前读书,还能请假吧,现在发着高烧都不敢请假,贴着退烧贴在上课,学业繁忙,课不能落下……'


“我身边有很多家长很焦虑,40多个家长,有三分之一做了全职太太,其中还有好几个家长在医院看焦虑症。”


没有哪个国家的家长有中国的家长这么累,心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承载着如此大的压力。孩子一出生,孩子在哪上学就成为压在家长心头的一座大山,操碎了心。为了孩子上学,换工作、买学区房、找关系、搬无数次家。


这不是哪个人、哪所学校的问题,而是一种整体的社会氛围。时时都处于竞争压力下,这让教育变得非常焦虑和浮躁,孩子在这种紧张的驱赶下也得不到自由的发展,学习也没有快乐。


我们的身上都被上了发条,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3

有人说这种“中国式父母焦虑”是一种畸形的存在。


一位徐州12岁的女孩因为成绩不好,学习压力大,落水溺亡。


小女孩的遗书中说道:“很多东西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女儿累了,想休息了,再见!!”


输了一次成绩,不代表输了以后的人生。人生漫长,一次跌倒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站起来,你只有不怕输,才能有机会赢。


家长最该教会孩子的不是怎么赢,而是怎么输!


世界拳击冠军邹市明的儿子轩轩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男孩子。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比赛吃西瓜,边哭边吃“我不想输,谁来帮帮我呀”。


可是作为世界冠军的爸爸却说:你不能只想赢,也要学着输,输并不丢人。



于是,孩子知道了输赢才是人生常态。这个常常把“爸爸,你一定要赢哈”挂在嘴边的男孩,居然在爸爸失败的时候试着安慰他:输了没关系,重新来。


我们能做的,就是抛却无用的焦虑,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


不焦虑并不意味着,不让孩子吃苦,而是让孩子自己学会从容应对人生之苦。


要让孩子自己明白:今天的你如果不吃苦,明天的世界会让你很苦;你吃不了读书的苦,以后也别想能走一条更容易的路。


4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提及最重要的东西——幸福。


如果我们的教室让孩子感到压抑,我们的学习让孩子无所适从,我们的课堂让孩子感到枯燥无味,我们的校园让孩子望而生畏,我们的学校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没有一点幸福可言,又怎能为孩子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这是常识。


孩子的校园生活肯定离不了作业和试题,也离不了分数和成绩,但绝对不应仅仅是这些,他们的校园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童年生活应是缤纷绚丽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远比作业试题、分数成绩重要得多,这是常识。


“教育干什么?我觉得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去做值得学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不是权力,是尊重,责任,是爱,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美的体验美,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



让我们一起学会做“适度焦虑”的父母吧。给孩子更好的陪伴,让他们知道,无论学习这条路多苦多难,喜乐参半,都有我们在这里,陪伴他们,支持他们。



本文转载自“小学数学”(ID:xxsx100)。一个帮助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成绩的微信账号。

编辑:木易

优妈有话说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