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战而屈人之兵

 骄阳飞雪 2018-07-16

  苗枫林编著的《中国古代心战》(军事科学出版社)上起先秦、下迄明清,囊括了上下四千年的历史。书中对散见于史籍的历代名臣、名将、名哲的心战实践,历代具有研究价值的心战思想、方策与战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论述。

  心理战自古有之,它伴随着战争的历史而发展。中国是一个战史记载十分久远的国家,心战作为一种思想和实战,几乎同中国的战史一样悠长。心战代表了中国古代兵道的智慧,是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有效手段。历代兵家都主张把心战置于军事斗争的首要位置。早在2500多年前,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书之中,就已蕴藏着丰富的心战思想:“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出:“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等,至今仍是古今中外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战争问题上追求的大境界。作者在《中国古代心战》中系统发掘、整理了我国古代丰厚的心战遗产,从现代心理战的角度阐释、解读了中国古代著名战争中的心战得失。这部书能使人真切感受到现代心理战并非人类战争史上的元点,人类自从有战争起,就有与其战争形态相匹配的心理战模式存在。

  与杀戮相加的兵战相比,心战优于兵战。中国古代心战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明清,其间既有心战的理论也有心战的实践,其内容丰富,斗争艺术高超,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作者在写作《中国古代心战》书稿时,涉猎了中国古代兵书百余部,浏览了重大战役3600多例,所列心战战例具体生动、丰富深刻。这些被我们先人称为“心战”、“攻心战”的诸多战例,至今还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些道理:“兵本与不杀,武在于止戈”,心战的精华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杀戮;没有心战支撑的兵战,是缺乏灵魂的心战,没有兵战显示威武的心战,不过是田畴草人;旷古至今,世界任何地方,没有不受心战干预的战争,凡推崇和实施心战者,无一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得人心者得天下”,达到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之目的。

  学习掌握和运用好心理战,会使我们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的进行,在未来国际斗争和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心理战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许多国家已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心理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这一点从全方位实施心理战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可窥见一斑。科学技术越发展,战争越是现代化,心理战的实施手段就越多样。高新技术的迅速应用,使心理战在媒介信息的传递、发送等方面更加快捷和便利,更趋信息化和电子化。加之作战手段的多样性和作战行动的整体性以及战场结构的层次性和复杂性,更显著地加大了心理战的强度。《中国古代心战》一书对我国古代心战进行积极地研究和有益探索,对于我们借鉴《孙子兵法》中丰富的心战思想、原则和文法,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的基本内涵、理论体系、主要类型、应用特点和作战模式,对于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