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牡丹属品种分类探讨

 篱下 2018-07-16


仙人球中的岩牡丹属原产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的格兰德河石灰岩山区,墨西哥的北部及中部。这类仙人掌植物的形态独特,生长极其缓慢,在国外被称为Living Rocks(活着的石头),属于稀有的植物品种。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多肉植物爱好者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喜欢上这种植物,乔乔就该属的分类、品种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探讨,希望能对大家认识和养护好该类植物提供一点帮助(本人水平有限,如有错误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正)。照片大部分来自国外网站,一部分是本人所拍摄的。


先对植物拉丁文名称做一下简单说明,植物的拉丁文名字前面是植物属的名称,后面植物品种名称,中间出现的一些英文缩写,subs是亚种,var是变种,cv是园艺变种。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岩牡丹的认识和理解不一样,因而它们可能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拉丁文名字。拉丁文名称中一般品种名称不会变,但是前面部分的属名称可能会重新划分属而改变,或者从单独品种而被重新划分为亚种等情况。

 

岩牡丹属下面的品种数量在仙人掌科里面不算多,但是它下面有不少变种、亚种,还有很多园艺交配种,加在一起数量也有好几十种。按照美国的岩牡丹专家Anderson和Fitz Maurice在一本叫《Haseltonia》期刊中对岩牡丹属所做的修订,根据植株的大小、疣的形态、刺座等因素,建议将该属分为6个品种:Ariocarpus agavoides(龙舌兰牡丹)

Ariocarpus bravoanus(勃氏牡丹)

Ariocarpus fissuratus(龟甲牡丹)

Ariocarpus retusus(岩牡丹)

Ariocarpus scaphirostris(龙角牡丹)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黑牡丹)

这几种牡丹也是在我们国内最常见的品种,它们下面还有众多的园艺种和变种,其中比较知名园艺种就有志贺龟甲牡丹、哥斯拉牡丹、怒涛牡丹等。在1998年捷克科学家Josef Halda又发表文章,建议Encephalocarpu(银牡丹属)、Obregonia(帝冠属)及Strombocactus(菊水属)(这三个属下面都只有一个品种)并入岩牡丹属里面,因为他们具有很多共有的特征,并建议将岩牡丹属分成岩牡丹属和岩牡丹亚属。

 

Ariocarpus agavoides(龙舌兰牡丹)在岩牡丹属里面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品种,因为它的疣型最为特别。疣型细长,顶端尖,疣的表面没有细小的疣状凸起,在疣的上端有刺座,但是刺不明显或者已经退化,有一小撮绵毛。它的这个特点和光山属的光山以及星球属的美杜莎很像。该品种在岩牡丹属里面属于比较小型的品种,成株直径9CM左右,开紫红色花朵。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实生的龙舌兰牡丹,最快3年就能开花。有一些园艺种的龙舌兰牡丹的疣比较短而且宽,偶尔会被误认为是勃氏牡丹或者勃氏牡丹和龙舌兰牡丹的交配种,因而被叫做短疣龙舌兰牡丹。

别名: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ubs. Agavoides

Neogomesia agavoides

 

Ariocarpus agavoides subs. Sanluisensis龙舌兰牡丹的亚种,它和龙舌兰牡丹唯一得区别就是在刺座上有一些短刺,长度3毫米左右,虽然很短,但是和一般的龙舌兰牡丹比,却是很明显的。其他特征和龙舌兰牡丹是一样的。
别名:
Ariocarpus agavoides subs. Potosinus
Ariocarpus agavoides f. san-luisensis


Ariocarpus bravoanus(勃氏牡丹)被发现的时间较其他牡丹晚一些,1992年才被发现并公布。勃氏牡丹以前是被划分在龟甲牡丹下面,作为龟甲牡丹的一个变种,1997年Edward Anderson及Fitz Maurice建议将勃氏牡丹和辛顿牡丹单独划分为一个品种——Ariocarpus bravoanus(勃氏牡丹),勃氏牡丹和辛顿牡丹是该种下面的亚种。将它们重新划分出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两种牡丹成株直径在9CM左右(园艺种除外),和龟甲牡丹成株直径18CM左右相差很多。同时它的疣型也和龟甲牡丹有一些差别,勃氏牡丹的疣更长更尖,疣直立,疣中间无刺座槽,这个特点和龙舌兰牡丹是一样的,开紫红色花。和龙舌兰牡丹不同的地方是它的刺座以上部分更像龟甲牡丹,有颗粒状的疣突,还有两条不是很明显的疣槽,所以有人认为勃氏牡丹有可能是龟甲牡丹和龙舌兰牡丹的一个交配种。别名:
Ariocarpus fissuratus subs. Bravoanus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ubs. Bravoanus


Ariocarpus  bravoanus subsp. hintonii(辛顿牡丹)原来是被当作龟甲牡丹的亚种或者变种(Ariocarpus fissuratus var. hintonii),按照Edward Anderson及Fitz Maurice建议的建议将其划分到勃氏牡丹下面,成为该种下面的一个亚种。成株尺寸也是9CM左右(园艺种除外),开紫红色花,和勃氏牡丹的差别是疣不直立,疣也没有那么长和尖,疣中间有刺座槽,这些特征让它更接近于龟甲牡丹,但是疣的形态一般变化较小,所以这个品种容易被辨认。长到一定尺寸后,疣型排列呈螺旋状。
 别名:
 Ariocarpus fissuratus subs. Hintonii
 Ariocarpus fissuratus var. hintonii
 Ariocarpus hintonii


辛顿牡丹锦

 

 

Ariocarpus fissuratus(龟甲牡丹)在岩牡丹属里面是爱好者最喜欢的一个品种,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的一个品种。疣一般呈正三角型,靠近疣的边上各有一条小槽,疣的正中还有一条刺座槽直伸到疣的腋部,槽里有较短的绵毛。它具有萝卜状粗大的根茎,除了顶部的疣突,下面全是根茎,野生原地的根茎粗大,而园艺的牡丹相对细小。龟甲牡丹在岩牡丹属里面是比较大的一个品种,最大直径能达到20CM左右。生长速度很慢,长到一定尺寸后才会开花,开紫红色花朵。疣型多变,疣尺寸有大有小,疣上裂纹有的很明显有的不明显,疣槽有的深有的浅。野生的龟甲牡丹直径在10CM左右的时候,疣突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当直径超过12CM左右的时候,中间部分的疣隆起,疣的排列呈螺旋状,形成一个馒头型。

别名:

Anhalonium Engelmannii

Anhalonium fissuratum

Mammillaria fissurata

Roseocactus fissurams

Roseocactus fissuratus

龟甲牡丹锦


 

Ariocarpus fissuratus subsp. lloydii(龟甲连山)一般称为连山,原来是一个单独的属,Roseocactus lloydii,后来被划分到龟甲牡丹下面,成为龟甲牡丹的一个亚种。连山的外形和龟甲牡丹很象,三角形疣,疣的大小和龟甲牡丹差不多,同样是岩牡丹属里面比较大型的品种,疣中间有刺座槽,但很多园艺种的连山,特别是大疣连山,在尺寸不大的时候,疣上的刺座槽没有或者不明显,同样开紫红色花。连山和龟甲牡丹最大区别就是疣上没有龟甲牡丹的疣边上的两条疣槽,疣面上的裂纹也不像龟甲牡丹那样明显,疣型比龟甲牡丹更饱满。

别名:

Ariocarpus fissuratus var. lloydii

Ariocarpus lloydii

Roseocactus lloydii

连山锦


 

Ariocarpus fissuratus var. lloydii cv. Latus(大疣连山)是连山的一个园艺变种,它和普通的连山区别就是疣大很多,也更饱满,至少大一倍以上,成株大疣连山疣宽能至少能达到5CM以上。

别名:

Ariocarpus fissuratus subs. lloydii cv. Latus

Ariocarpus lloydii cv. Latus


 

Ariocarpus fissuratus cv. Godzilla(哥斯拉)(日文:ゴジラ)是龟甲牡丹的一个园艺变种,据说是由日本仙人球第一个大神村主康瑞所选育出来的。因为它的疣面和日本怪兽哥斯拉的皮肤很像,由此而得名。特别是一些嫁接的哥斯拉,疣面和哥斯拉的皮肤像极了,有一些嫁接的哥斯拉的刺座槽不再明显,连疣上的绵毛也变得很少甚至没有。哥斯拉牡丹独特的外形在国内容易被认做菜花牡丹,其实哥斯拉和菜花牡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的园艺种。哥斯拉还有一个优选种,在国外叫Ariocarpus fissuratus cv. Green Coral(绿珊瑚)或者Ariocarpusfissuratus cv. Supergodzilla(超级哥斯拉),叶状疣表面的疣状颗粒更突出更粗糙,疣也更圆更短。

哥斯拉锦

超级哥斯拉

 

 

志贺龟甲牡丹(拉丁文暂无)是由日本牡丹大神志贺政吉所培植选育的,具有龟甲牡丹的基本特征,三角疣,刺座槽,疣槽等。但是它的特点就是疣特别宽大,成株志贺龟甲牡丹疣宽能达到7、8CM,疣上的裂纹也更深更明显,疣边上的槽也更深。一般直径8CM左右的龟甲牡丹就不小了,但是志贺龟甲牡丹一个疣就能达到这样的宽度,这个特点和大疣连山很像。

志贺龟甲牡丹,直径19CM,疣宽8.7CM。



Ariocarpus fissuratus intermedius(铠牡丹)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品种,以前是在连山属下面的一个品种(Roseocactus intermedius),现在同连山一起被划分到龟甲牡丹下面。凯牡丹在国内争议也比较大,以至于有的人认为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品种。因为它的特征介于龟甲牡丹和连山之间,很不好分辨,疣相对较小,疣边槽不明显或者没有,整体特征更接近龟甲牡丹。

别名:

Ariocarpus intermedius

Roseocactus intermedius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黑牡丹)在岩牡丹属里面属于比较小型的品种,成株直径一般在9CM左右(园艺种除外)。三角型疣,在牡丹属中,疣是最小的,疣中间有明显的刺座槽,但是疣两边没有疣槽,表面有细小的颗粒状的疣突,开紫红色花,生长速度缓慢。它和龟甲牡丹类似,有较大的根系,直径达到8CM左右后,疣一般会呈螺旋状排列。

别名:

Anhalonium fissipedum

Anhalonium kotchubeyi

Anhalonium kotschoubeyanum

Ariocarpus rotchubeyanus

Cactus Kotschubeyi

Roseocactus kotschoubeyanus

黑牡丹锦

黑牡丹缀化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var. elephantidens(象足黑牡丹)是黑牡丹的一个变种,疣比黑牡丹更大一些,成株直径一般能到9CM以上,疣上的颗粒更明显,让疣面显得更粗糙,开紫红色花,颜色较深。

别名: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ubs. Elephantidens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var. albiflorus(白花姬牡丹)也是黑牡丹的一个变种,和象足黑牡丹相反,它的疣比黑牡丹小,成株直径一般8CM左右,疣上的颗粒疣突不像黑牡丹那样明显,疣面显得更平滑一些。开白色花,花瓣中间略带一点粉色。有时候它们和黑牡丹并不容易分辨,就只能等开花的时候分辨。

别名: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ubs. tulensis

Roseocactus kotschoubeyanus var. albiflorus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var. macdowellii(红花姬牡丹)特征跟白花姬牡丹一样,疣比黑牡丹略小,疣面更平滑,开浅紫红色的花,花瓣两边略带白色。

别名: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ubs. Macdowellii

Roseocactus kotschoubeyanus subs. macdowellii

Roseocactus kotschoubeyanus var. macdowellii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ubs. Sladkovskyi黑牡丹亚种,疣比黑牡丹更宽,疣型显得饱满圆润,疣面也更光滑,颗粒感不明显,这个特征让它容易被认认为是姬牡丹。但是它的疣比姬牡丹更大,更饱满。开紫红色花,颜色比黑牡丹略浅。


 

中筋無姫牡丹(日本名,拉丁文暂无)是姬牡丹的一个园艺变种,其他特征和姬牡丹是一样的,唯一的也是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疣中间没有刺座槽。



Ariocarpus retusus(岩牡丹)和连山一样,原来是单独的一个属——Anhalonium,后来该属下面的几个品种都划归到岩牡丹属下面。它下面有很多的亚种、变种和园艺种,其中Ariocarpus retusus ssp. trigonus(三角牡丹)和Ariocarpusretusus var. furfuraceus(花牡丹)以前是岩牡丹并列的品种,而且这两种牡丹下面还有不少的变种和亚种,现在都被并入到岩牡丹下面作为该种下面的亚种或变种,这些品种的疣型多变,形态丰富。岩牡丹的植株体型较大,疣也比较大,疣上没有刺座槽(园艺变种除外),疣表面平滑,不像龟甲牡丹有不规则裂纹,各品种的岩牡丹的疣型变化也较大。疣表面通常会有一层白粉,原产地的岩牡丹,在强光照下,白粉更明显。疣的顶端有不明显的刺座,有的亚种或者变种顶端则完全没有。岩牡丹成株直径一般都在10CM以上,较大的园艺种直径能到20CM甚至30CM。生长速度比较快,根茎也不像其他牡丹那样粗大,成熟也比较晚,植株长到一定尺寸后才会开花。花开白色或者浅粉色。

别名:

Anhalonium areolosum

Anhalonium prismaticum

Anhalonium pulvilligerum

Anhalonium retusum

Cactus prismaticus

Mammillaria areolosa

Mammillaria prismatica


岩牡丹缀化

 


Ariocarpus retusus subsp.trigonus(三角牡丹)原来是岩牡丹下面的一个单独品种,现归属于岩牡丹下面成为一个亚种。三角牡丹的特征和岩牡丹相似,但是三角疣更细长,并且大多都向内弯曲,疣的顶端无刺座。开乳白色至浅黄色花。

别名:

Anhalonium trigonum

Ariocarpus trigonus

三角牡丹锦


 

Ariocarpus trigonus var.elongatus(龙牙牡丹)以前是岩牡丹属下面的单独品种(Ariocarpus elongatus),现划分到岩牡丹下面,作为三角牡丹的一个变种。国内网上说它和三角牡丹的区别为三角牡丹疣突背面呈明显的龙骨突,而龙牙牡丹呈半圆形无龙骨突。

别名:

Ariocarpus elongates

Anhalonium elongatum

Mammillaria elongate


 

Ariocarpus retusus subs.Confusus(赤花岩牡丹)原产地位于岩牡丹和三角牡丹产地之间,外形像三角牡丹,但是花是紫红色的,这是它与其他岩牡丹最大的区别。

别名:Ariocarpus confuses



Ariocarpus retusus subs. Pectinatus和岩牡丹最大的区别就是疣中间有一条刺座,这点很像龟甲牡丹,但是龟甲牡丹的刺座是在疣槽里面,而它不是,并且有的疣上这条刺座不会一直延伸到疣腋那里。


 

Ariocarpus retusus cv. Tama Botan(玉牡丹)是岩牡丹的园艺种,是由日本园艺师选拔培育出来的。它的特点就是疣比一般的岩牡丹宽大很多,成株的疣宽一般都能达到7CM以上,疣呈正三角形,疣顶端无刺座,并且比较圆润。

别名:

Ariocarpusfurfuraceus cv. Tama Botan

Ariocarpusretusus f. major

直径9CM的黑牡丹和直径20CM的玉牡丹

 

 

Ariocarpus retusus var. furfuraceus(花牡丹)他的特征基本上和岩牡丹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它的疣一般呈等边三角型,而且比较肥大,一般在疣的腋部位和顶部有较多的绵毛。花生长速度比较快,栽培历史也比较长,因此它有很多园艺变种和交配种,比如菜花牡丹、青瓷牡丹、雅牡丹等。

别名:

Ariocarpus furfuraceus

Anhalonium furfuraceum

Mammillaria furfuracea


 

 

Ariocarpus retusus subs. Scapharostroides(雅牡丹)原来是作为花牡丹的一个变种,现在划归到岩牡丹下面作为一个亚种。它的疣型介于三角牡丹和岩牡丹之间,比岩牡丹长,比三角牡丹短,疣尖有刺座,疣型小。

别名:

Ariocarpus retusus fm. Scapharostroides


 

Ariocarpus. retusus subsp. horaceki和三角牡丹相似,基本特征都一样,只是个头更小,疣短一些。

别名:

Ariocarpus elongatus subs. horacekii

Ariocarpus trigonus var. horacekii


 

Ariocarpus furfuraceus var. brebituberosus(青瓷牡丹)是花牡丹的一个变种,青瓷牡丹的园艺种疣型变化比较多,比如大疣青瓷牡丹、丸疣青瓷牡丹等。


 

Ariocarpus retususcv. Cauliflower(菜花牡丹)是花牡丹的园艺变种,日本园艺师选拔培育而成,疣表面的凹凸感特别明显,品相好的菜花牡丹就像一颗菜花,在日本也叫怒涛牡丹,由村主康瑞培育出的怒涛牡丹是其中的上品。国内很多人误把哥斯拉牡丹认作菜花牡丹了,因为哥斯拉确实也很像菜花,虽然它们有些相似,但它们其实是两个不同品种的园艺变种,差距还是很大的。


 

Ariocarpus retusus cv. Maruibo(丸疣青瓷牡丹)属于青瓷牡丹的园艺变种,由日本园艺师选拔培育,青瓷牡丹疣的饱满度被培育到极致,疣型又肥又圆。

 

Ariocarpus retususcv. Maruibo Pectinatus(日文名:変わり疣 青磁牡丹)日本园艺师所培育出来的丸疣青瓷牡丹园艺变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疣的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刺座。


 

Ariocarpus retususcv. Mituibo一个岩牡丹的园艺变种,另外一个名字是Ariocarpus retusus cv. Three Finger,意思就是三只手指,它的特点就是在疣的两边又各长出一个小疣出来。

别名:

Ariocarpus retusus cv. Three Finger

Ariocarpus retusus cv. Trefinger


 

Ariocarpus scaphirostris(龙角牡丹)象龙舌兰牡丹一样是长疣品种,但不像龙舌兰牡丹的疣是细长扁平,而是三角型长疣,而且顶部没有刺座。成株直径能达到10CM以上,花开紫红色花。在日本的龙角牡丹园艺品种里面,还有一种短疣龙角牡丹,疣相对短一些,疣型更紧凑。

别名:



Ariocarpus scaphirostriscv. Dwarf Form(姬龙角牡丹)是龙角牡丹的一个园艺变种,特点就是株型比龙角牡丹小很多,疣也更短,看起来就像是勃氏牡丹。


最后把岩牡丹属各个品种关系整理成一张拓扑图。


感谢台湾仙友尤琮玄提供的怒涛牡丹照片。

参考资料来源http://www./Encyclopedia/CACTI/Family/Cactaceae/Ariocarpus/

http://www./species.htm

http://cactusyuchanglei.blog.163.com/blog/static/131171865200992744445767/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UYhjYG0tgAVx2aP5Ehw2lZl4bFlEQllFAwN4B6dA0QbVjZL_CRCb-ug7z22fW9f0ZcF8jGQSNtDwF3IR-Kjmob6w081UQYk083Fg6mhclv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