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炎肝胆郁热的验案入标题

 世界海 2018-07-16


来源:养肝网2015-06-23 1个评论我要订阅
   
   验案1
  王某,男,36岁。1995年2月11日初诊。
  曾患肝炎,胸胁隐痛,口苦口臭,据检为胆囊炎,舌红苔薄,脉细弦。
  肝胆气滞,湿热内阻。治拟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茵陈30g,焦栀子10g,竹茹10g,青、陈皮各4g,川楝子6g,郁金12g,白芍15g,生甘草10g,柴胡6g,黄芩6g,谷芽12g。7剂。
  3月7日二诊:胸胁痛、口苦均见减退,二便调,原患有胆囊炎,牙衄,舌质淡红,脉细滑。肝胆气滞,内有瘀阻。再拟疏肝利胆,和胃化湿。
  茵陈40g,焦栀子10g,竹茹10g,黄芩10g,仙鹤草20g,景天三七(三七)15g,郁金15g,白芍15g,生甘草12g,柴胡6g,川楝子6g,生谷芽12g,蒲公英12g。7剂。
  6月23日三诊:服药后胸胁隐痛见平,牙龈渗血未止,曾鼻出血已止,舌质红,脉细弦。再拟养血清肝,泄热利胆。
  生地黄30g,黄芩10g,矮地茶30g,生甘草10g,仙鹤草15g,地锦草20g,炒黑荆芥10g,墨旱莲15g,熟女贞子10g,茵陈30g,侧柏叶30g,金银花12g,景天三七(三七)15g,花蕊石30g。14剂。
  按:《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其病机多由气滞、湿热等因素引起肝胆气郁,故而胁痛。久则气郁化火伤阴,或湿阻气滞血瘀,使得正虚邪恋,病情多反复发作。此病近来有多发之势,似与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本例属湿热内阻,肝胆气滞。以茵陈汤与柴胡疏肝散加减。其中茵陈汤清利肝胆湿热,柴胡疏肝散疏肝利胆,加黄芩、竹茹以清热,以川楝子、郁金易枳壳、香附以防伤阴之弊。辨证准确故效佳。后因患者出现牙衄,加仙鹤草、三七以益气活血止血。病情稳定之后,虽湿邪渐化,阴虚之象复现,故以二至丸加生地黄养肝肾阴血;牙衄未止,又加地锦草、侧柏叶、花蕊石以凉血止血。此病始终以湿热为关键因素,故一直用茵陈、黄芩清利湿热,后又加矮地茶、地锦草清热止血。
  医案出处:《沈仲理临证医集》

  验案2
  李某,女,65岁。
  患者胁胀痛4年余,时轻时重,近半年来又增之发冷发热时作。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曾服中西药物,疗效不佳。现右胁及右上腹部胀痛,痛及肩胛,饮食不佳,自觉恶寒发热,心烦急躁,梦多失眠,大便干结,数日未行,小便黄少,舌红苔糙垢厚,质红且干,脉弦滑而数,体温37.2℃。
  此属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拟清泻胆热,疏调气机方法。
  柴胡6g,黄芩6g,川楝子6g,延胡索6g,姜黄6g,旋覆花10g,香附10g,木香6g,生蒲黄10g,炒五灵脂10g,焦三仙各10g。7剂。水煎服,忌食辛辣油腻,宜清淡,每日早晚各走路锻炼1小时。
  10月24日二诊:服药之后,疼痛渐轻,发热未作,精神转佳,仍大便干结如球状。仍以前法佐以消食导滞方法。
  柴胡6g,黄芩6g,川楝子6g,旋覆花10g,姜黄6g,大黄2g,玄明粉(冲服)2g,炒枳壳6g,焦三仙各10g,炒莱菔子10g,水红花子10g。7剂。
  10月31日三诊:服药2剂,大便泻下,心情舒畅,疼痛消失,余症皆除,7剂服完,大便由日3~4次,转为每日1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改为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方法。
  当归10g,白芍10g,香附10g,郁金10g,木瓜10g,竹茹6g,炒枳壳6g,柴胡6g,龙胆草2g,焦三仙各10g,炒莱菔子10g。14剂。
  四诊:服上方2周,无其他不适,改服为龙胆泻肝丸与加味逍遥丸交替服用。饮食当慎,防其复发。
  按:本病属于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所致,故用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其痛。又金铃子散与失笑散合方化裁,7剂药后,发热退,疼痛减轻,惟大便干结,又以前法进退,用前方合大承气汤,又服7剂,疼痛消失,余症皆除。最后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方法以巩固疗效。
  医案出处:《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3
  周某,男,35岁。1972年11月21日初诊。
  右胁肋疼,食欲不振,口苦,有时呕吐,厌食油腻,时已2年。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脉沉滞,舌红,苔黄腻。
  治宜利胆清热,消肿止痛。以小柴胡汤、金铃子散加味治之。
  金钱草30g,延胡索9g,川楝子6g,茵陈15g,柴胡9g,黄芩6g,姜半夏6g,当归9g,白芍9g,枳壳9g,金银花15g,连翘9g,木香6g,木通6g,龙胆草2.4g,茯苓9g,桔梗9g,旋覆花9g,代赭石9g。3剂。隔日1剂。
  11月28日二诊:服药后胁肋疼痛减轻,食欲好转。脉沉伏,舌红苔黄腻减退,继服原方。3剂。隔日1剂。
  12月5日三诊:服药后胁肋疼痛消失,食欲基本正常。脉沉缓,舌苔薄白,黄腻全退,继服原方。3剂。隔日1剂。
  12月12日到1973年1月16日,其间连续复诊4次,又服原方15剂,病情稳定。
  1973年1月23日八诊:2天前因饮食不节,又胁肋微痛,似欲犯病,故来复诊。脉沉伏。1972年11月21日方加当归24g。3剂。隔日1剂。
  1月30日九诊:药后症减,病情稳定,继服原方。隔日1剂,不拘剂数,巩固疗效。
  按:胆囊炎右胁下痛有定处,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一名呕胆。多见咽干,头眩,饮食不下,多睡易怒。治宜利胆清热,消肿止痛。方用金钱草、龙胆草、茵陈与金铃子散,小柴胡汤加旋覆花、代赭石合方,又加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行气止痛的桔梗、枳壳、木香,活血平肝的当归、芍药,治湿利尿的茯苓、木通等药。共奏消炎止痛、利胆清肝的作用。
  医案出处:《刘星元临证集》


  验案4
  刘某,女,60岁。1979年4月6日初诊。
  患者5年来经常胃脘部及右胁下疼痛,近5天来加重,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口渴、纳呆,时有低热,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于4月7日服中药治疗。诊见急性病容,两目赤,巩膜轻度黄染。舌质红,苔微黄,脉象弦数。
  证属肝郁胆热,木侮中土,升降失调。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利胆。
  川楝子8g,延胡索8g,柴胡10g,黄芩9g,半夏8g,鸡内金9g,茵陈30g,蒲公英30g,降香9g,海金沙15g,金钱草15g。水煎,分2次服。
  方中川楝子、延胡索调血中之气,杀虫、清热而定痛;柴胡疏肝胆、理气散结;黄芩治寒热往来而止热痛;半夏降逆化痰止呕;鸡内金消水谷除烦热;茵陈寒胜热、苦燥湿;蒲公英化脾胃之热毒;降香活血定痛;海金沙淡渗湿热;金钱草清热利胆。
  4月11日复诊:药进3剂,呕止痛除,小便色黄,大便已调。舌质红,苔白干,脉象沉而少弦。守方继服5剂,诸症消失,舌质淡苔白薄,脉和缓,遂停药饮食调养得愈。
  医案出处:《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

  验案5
  俞某,女,65岁。右上腹疼痛伴眼白发黄4天。
  4天来,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兼有眼白发黄、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等,经西医对症治疗及中药清利湿热,均未获效。以往有多次类似发作史,体检:巩膜及皮肤明显发黄,面部及下肢凹陷性水肿,肝肋下触及,有叩击痛,血压23/14kPa。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0.94;锌浊度16U,谷丙转氨酶364U。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阻塞性黄疸,慢性肾炎,高血压。中医诊断为黄疸,胁痛,水肿。
  肝胆之气郁结不畅,脾肾之阳不振,水湿凝结中焦,遂使胸脘痞闷,不思纳谷,腹中时有胀痛,上至中脘,旁及右胁,忽来忽去,时轻时剧,面目肌肤色黄,肢体水肿,苔薄白,根厚腻,脉沉细。
  拟温调脾肾,疏泄肝胆,畅通气机。
  肉桂心2g,鹿角霜、鹿角片各9g,紫苏梗9g,姜半夏4.5g,陈皮4.5g,茯苓神各12g,炒六曲12g,金钱草12g,炒川黄连1g。
  服药7剂,果获效果。继之随症加减,连续12诊,诸恙如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消失,血压降至19/11kPa。随访1年,无反复发作。
  按:患者有多次右上腹持续疼痛发作,今查巩膜及皮肤发黄,此为湿热之邪郁滞肝胆,气机不畅所致。患者年老,脾肾之阳气已虚,水湿内停不能运化,发为面部及下肢水肿;水湿不运,阻滞气机,中焦运化失司故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治病求本,张氏以肉桂、鹿角等温热之品调养脾肾,使脾肾之阳得复,则水湿可退;又肝木亦获滋养,肝气调畅,胁痛可解。方中以陈皮、半夏、紫苏梗、茯苓、六曲和胃化湿,佐以川黄连、金钱草疏泄肝胆,寒温合用,使疏泄肝胆又不伤脾肾之阳。本案不以茵陈、栀子等退黄药而黄疸自退,不用车前子、泽泻等利湿之品而水肿自除,因为从温补脾肾、疏泄肝胆入手,实乃切中病机,故疗效显著。
  医案出处:《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上)》—张耀卿

  验案6
  张某,女,50岁。1986年5月3日初诊。
  右胁下钝痛,拒按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寒热往来,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体温39.1℃,墨菲征阳性。结合B超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证属胁痛,因气郁化火,肝胆湿热郁结,阻滞经络。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柴胡24g,黄芩10g,半夏10g,太子参10g,金钱草30g,郁金12g,大黄(后下)6g,甘草5g,白芍15g,大枣3g,生姜3g。水煎服。
  药进2剂,热退身凉。2剂后,胁痛止。继以逍遥散调理肝脾,至今未复发。
  按:胆囊炎属中医胁痛的范畴。由于情志不畅复湿热病邪,湿热郁结,胆气不舒,故右胁痛拒按;肝胆湿热上逆,故口苦咽干,恶心呕吐;胆气不舒,影响消化而食欲不振;胆属少阳,主半表半里,胆有湿热,故寒热交作。小便黄、大便秘结为肝热炽盛。苔黄腻,脉弦数,乃为胆经湿热之象。故宜清利湿热,疏肝利胆为主。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郁金、金钱草、大黄、白芍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故而收效。
  医案出处:《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张教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