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雨幕来临 2018-07-16

近一个月的世界杯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心碎月。

当世界杯排行榜变成毒奶榜,看着心爱的球队回家以及空空如也的钱包。

不少人的心痛得像被人撕扯过一样,或是如窒息般无法呼吸。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世界杯哭得撕心裂肺的球迷

作为伪球迷的我们常常会认为这只是别人夸张的说法。

但其实这些形容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比如当我们亲人离世或是失恋时都能感同身受。

在医学上,它们更是被统称为心碎综合症,专指人因情绪对心脏造成的不良影响。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等等,这个心碎综合症似乎与我们已知的常识不太相符。

心脏只是输送血液的动力泵,大脑才是决定整个身体情感、精神、认知的智能中枢。

那么,为什么情绪会跟心脏扯上关系,且杀伤力如此之大?心脏不就只是一个生理泵吗?

我们的老朋友BBC早就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带来了这部《心碎的科学》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这是一部角度独特的纪录片,它将普通人现身讲述、科学家们的理论以及实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中间穿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脏移植手术。

在引起心碎综合症之前,它更是先探讨了心脏是否有记忆心脏磁场能力以及超自然能力等听起来异常疯狂的问题。

但这绝非玄学之谈,我能从中真切感到科学家对严谨科学的追求,以及保持开放心态和敢于重新审视现有医学的态度。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我们很多在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感觉,都能在片中里得到全新的启发。

即便你此前没有任何医学的专业知识,你也能很好地理解科学家们正在试图破解的难题。

重点的是,当我们对心脏了解地越细致,也越能帮助我们规避和战胜世界头号杀手:心脏病。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从回顾人类对心脏认知的历程出发,这部纪录片开篇就亮出了现代医学对心脏的看法。

通俗地说,如果将大脑比作身体帝国的国王,那心脏只不过是能源部长。

每天跳动十万多次的心脏,只是负责透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在科学家们尚未重新审视心脏的功能前,一场心脏移植手术正在准备进行。

我们知道当患者的心脏没药可救时,心脏移植手术便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这需要数月或数年才能等到合适的器官捐赠者,很多患者还没等到那个有缘人便被死神带走了。

更为残酷的是,心脏病已然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

虽说每年数十亿经费投入其研究,但它仍是西方国家的头号杀手。

不少科学家开始认为要想更好地对心脏病进行防治,必须要另辟蹊径揭开心脏更多的秘密。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盖里·斯沃茨教授诉说着自己多年来从心脏移植手术研究案例中的惊人发现:

接受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人之后会像脱胎换骨一样性情大变。

他们术后的性情变得与心脏捐赠者相似,即使他们从不认识自己的心脏捐赠者。

比如英国男子詹姆斯·克莱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手术前,他一直都是大老粗,也从未动笔写过东西。

数十年的婚姻里,他也极少向妻子表达爱意,更别说给予她精神上的慰藉。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可手术后不久的一天,他破天荒地开始认真在纸上写东西。

不一会儿,他就写成一首情诗送给他的妻子,洋溢着满满的爱。

之后,詹姆斯更是化身为一名诗人,每天早上写一首新诗送给妻子。

妻子对此大吃一惊,不知道丈夫是从哪里冒出如此多曼妙的诗句。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当詹姆斯获准拜访了捐赠者的家人时,他们才算是恍然大悟。

原来他的心脏捐赠者马丁生前就是一位颇具天赋、满怀热情的业余诗人。

不只是写诗,詹姆斯许多的行为也像是在做马丁生前做过的事。

詹姆斯腼腆地说道:以前他可是一遇到捧着募捐箱的人就赶紧绕路走的人,如今他倒成了那个手捧募捐箱的人。

他认为自己肯定在某个地方得到了这些灵感,不然这些行为不会凭空而来。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类似的例子一直存在,盖里·斯沃茨基于此提出了心脏具有记忆的设想。

他假设心脏和大脑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神经性、电场性又或是化学性。

当信息在心脏和大脑之间一次次进行循环时,就构成了记忆系统。

而心脏本身就拥有数十亿个信息反馈回路,同样可以编码自身的记忆。这能解释记忆为何能随着心脏一起进行移植。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为了使猜想更具说服力,他还引用了“心脏小大脑”的生物理论。

他认为心脏内隐藏着像我们大脑一样的小脑,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信息处理。

但目前尚未有科学证据证明心脏小大脑是否拥有高级思维、记忆或情感的能力。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想必我们有时会好奇,将一个人的灵魂和精神移植到另一个身上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

“是的,有这种可能。”盖里·斯沃茨教授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麦克瑞特教授并不完全认同盖里的观点,但他为研究心脏与精神的关系设计了一项特殊的实验。

他往实验对象身上连上电子仪器,以此来读取脑电波和心脏活动相关的参数。

紧接着,他要求实验对象坐在电脑前观看不同类型的图片。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结果发现心脏会对将要看到的图片产生预期,并向大脑发出信号。

随后,身体包括心脏各器官才会出现反应。

麦克瑞特教授认为这可以作为心脏具有自主智能的重要科学依据。

此外,他还发现对待积极或消极的图片,心脏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此基础上,他推测心脏能发射一种可测量的磁场,并且该磁场赋予了心脏超感官知觉。

具体来说,心脏产生的磁场能穿透皮肤并辐射到我们周围的空间,从而影响彼此的知觉。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他认为负面情绪就能通过心脏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举个例子,当家里或者工作环境中有人背负巨大压力时,其他成员也会不自觉地高度紧张。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显然,其他科学家认为这些说法过于主观,并未认同。

但这一系列现象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思考,心脏是否对我们的情绪敏感、甚至敏感到对我们产生杀伤力?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流传着伤心过度致死的说法。

尤其当丧失挚爱或是经历重大的感情变故更容易酿成惨剧。

不得不说,心脏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片中采访者认为自己的父亲就是死于伤心过度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当人处在过度悲痛的时候,神经系统会产生与压力有关的物质,比如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它们可能导致心脏跳动紊乱,跳动能力突然减弱,造成剧烈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这一现象在片中也被称为“心碎综合症”,又名“应激性心肌病”。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不过心碎作为对悲伤者最古老的隐喻,常用于小说和神话故事里。

所以,当这个病症最初被提出时,一度被认为是荒诞可笑的说法。

但如今它正式被列入心肌病的分类,并成为是一种公认的医学现象。

与心脏病患者不同,“心碎综合征”病人的心脏不会受到永久伤害。

当患者极度伤心、遭遇压力应激、惊吓或疼痛时,就会造成心尖未收缩,但心室基部强力像气球一样收缩。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图A心尖呈球形;B为心室正常收缩

他们通常在接受住院治疗,并经过卧床休息后,病情便好转。

也就是说,它并不会对心脏造成多大的伤害影响,即使发病时心脏出现增大的现象。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痊愈之后心脏便会逐渐恢复正常了。

只不过,当你偶尔触景生情的时候,那种心被揪紧的感觉会再次出现。

当然,这并不排除极端现象出现。比如2016年山东18岁女孩徐某近万元学费被骗走之后,难过致死。而媒体上某人因失恋伤心致死的案例也并非罕见。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为了进一步证明心脏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克里斯·派克德教授在苏格兰开展了一项长期的人口调查项目。

他注意到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模式:

退休的银行家和教授较少罹患心脏病;相对地,穷人较容易得心脏病。

这也间接导致苏格兰贫困地区的死亡年龄要比富裕地区年轻20岁。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之后通过一系列相关的实验,科学家们推测,这极大可能和人的情绪有关。

穷人往往因为生活条件糟糕,造成情绪长期低落,从而导致心脏发生病变。

据此,现代医学在预防心脏病的手段中,也越来越强调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要寻求各种手段来排解自己的压力。

诸如找人倾诉,进行户外运动,闭上眼睛冥想等方式都能很好地调整积极情绪。

当然,我们切忌大喜大悲。如果情绪激动或者极度伤心后,出现短时间没法缓解的胸闷胸痛气促,就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方法都是老生常谈了。

但这些非主流理论的出现,说明科学家面对心脏的问题上秉承着开放的态度。

不难看出,他们也更多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寻找新的途径,以此预防心脏病的出现。

这也意味着我们对心脏的理解方式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关于这部《心碎的科学》也许有人会觉得太过主观,缺乏硬性的证据。

可生而为人的我们又怎能去否定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呢?

也许,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关于心脏的记忆、心脏能量场、以及心脏功能等都能拥有更准确的科学诠释。

毕竟在这个时代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在下个时代可能就成为常识了。

人真的会伤心到死掉,而记忆也能随心脏被移植?

这部片子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心脏,也让我们重视管理情绪、不让它额外增加身体的负担。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心脏以及心脏移植手术的全过程,不妨先看看这部真正心碎的科学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