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畔荷花高出头, 西家荷叶比轻舟。 张大千 荷花图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荷,是表义最为丰富的一个意象。尽管中国人也爱梅兰竹菊,但却不像池中的芰荷,被爱得广泛、爱得彻底。 在《尔雅》中,是这样描述荷的: “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密,其华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还有哪种植物,像荷这样,几乎每个部份都有命名的?没有。荷的花,又依开放的程度,细分为“芙蕖”(花已开)、“菡萏”(花未开),所谓的“四君子”,有没有这种待遇呢?也没有。 吴昌硕 荷花图 诗人写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此高洁;“浦上生绿烟,波底荡红云”,如此妩媚;“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又是如此清逸。甚至,连鸳鸯相与、蝴蝶翩跹、鱼戏莲叶,都给诗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壹丨 历代名家画荷的,也不胜其数。 徐渭的荷,简洁洗练,周之冕的荷,清秀俊朗,苦瓜和尚石涛的荷,有自然野趣…… 齐白石 荷花图 张大千画荷无数,被人称为“中国画荷第一人”。他的写意红荷与白荷,一朵或几朵舒展的花瓣,露出一点莲蓬或者花蕊,只在勾线处用些淡墨,清新淡雅,百看不厌。 尤其是大千晚年画荷,擅用没骨、写意或泼墨泼彩。荷花纯以水墨写就,笔墨恣肆张扬,尤其勾连左右整幅的一支荷柄,飞扬跋扈,极具视觉震撼力。 张大千 红荷 中国画坛给予“大千荷”公认的评价是: “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 这样的评价,也是无出其右了。 张大千 墨荷 此外,吴昌硕画荷,色酣墨饱,齐白石画荷花,淋漓痛快。刘海粟的荷,泼彩浓艳,石鲁的荷花夸张简练……荷在他们的笔下,千姿百态,无不蔚然生香。 贰丨 我喜欢八大山人的荷。喜欢他极简、孤傲的味道。 八大山人朱耷,与弘仁、髡残、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 朱耷 荷花翠鸟图 四画僧皆明末遗民,朱耷,还是朱元璋的后裔。因不甘臣服于新朝,志不可遂,便循人空门,借助诗文书画, 抒写身世之感。 他们的作品,均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复杂的精神内涵。这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异其趣。 八大笔下的荷花,洁身自处,傲然独立,风骨铮铮,有着浓郁的人格化的寓意。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 朱耷 荷凫图 在中国画中,有个说法,叫“怒画竹,喜画兰“。这句话的是说,通过对不同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线条在国画中不仅是造型的需要,也是画家心声的表达。水墨写意画中所谓的“逸气”,就是靠线条来表现的。 八大的荷塘里,就有这种”逸气“。 荷花小鸟,是八大最擅长也最喜爱的题材了。他笔下的荷塘,多是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立,有君子之风。他的荷花,最能让人感受到的“逸气”的,就是荷柄修长的线条。 叁丨 朱耷19岁那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而死。 朱耷 荷花水鸟图 紧接着,清兵入关,20岁时,南昌陷落,朱耷家中90余口全部被杀,只有他一人遁隐于山中。23岁时,剃发为僧。 这样的经历和身世,让他内心积蓄着对家国兴亡的悲愤与无奈,而在异族统治下为了生存,又充满着苦楚与艰辛。 研究美学的朱良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八大其实是一个生活在污泥中,做着清洁的梦,在污泥浊水中咏叹人世中的清影。” 朱耷 荷石水鸟图 在他一幅《荷石水鸟图》中,三支荷、一块孤石、一只水鸟、几点水纹,再加四方印章、一个落款,便是画面的全部,构图十分简洁。 一支荷叶弯而垂于水鸟上方,似遮阴之华盖,又似压抑之外物。水鸟栖于孤石上,成为全图的焦点。在这简洁构图的背后,每一个意象,似乎都是八大山人心境的体现。 画面中表现了三支荷,分别由三条富有弹性的线条引出。线条的表现,是八大山人凝练的画面语言特征之一。 肆丨 八大长于水墨写意,这是宋元以来兴起的一种画法。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 朱耷 荷凫图 八大笔下的荷花,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永远是那么空灵剔透。 似乎,那里的荷柄,比其他画家笔下的荷柄要高大的多,疏朗的多。仿佛,那就是一棵树,树下嶙峋的山石是他的家,而他,就是石上孤傲的小鸟。 八大画荷,纯以笔墨取胜,湿墨出笔,干笔涂抹,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十分丰富。 朱耷 墨荷图 荷叶,山石,水鸟,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八大山人的荷花不是春色娇艳、欣欣向荣的鲜花,而是“溅泪”之墨花,是残叶败荷,一如他一向的画风,凄凉寂寞,冷意逼人,似乎,画出的一枝一叶,都是自己生命的骨血。 或大笔重捺,或泼墨大写,荷茎圆转苍劲,曲折舒张,在干湿浓淡、变幻莫测的水墨里,焕发着明净清雅的墨彩。 朱耷 荷石水鸟图 他画出的丑石怪禽,都是自己生命的倔强与傲岸的写真。 伍丨 陈鼎祚在《八大山人传》里,对朱耷的荷画有句生动的评语,“尝写一枝,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 四大画僧之一的石涛也有诗曰:“西江山人称八大,往往游戏笔墨外,心奇迹奇放浪观,笔歌墨舞真三味”,他们可谓是八大的知音。 石涛 荷花 三百年来,八大饮誉画坛,清代“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张大千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说道:“予乃效八大为墨荷”。他画荷,最初学八大山人。他说,他主要是取八大山人之“韵”。 “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齐白石 荷花 白石老人也曾有诗曰: “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在这些名家的笔墨里,都或浓或淡,隐隐约约可以闻到,那种洗练、清逸,凝重、雄浑,含蓄、朗润的八大山人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