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一鸣:银行为什么要转型

 峥波 2018-07-16




许一鸣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


现在大家都在谈转型,包括国家转型、产业转型、企业转型、银行转型等等。银行为什么要转型?


首先,传统业务在萎缩,新兴业务方兴未艾。公司贷款需求持续下降,近年来几大行非贴现公司类贷款增长乏力,有的甚至负增长;存款被债市、股市、理财分流;支付结算市场不断被第三方支付蚕食;利差不断缩小,建行利差近三年收缩了四分之一;理财、保险、租赁、信托、资管、消费信贷、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涌现和扩大。


其次,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基因编辑、生物工程、信息技术、3D打印、机器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对银行影响最直接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这一轮技术革命的特点是速度快、普及广、成本越来越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你不转型,不引进应用新技术,两三年,别人就会把你甩出几条街。生物和医疗技术可以使人的寿命大大延长,在坐者未来活过一百岁的可能大有人在,那么养老保险怎么做?一滴血就可以检测出得癌症的概率,那么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怎么做?最近我到福建调研,发现他们的在线金融做得很好,后台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视频把银行服务送到客户身边。客户在家里、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甚至电视机跟我们的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易、交流。银行正在真正成为客户自己的银行。


第三,竞争者越来越多。中国现在有多少家银行?超过四千家。有多少家金融机构?超过三万家。还有无处不在便利快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么多机构,如果还局促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会是什么结果?难以想象。银行必须突围、必须寻找蓝海。竞争者众多带来了突围的压力,也营造了突围的机会。如同业业务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的深度和广度与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下面来谈一下面对转型大势,建设银行在想什么、做什么。


从2012年开始,建设银行着手新一轮的改革,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且在2014 年底正式制定转型发展规划,确定了转型发展战略,提出了综合性经营、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银行和智慧银行五大转型方向。这几年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在综合性经营方面,综合性经营牌照同业领先,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多样、响应及时、服务便捷的服务体系。综合化经营管理方式日趋成熟。比如我们在业务计划安排和考核上提出了大资产大负债管理。这在范围上已远远超过传统的存贷业务,形成了客户的所有资产都是我们的负债,客户的所有负债都是我们的资产的理念。去年以来建设银行非信贷融资已经大大超过贷款。集约化方面,通过前后台分离,流程优化,资本集约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原来办一笔住房按揭贷款少则一两周,长则几个月,现在一两天就可以办好;支持小企业的“快贷”,在手机、电脑、自助终端上可以随时办理,随时取款。创新银行和智慧银行方面,我们着力于智能管理、IT、大数据、网络金融等关键点,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设银行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交易笔数,其中95%以上通过电子渠道完成。我们湖北分行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与当地供销社开展合作,把金融服务送到了过去难以问津的偏远农村。


建设银行的战略转型已经形成共识, 成为了37万员工的共同行动,业务发展已经呈现出新的格局。正如刚才殷行长所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银行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价值创造上,要在成就客户价值的基础上,实现银行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建设银行愿意和所有兄弟行一道通过脚踏实地的转型,促进中国银行业走出困境,实现突围,再创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