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今天的眼光看,徐悲鸿留给我们中国画改革的成就有多大?批评他不懂中国画的言论对吗?

 摄影姥 2018-07-17

谢谢千千千里马兄相邀!

我以为,徐悲鸿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把西画引进到东方,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艺术走出去与西方艺术走进来的一种互补共融,它有着自己的时代性,也有着时代的局限性。毕竟,在那个信息非常落后的时代,国门陡开,西风东渐,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关注度,对前所没见事物的探究心态,自是与现代视野有着巨大不同。因之,人们对新事物的渴望并希望融入的心情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只是,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基因,两种文化体系,两种技巧方式,两种人文概念、两种生命认知,两种灵魂生态。所以,徐悲鸿的中国画改革,在某种程度(比如思想意识、技巧方法、表现手段等)上来说是具有建树的,毕竟,他在那个大变革时代,引进西画技法,对中国人潜藏数千年的艺术审美及艺术观念,有着巨大冲击。尤其在绘画技法的嬗变上,开拓了一条新路。但在根本上,导致中国画失去了纯正的历史沿革及审美观念。因之现在回首,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全盘肯定,他的功过是参半的。

但就此批评徐悲鸿不懂中国画,我想也是有失偏颇的。也许刚出国的徐悲鸿,面对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油画世界,目迷眼花,失去方向,找不着北。但是他中国人种的基因记忆,却完全难以被割裂否定,并不能被彻底摧毁。因之,说他在艺术之初,突然被西方绘画迷失了双眼,否定中国画,我想是不难理解的。毕竟,西方艺术的波澜壮阔与恢弘厚重,任谁也无法不被它一时感染并陶醉。为此徐悲鸿在出国之后被西方绘画迷失了心眼,一时否定中国画,也是能理解的。毕竟,人都是在不断否定与肯定中成长的,并在不断肯定与否定中,艰难前进的。何况,一个年龄段的思想在稍长之后,也许会被自我认为那时的一切思想认识都是一种可笑之举,为此,人们把眼光局限在一地一域,一时一刻之内,去批评一个人,是有失偏颇的。


徐悲鸿《愚公移山》局部


徐悲鸿《东方神女》


徐悲鸿《奔马》


徐悲鸿《愚公移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