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型看,这尊观音头像为典型的宋代观音头像。头像高度为50厘米,为寺庙观音的头部。在山西寺庙的宋代菩萨中,这个头像高度算是比较高的。

若以山西长子县法兴寺圆觉殿宋代彩塑为参考物测算,若身姿为坐式,则总高高于3.3米,座高高于1.4米,像高高于1.9米。该观音眼睛微微俯视,易与礼佛者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这尊宋代木雕观音头像,雕刻在宋代,髹漆在明代,所以漆断具有重要鉴定价值。这些鱼子纹漆断带有典型的明代髹漆特征。

宋代著名寺庙,经过明代重修后,进入清代又进行第二次重修。这尊观音在清代又进行了二次彩绘和髹漆,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清包明”现象。明代鱼子纹漆断外面还有一层彩绘,应该为清代第二次重新涂装。

即使明代重新髹漆、清代再次彩绘,漆层依然会脱落。暴露出来的木质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出现木材表面粉化现象。这是金丝楠木的粉化现象。

这尊观音比较适合大中型企业供奉。根据目前人们掌握的知识以及雕刻技术,以这件宋代观音头像为基本要素,给它配上身体和底座,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重修成坐式菩萨,像高将高于190厘米,总高将高于330厘米。这样高大的重修观音比较适合摆放在大型单位食堂附近的专设参拜场所,供工人们参拜。

家家都有难事,人人都有困惑,当工人们遇到心理障碍时,在就餐前到观音面前拜一拜,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观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她能给人心理安慰。重修观音与新制观音起到的心理暗示作用是不一样的。毕竟重修观音的头部是宋代的,经过近千年的信徒供奉,已经有灵气了。我们是实用主义者,比较强调古为今用。
参考资料一:河北正定隆兴寺慈氏阁的重修记录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历史上的著名寺庙,所以在元、明、清均进行过重修。

这种经历过多次重修的寺庙内的宋代木雕菩萨,其大漆与彩绘的状态,与拍卖市场宋代木雕佛像的外表涂装状态是不一样的。假设,仅仅是假设,这个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掉了,有人将这尊佛像的佛头锯下来保存,那么所保存的就是一尊漆绘相对完整的佛头,而不是拍卖市场上出现的那种状态。
参考资料二:山西长子县法兴寺圆觉殿宋代彩塑

头高47厘米和45厘米的坐式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高180厘米和186厘米,座高140厘米,总高320厘米和326厘米。

圆觉殿宋代彩塑实际上经过元明清多次重新涂装。
参考资料三:拍卖市场上的宋代木刻观音
一、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2013年秋季拍卖会。135×24×41cm。成交价:RMB10,919,760。点评:这件观音残留矿物颜料的彩绘,没有在明代重新髹漆过。目前,仿古宋代观音多数采用这种矿物颜料彩绘的方式,鉴定点被迫转到材质老化程度鉴定上。这尊观音的材质呈现明显的粉化及糟朽现象,但是出筋现象不太明显,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原因。金丝楠木,横竖纹不明显,收缩率为2%,是所有软木中最低的。出筋现象主要是湿胀干缩引起,木材收缩率越低,出筋现象越不明显。
二、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翰海.晋宝2009艺术品拍卖会。高68cm。成交价:RMB201,600。点评:这件观音残留矿物颜料的彩绘,没有在明代重新髹漆过。目前,仿古宋代观音多数采用这种矿物颜料彩绘的方式,鉴定点被迫转到材质老化的鉴定上。这尊观音的材质呈现明显的出筋加粉化现象,年代久远,应该到宋代。
三、天津文物

2010年春季展销会竞买专场。高58cm。成交价:RMB880,000。点评:这件观音的面部为大漆,呈现明代鱼子纹漆断。这样尺寸的头像应该为寺庙观音的头像。宋代寺庙几乎都在元明清进行过重修,其中的观音在明代基本上都进行大漆涂装。这尊观音头像应该属于宋代。
四、伦敦苏富比有限公司

2014年5月拍卖会。高84cm。成交价:RMB722,264。点评:这件观音的山石上有明显的大漆痕迹,残存大漆为梅花漆断,为明代大漆特征。大漆脱落暴露出来的木材,有明显的粉化现象,出筋现象不太明显,但看上去很像金丝楠木。从胸前短裙上部的衣服斜着的风格看,这尊观音的年代约在元代。
参考资料四:文物级别
2011年3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邓洪波(左)、美国国土安全部入境和海关执法局副局长库马尔·基布尔(右)以及国土安全部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副局长大卫·阿圭拉在文物移交仪式上签字。当天,美国政府在华盛顿举行仪式,向中国归还十余件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10年收缴的珍贵文物。



珍贵文物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级以下的称为一般文物。
参考资料五:金丝楠木小知识
没有金丝楠木这种树。其母树一般为桢楠(小叶、大叶),在被伐后经过数百年(一般为500年)的氧化、醇化后,其中的1%—5%可能会形成金丝楠木。也就是说,金丝楠木是后天转化而成的。由此可见,用金丝楠木雕刻佛像,很难再出现“出筋”现象。因为雕刻时已经磨平出筋,此后每年的湿胀干缩就很难再现出筋。
清代内务府的关于金丝楠木的标准为:直径在75厘米以上、树龄在500年以上、金丝含量在80%以上的桢楠老料。金丝要到阳光下看,一丝丝闪烁金光。
金丝楠木的横竖纹不明显。所以,远观看不清年轮的粉化老木头,应该怀疑是金丝楠木。
参考资料六:赝品漆断
据中国大漆髹饰家具研究及修复专家朱宝力介绍:“目前,赝品断纹的仿真水平有的已经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要引起足够重视。过去多见仿龟纹断,目前蛇腹断多了,它们有些是在灰底上预做划纹后上漆,有些是在布上做好漆皮卷出断纹后粘贴的,几可乱真”。
从原理看,“在灰底上预做划纹后上漆”这种仿制漆断的方法,则断纹缝里必定为漆覆盖,也就是所谓的纹中有漆。
从原理看,“在布上做好漆皮卷出断纹后粘贴的”这种仿制漆断的方法,则极难在小曲面上粘贴仿制断纹漆面,只可能在较大的平面上粘贴。
我们在看漆断时,还同时考察木材的老化程度。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过的漆断,基本上都有自然脱落,脱落后暴露的木材表面,都有明显的风化现象。
参考资料七:罩金髹
用金箔或金粉粘着到打了金胶漆的漆面上,再罩透明漆,北京匠师通称“金箔罩漆”(如用银箔则称“银箔罩漆”)。其优点是金色受到罩漆的保护,不会磨残。但罩漆不能明澈如水而呈微黄,年久还会转深,变成紫下闪金的色泽。它是一种庄严尊贵的做法,帝王宫殿内的宝座屏风(如设置在故宫太和殿、乾清宫各件)、卤簿仪仗皆有罩金髹。清代工部则例则称“扫金罩漆”,指将金粉扫着到金胶漆上,比贴金箔更为考究。佛像装金亦多用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