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轻风无意 2018-07-17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我是江苏人,家住苏南,工作在苏北,每次回趟家就得竖穿大半个江苏。我喜欢到处跑跑,因公的,旅游的,专程的,顺路的,江苏省内自然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江苏有十三个地级市,我还差两个就跑全了,这两个是徐州和宿迁。一直想去徐州,看看云龙山、云龙湖,看看楚王墓、汉兵马俑,只是总也没有机会,最近的一次已经跑到了徐州机场,却是接了个人原路返回,很是遗憾。不过世事总是那么的不常,遗憾了没几天,一个半公半私的缘故,我站在了徐州街头,而且还有半天多的闲暇。时间太少,想看的太多,怎么办,还是先去计划中排首位的徐州博物馆吧,人们不是常说要想快速了解一个地方,就去这个地方的博物馆。
    很多地方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是以时间为轴,从远古、新旧石器时代、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脉络清晰,参观者只要不搞错入口,就能一条线走到底。徐州博物馆则不同,这里的展览是以展出内容分单元的,共分为《金戈铁马》、《汉室遗珍》、《天工汉玉》、《俑偶华彩》等几个专题馆。光看这几个名字,就知道里面主要是展出什么的了,我个人觉得这倒是很符合徐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定位,徐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花了一番心思的。金戈铁马,一看就知道跟战争有关。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发生在徐州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最早的彭伯寿征西河,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最近的淮海战役,发生在公元1948年。战争多,那么地下遗存的兵器就多,《金戈铁马》展厅中展出的是出土于徐州地区的各个历史年代的兵器,从石器时代的石斧到明清时期的铁炮,从十八般兵器到征衣甲胄,应有尽有,且数量庞大。汉室遗珍,不用说,展出的肯定是汉朝的东西。徐州是两汉文明的发祥地,汉高祖刘备就是徐州人。两汉历史上,一共有十八位诸侯王被分封在徐州地区,西汉十三位楚王,东汉五位琅琊王。这么多的王,以及他们的后妃、子孙、宗族,臣属等等,死后都埋在了徐州地区,尽管在考古界徐州汉墓号称十墓九空,但只要一墓不空,挖出来的宝贝就能摆满一个展厅了,毕竟两汉时期是崇尚厚葬的。《汉室遗珍》展厅中展出的是从徐州地区汉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除了玉和俑,因为还有《天工汉玉》和《俑偶华彩》两个展厅,正好一个专门展玉,一个专门展俑。最后还有个常设展厅《史河流韵》,里面展出的就是两汉文物与历代兵器之外的其他文物了。
    时间紧,只能找重点看。去徐州前夜,我按惯例在网上搜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帖子不多,指向倒很明确,那就是金缕玉衣。但我想想这么大一个博物馆总不至于就一件镇馆之宝吧,后来在一个《博物馆之夜》的节目中,看到了徐州博物馆这一集,片尾有个字幕,推出了徐州博物馆的部分镇馆之宝名单,共六件,分别是:金缕玉衣(图21-24)、玉棺(图17-20)、豹形石镇(图13-16)、乐舞俑(图9-12)、错金银鸟饰铜戈(图5-8)、铁札甲(图1-4)。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2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3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4
图1-4:铁札甲
出土于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展出于《金戈铁马》展厅。网上介绍说是我国第一套完整复原的西汉铁铠甲,包括铁甲衣和铁胄(头盔),其中甲衣重17.5公斤,胄重4.7公斤,均以麻绳穿缀铁甲片制成。结果走进展厅,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图1-3的这件铁甲,还有旁边的铁胄,就围着拍了起来,结果却忽略了同一展柜中铁胄另一边的另一件铁甲,还以为是一样的款式呢。今天上网查资料,才知道没拍到的那件,是由长条形的甲片组成,且带臂甲的,那才是所谓的第一套(见下图),而我拍到的,是其后陆续复原的三件鱼鳞甲中的大鱼鳞甲,是由大鱼鳞片组成的,应该是第二套,抑或是第三或第四,遗憾!不过图4的这顶铁胄倒的确是第一套中的。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网络图片
转自新浪博友“统筹兼顾博客”的相关博文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5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6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7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8
图5-8:错金银鸟饰铜戈
出土于翠屏山西汉刘志墓,展出于《金戈铁马》展厅。戈,中国先秦时期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这件铜戈顶部装饰有一只错金银鸟,作回首状,另有个名字叫做“鸟形龠铜戈”。有网友认为这件戈应该不是实用器,属仪仗性质,没人打仗的兵器上还带个鸟。网上说在铜戈龠顶装饰回首鸟在西汉时期比较流行,一般都是礼兵器。我仔细看了下这件戈,发现鸟和戈是分开的,并没有连在一起,展柜中这只鸟是坐在戈柄顶端的,估计腹部有个与戈柄同宽的洞。戈柄是新加的,毕竟出土于西汉古墓,原来的木质戈柄早就烂了。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9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0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1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2
图9-12:乐舞俑
出土于驮蓝山汉墓,展出于《俑偶华彩》展厅。网上介绍说这组乐舞俑共有陶俑15件,陶瑟1件,分为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两组。其中8人乐队分两排跽坐,4人抚瑟,两人击磬,2人吹奏,表情专注,手法各异。乐队前方,7名舞者正在起舞,有单袖上举搴袍舞俑和双手上举身呈S形舞俑两种。这组乐舞俑生动再现了西汉时期的乐舞场景,让人感受到汉代乐舞独有的魅力和韵感。我在其他博友的图片中看到15件乐舞俑是在一个展柜中展出的,但我这次去徐州博物馆,看到的却是分开陈列的,一个展柜中摆放着一件双手上举身呈S行舞俑,旁边一个展柜中摆放着两件单手上举搴袍舞俑,再过去一个展柜中摆放着三件跽坐乐俑和一件陶瑟。其余9件不知去向,周边的展柜中也未发现踪迹。乐舞团少了近三分之二成员,剩下的还各自单飞,甚至跳起了独舞,那种盛世欢娱景象一下子就没了。不知道博物馆方面是怎么考虑的,也许是借展部分?也许是匀给某个新博物馆部分?也许只是轮休部分?最希望的是第三种猜测。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3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4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5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6
图13-16:豹形石镇
出土于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展出于《天工汉玉》展厅。徐州博物馆官网上介绍豹形石镇是用青灰色大理石以圆雕技法雕成,简洁凝练,概括传神。豹蟠伏于台座之上,双目圆睁,双耳直竖,口微张,齿外露,脸部周围有一圈鬣毛,颈部有华丽的嵌贝项圈,项圈上有用于系绳的钮。豹体肥硕,长尾从两后腿间反卷曲于背上,四足巧妙地分布在同一侧,少了野性,但显得雄健而又温驯。出土时,同一耳室中一共有两只,造型大小相同,其中一只有残缺。对比官网的图片,发现我拍到的这只就是那残缺的,右耳没了,鼻子破了,后颈部项圈上的钮也断了,官网照片上那只品相甚好。汉代在床、榻及室内陆面就坐之处通常铺席,人们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通常在四角放镇。镇通常用玉石或金属制成,通常做成动物造型,同时为避免镇牵扯到衣物,通常将这些动物做成蟠伏状。狮子山楚王墓曾被盗,应该是早期被盗,所以这重近10斤的石头家伙当时肯定是没人要的,那时候的盗墓贼还没有文物的概念呢。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7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8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19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20
图17-20:玉棺
出土于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展出于《天工汉玉》展厅。徐州博物馆官网上的名称为“镶玉漆棺”,也就是说不是用整块玉雕成的,而是漆木器做胎,用玉片拼接黏贴而成,所以镶玉漆棺的名字更为贴切。这棺尺寸为高280、宽110、高108厘米,体形硕大啊,哪找那么大的整块玉去。出土时,因漆木早已朽烂,只剩下了棺壁上的玉片,且散乱分布于盗洞、甬道、侧室等多处,想来是当初盗墓则破棺后又将棺残片拖得到处都是。毕竟这些西汉楚王墓都是凿山为墓,说白了就是个山洞,不会塌的,只要盗墓贼进去了,那就前后左右随便溜达了。后共清理出1781片玉片,有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种形状,分素面、带孔、带玉璧图案三种。大部分玉片背面有朱书文字,记载着该玉片的尺寸与所在位置,这样就为修复玉棺提供了方便。复原后的玉棺实际使用了2095片玉片,也就是说文物修复人员又补了300多片。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21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22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23

[转载]速探徐州博物馆上
24
图21-24:金缕玉衣
出土于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展示于《天工汉玉》展厅。徐州博物馆官网介绍说该玉衣出土时严重散乱,估计是盗墓者将穿着玉衣的尸体从棺椁中一直拉倒墓道塞石上,然后抽走金丝。所以靠金丝穿缀在一起的4000多片玉片就散落一地了,在抽金丝的过程中,粗暴急躁的手段还导致一些玉片破损。这应该还是早期盗墓者所为,因为那时候用玉制度是很讲究的,玉是高等级贵族专用的,与平民百姓无缘,盗墓贼即便盗到了玉,也卖不掉,自己也不敢留着用,更不用说一看就知道是玉衣上的玉片了。所以现在被我们认为的绝世珍宝,在那时就被盗墓者弃如弊履了,反倒是玉衣上的金丝出手方便,直接卖也行,化成金块也可。幸亏是早期被盗,如果是现代被盗,那么连前面那近10斤重的豹形石镇也不会幸免。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重新穿缀用掉金丝1576克,该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当然也有人说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金缕玉衣最好,谁好谁不好我说不清楚,反正我发现两者有个明显的区别,刘胜的金缕玉衣比徐州博物馆的这件多了个生殖器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