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挽千斤守家园——宋代的弩手

 RK588 2018-07-17

两宋时期,各方都大量装备弩,如辽军有弩手祥稳司,金军有专门的弩手军,蒙古人有弩手千户。宋军由于缺马,为了对抗北方政权的骑兵,尤为重视弓弩。

除了军队之外,宋代民间也存在不少射箭组织,如梦梁录中记载,在南宋时期的临安,便有射水弩社和射弓踏弩社等民间社团。

▲ 宋代武士雕塑,国家博物馆藏

宋军的披甲率较高,弓弩手也要披甲上阵。按照《宋会要》中的记载,弩手的甲重三十七斤一十两至四十五斤半。

翠微北征录中则指出了弩手甲的形制和马步兵铠甲的不同之处,这些差异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弩手用脚蹬弩上弦。

例如,弩手的甲要宽松一些,因为如果弩手的甲太紧,就不方便做出动作。弩手甲的腿裙要比较短,因为如果腿裙的长度太长,上弦时便会遮挡住弩和双足。普通士兵的腿裙在身体面前重叠,是为了提高防护力,但弩手的腿裙却要往后移,目的便是在身前留出控制,方便腿部活动。

▲ 武备志插图,开弩图

在北宋时期,当弓兵和弩兵是两个不同的职业,如宋神宗曾经在某次习射时令殿帅林广云射弓,林广云便自称出身弩手,不懂弓射之术。

宋军训练弓箭手的标准主要包括两条,一是挽力,挽力越大射程越远;二是准确率,即“射亲”。

关于准确率和射程哪个更重要,当时的人也没有统一意见。武经总要中说过“凡军中教射,先教射亲,次教射远”。宋孝宗则认为射程更重要,“若止习射亲,则斗力不进”。早期宋军对于弓弩手的训练可能不够科学,如仁宗时期的重臣韩琦曾经说,当时军队训练的实战性不强,还不如唐朝时期,唐朝军队训练的都是使用技能,而宋军训练弓弩时,却喜欢练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大驾卤薄图中持弩的骑兵

按照南宋光宗时期的训练标准,弓箭手在带甲情况下,以一石二斗的弓在六十步的距离下,十二箭射中六箭为合格;弩手在带甲情况下,以四石的弩在一百步的距离下,十二箭射中五箭位为合格。

翠微北征录里说,弓力过强的弓属于废物,不适合实战。这大约是因为常人拉开强弓已经比较吃力,无法从容瞄准的原因。

▲ 宋代武士俑,故宫博物院藏

但华岳的说法也仅仅是一家之言,南宋孝宗时,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时,麾下的军卒可以使用千斤的强弩,和超过180斤的强弓,同时也能保证很高的命中率(命中者十八、九)。

宋军中弓弩手的比例很大,宋军的最小编制称为“都”,一都为100人。宋仁宗时期,尹洙的上奏中提到,马军一个都中,枪手和旗头加起来共十三人,剩下的87人都是弓箭手;步军一个都里面,有刀手八人,枪手十六人,剩下的76人都是弩手。

▲ 武经总要中的插图

《宋史》卷195《兵志》中也说,禁军中有60%的弩手和20%的弓手,余下的20%由长枪手和盾牌手组成。

作战时,长枪手位于阵前,抵御骑兵的冲击,弓弩手位于枪手之后,以弓弩杀敌。武经总要中说,北宋军队训练时,“枪刀在前,弓弩在后”,这样的排列方式应该便是北宋军队实战时的阵型排列方式。

按照南宋的吴璘的说法,军队的实战阵型分为四层,拒马在第一层,枪兵在第二层,神臂弓在第三层,弓兵在最后。作战时,士兵都坐在地上,敌军接近到150步的时候,神臂弓便开始试射,如果箭能贯穿全阵,则齐射;敌军接近到100步的时候,弓兵射击;敌军冲到拒马前的时候,枪兵起身攒刺,抵挡敌军的冲击。

▲ 宋代铁剑,徐州博物馆藏

如果军队陷入混战的话,弓弩手也需要参加肉搏。尹洙在上奏中说,当时宋军弓弩手的近战武器只有一口剑,平常也不练习,一遇近战,便束手无策。因此他建议宋军的马步弓手除了联系弓弩之外,还要练习刀剑、铁鞭、短枪等兵器。南宋孝宗时,虞允文也曾建议荆南府和鄂州两军的弓弩手练习短枪。这都是为了在近战时,弓弩手可以拥有一定的作战能力,不至于束手待毙的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