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32

 欲高门第快读书 2018-07-17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7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 二两  桂枝 二两(去皮)  甘草 一两(炙)  生姜 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注解:

之前我们学了两个祛中焦湿气的方子: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现在再学一个茯苓甘草汤,怎么区分三个方子呢?主要是从“渴”这个证上来区分。


有渴的是五苓散:以微寒的泽泻,猪苓为主,泽泻用量最大。


不渴的是茯苓甘草汤:不渴说明胃里面有寒,以生姜为主,生姜用量最大。


苓桂术甘汤没有提及渴与不渴说明在寒热问题上居中,所以既没有泽泻,猪苓,也没有生姜,只是重用茯苓,桂枝,行散利水而已。


我们学经方难就难在要搞清楚每味药和方证的关系;更加难的是搞清楚每味药和人体的关系。但只要搞清楚了,我们就能像张仲景那样灵活地加减变化药方。

原文:

74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注解:

前面我们讲过了。五苓散的主证是“消渴”;这里讲了五苓散的另一个主证:“水逆”,也就是喝水下去会吐出来。


人体有水饮湿气,又有热,就会很想喝水,只是水喝下去胃接受不了,于是要吐出来。有时候人胃口特别好,吃下去又胃胀不消化,也是这个道理,说明胃里有宿食积滞,且偏热性反应。


这里说“有表里证”,里证指的是有里饮。表证明显也是引起水逆的原因,有表证的话,津液就会往上往表走,人体本身就是上逆模式,自然也容易将不能接纳的水通过呕吐的方式走上焦排出体外。


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已经病危,喝水就吐,水谷不入。西医诊断为皮革胃,疑为胃癌。顾名思义,胃皮革化了,不接纳饮食了,西医说没有办法。后用五苓散为主方治疗,吃了几剂药明显有改善,喝水吐的情况缓解了,胃的烧灼感也没有了。所以我们中医不要被西医的病名吓倒。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五苓散要用散剂,而不用汤剂。散剂就是将药物打粉服用。药物通过水煎会增其行散之力,而五苓散的方义不是以发散为主的,而是以下行利水为主,尤其是还有“水逆”,自然以散剂生服为佳。有时候治下焦病,因为需要药下行,我们可不用汤剂,而是用散剂或丸药。比如后面要学的祛下焦淤血的桂枝茯苓丸和大黄䗪(zhe)虫丸就都是药丸.


原文:

75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汗,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注解:

这一条很有意思,非常形象地讲解医生看病时发生的情形。


在把脉之前,看到病人用手捂着心脏的地方,因为心跳得很厉害。为什么呢?不急于得出结论,继续辨证。大夫让病人咳嗽一声,病人没咳嗽,说明两只耳朵听不见了,为什么听不见了,因为发汗发多了。发汗多为什么会听不见呢?因为肾主耳,而肾经为“少阴”,络体表。汗出多了,表虚了,肾自然也就虚了,耳朵便听不见了。那这个心跳厉害也是津液虚造成的了。


我们前面说过,六经辨证是可以统脏腑经络的,六经的层面里是可以包含具体的脏腑经络,这一条便是例子。为什么不直接用脏腑经络辨证呢?前面也解释过,药物作为一个能量场,通过肠胃吸收进入血液,其能量属性只能走表里上下的大层面,不能具体到某脏腑某经络。我们学的是汤液学,用药物治病,就要客观地顺应药物的属性来设立辨证体系。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六经辨证来统脏腑经络辨证的原因。

发汗后,或喝水多了,或者强行灌病人喝水,都会喘。为什么?因为发汗后脾胃的功能本来就弱了,喝水多了不吸收不气化,自然停饮而喘。学医要学会钻牛角尖,不要怕问自己问题,还可以多问一句,为什么发汗多脾胃就会弱呢?因为脾主肌肉,主往肌肉输送津液。人体一旦汗出多,如果脾还持续往肌肉输送津液的话,人体岂不很快就脱水亡津液了,于是人体只有让脾胃功能变弱来制约出汗了。人体就是这么设计的,我们只要顺应人体的作为来思考,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伤寒论》部分药物汉代剂量换算备注: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两=24铢=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吴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约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