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级管理的20个金点子,帮你远离大嗓门

 秋禾_水稻 2018-07-17

本文导读


班级管理,一直是困扰着很多幼师的问题,说它是幼师职业生涯一直在学的必修课也不为过。幼师每天的工作是组织孩子的一日生活,而要顺利开展这一工作,离不开班级管理。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颇有收获,想把里面的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好点子分享给大家~


推荐丨爱看书的韬韬

微信号:youshikoudai014

来源:幼师口袋


入园环节



用互动唤醒每一天


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孩子一天的情绪基调就基本确定了。所以,帮助孩子建立愉快的入园情绪很重要。你可以:


1)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们问好。

2)来一些身体上的互动,一个拥抱或轻拍肩膀。

3)多个孩子一起进教室时,安排他们进行一些容易整理的活动,如看书、画画,并利用这段时间和每个孩子进行简单的互动。



玩“晨间寻找”游戏


找一找比你大的小朋友、找一找早饭和你吃得一样的小朋友、找一找昨天没有出现在教室里的物品......给孩子布置一些稍有挑战的任务,帮助孩子快速融入一天的生活~


从容应对混乱状况


入园环节往往比较混乱,家长找你、孩子找你、搭班找你、园长找你......别怕,这些好方法你可以参考:


1)幼儿优先原则,因为成人可以等待。

2)在教室门口放块留言板,家长和其他老师可以留言给你。

3)安排一个孩子不需要帮助就可以参与的活动。


发布者:爱笑的小菇凉


制作教师任务清单


为了让入园准备更井井有条,可以制作一份教师任务清单,给每个老师分配不同的任务。记得将任务清单塑封起来,方便保存也能直接拿给带班老师或实习生使用。比如下面这样:


教师1教师2

◇ 调好美工区的颜料

◇ 开窗通风

◇ 更新家园联系栏

......

◇ 擦桌子

◇ 准备好早餐和牛奶

◇ 摆放区角材料

......


区角活动



在教室里来回巡视


孩子们玩区角,老师也不能闲着,你要记住下面这些事:


1)不要控制孩子的游戏,也不要告诉他们要做什么。

2)向孩子提问,鼓励他们探究。

3)给孩子们添加一些材料,扩展游戏内容。

4)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冲突。


巧妙化解吵闹


一开始玩区角,教室里瞬间变得无比吵闹。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可以这么做:


1)向孩子们示范正常的音量,并要求用这样的音量游戏。

2)提供充足的材料、适量提升活动的挑战性、限制部分区角的人数。

3)及时鼓励表现良好的孩子。


发布者:笑对人生(萍)

也可以用进区牌来控制区域人数


帮助只去一个区域的孩子


区角活动中,有些孩子每天都去同一个区域,对此你可以:


1)主动向他介绍新材料、新区域、新玩法。

2)提供其他区域更有挑战性的活动。

3)暂时关闭这个区域。


帮助频换更换区域的孩子


同样,也有频繁更换区域的孩子,你可以这么做:


1)在对整体活动不影响的前提下,关闭一些活动区减少选择。

2)鼓励孩子在开始前做计划并坚持完成。

3)增加活动的挑战性。


运动环节



充分准备最为重要


作为全天中最为“混乱”的环节,想要做好运动环节的常规,离不开充足的准备工作:


1)运动开始前,要向孩子们介绍清楚规则与材料,尤其要让孩子明白,哪些材料是一个人玩的,哪些材料是大家一起玩的。

2)提供充足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玩。



参与到孩子的运动中去


运动开始后,老师更是一刻不能放松。你要做的事有:


1)仔细观察孩子,适时引导他们按照指定的方法、人数、材料进行运动。

2)必要时候,可以参与到孩子的运动中,填补人数或解决冲突。

3)活动时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可以创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安全儿歌。


集体教学



巧妙变换“阵型”


集体教学环节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师幼互动的水平,这些都需要长年经验的沉淀。不过,有一个小方法所有老师都可以用哦,那就是“换阵型”:


1)马蹄型: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视野中,最为通用。

2)双马蹄:孩子人数多时,将马蹄形变为两行,但要交错摆放座位。

3)作坊型:孩子们分散在各个桌子边,需要完成作品时使用。

4)圆圈型:老师在中心,需要进行互动游戏时使用。



分清个别要求与集体要求


集体教学活动常因为孩子一些捣蛋的行为而被迫停止,你要花费时间去纠正。但这时,要分清你提出的是个别要求还是集体要求:


1)如果是针对个别孩子的要求,则应该集体教学结束后私下说。

2)如果是针对全班孩子的要求,则要当场大声指出。

3)区分个别与集体和当下的对象无关,例如一个孩子上课翘椅子,但你的目的是全班孩子都不要翘椅子,这也是集体要求。


进餐环节



为进餐环节做足准备


想要做好进餐环节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吃饭那会儿的事,事前的准备也很重要:


1)了解班上孩子的过敏情况和食物偏好。

2)餐桌之间不要隔得太近。

3)避免出现坐等开饭或坐等同桌孩子吃完的情况。

4)让孩子参与到餐前餐后的工作中。

5)带孩子去厨房参观,条件允许的话让孩子参与烹饪。


帮助吃得邋遢的孩子


餐桌上,我们会遇到吃得邋遢的孩子,我们要:


1)先盛一半饭菜给他,等吃完再添加。

2)不要过于刻意关注这个问题,以免引起孩子自卑。



帮助挑食的孩子


同样,我们也会遇到挑食的孩子,我们要:


1)将大份的食物分成几小份,减少孩子的抵触心理。

2)不要勉强孩子进食。

3)了解孩子在家的就餐情况,家园配合鼓励孩子尝试食物。


用信号控制音量


中国文化要求“食不言”,但对孩子来说这件事并不容易。下面几个好方法可以帮你应对进餐环节的吵闹:


1)关掉几盏大灯,用调暗的灯光提醒孩子降低音量。

2)用固定的信号来提醒,如一段铃声或一种音乐。

3)把那些坐到一起容易大声说话的孩子分开。


午睡环节



午睡时的小“心机”


午睡环节相对会轻松些,但入睡的那段时间仍需要老师高度关注。下面这些小技巧能帮你轻松不少哦:


1)在午睡房内设置一些低矮的隔断,营造更多私密空间但不能遮住你的视野。

2)坐到爱吵闹的幼儿身边,轻轻地抚摸他。

3)允许孩子带依恋物,但只能在午睡的时候拿出来。

4)用一段轻柔的音乐或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送孩子入眠。


过渡环节



缩短过渡时间有妙招


即使是几分钟的等待,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漫长的,过渡环节要尽量缩短。你可以尝试这些小技巧:


1)过渡环节即将来临时要明确指令,如:“游戏结束之后去上厕所,然后坐在椅子上准备学本领。”

2)只要有一个孩子准备好了就开始活动,其他孩子会很快被吸引来。

3)要求孩子保持随手清理的好习惯,避免因清理产生的过渡环节。


户外运动不要排队


诸多过渡环节中,室内活动向室外活动的过渡最让老师头疼,下面分享几个好方法:


1)分批解散室内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帮助穿外套、拉拉链。

2)不要排队,这只会让孩子感到无聊、紧张,并开始推搡打闹。可以由一名教师先带准备好的孩子出去,另一名教师或保育员则带动作慢的孩子出去。



把整理工作变成游戏


整理工作也是过渡环节的重要部分,但这项工作对孩子来说往往有些无趣。当然,幼师有办法把它变得有趣起来:


1)在所有收纳盒上贴上材料的名称和照片,为孩子提供尺寸合适的扫帚、拖把等工具,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

2)把整理工作变成一种游戏,如跟着音乐节奏来进行整理、扮演清洁机器人等。

3)及时鼓励认真进行整理的幼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