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地金牛】入地金牛的功效与作用

 建明的中医馆 2018-07-17

【异名】

蔓椒、冢椒(《本经》),猪椒、彘椒、狗椒(《别录》),金椒《本草图经》),金牛公、两边针(《岭南采药录》),Lrja(《广州植物志》),双背针(《文山中草药》),光叶花椒(《浙江药用植物志》),鸟不踏、猫公刺、山胡椒、叶下穿针(《福建药物志》)。

【基原】

为芸香科花搬属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

【原植物】

入地金牛

两面针,常绿术质藤本,高1∼2m。幼枝、叶轴背面和小叶两面中脉上都有钩状皮刺,复叶互生,奇数羽状;小叶柄长1∼4mm;小叶3∼11,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11cm,宽2.5∼6cm,先端钝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圃锯齿,革质而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8cm;萼片4,宽卵形;花瓣4,卵状长圆形;雄花的雄蕊4,药隔先端有短的突尖体,退化心皮先端常为4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极短小,心皮4。瞢荚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种子卵圆形,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低丘陵地灌木丛中、路旁等向阳地。分布于浙扛、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材】

人地金牛Radix seu Ramulus et Folium Zanthoxyli Nitidi 产于福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及台湾等地。

性状本品为厚片或圆柱形短段,长2∼20cm,厚0.5∼6cm。表面淡棕色或淡黄色,有鲜黄色或黄褐类圆形皮孔。切断面较光滑,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色,可见同心性环纹及密集的小孔。质坚硬。气微香,崃辛辣麻舌而苦。

鉴别1.根横切面:术栓层为10∼15列木栓细胞,韧皮部有少数草酸钙方晶及油细胞散在,油细胞长径52∼122µm.短径28∼87µm,韧皮部外缘有术化的纤维,单个或2∼5个成群。木质部导管直径35∼98µm,周围有纤维束;木射线宽1∼3列细胞,有单纹孔。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本品根皮粉末1g,加浓氨试液0.5ml湿润,加氯仿10ml,浸泡30min,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取此甲醇溶液3∼4滴,置iOml具塞试管中·加变色酸溶液0.5ml和硫酸3ml,置水浴上加热10min,显深紫色(检查光叶花椒碱)。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约1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100ml,加热回流提取,回流至无色。提取液置水浴中回收甲醇至约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醋酸/酯一甲酵(25:2:0.1)为展开剂,置以浓氨试液预饱和10min的层析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橘黄色荧光斑点。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以两面针碱(C21H18NO4)计算不得少于0.25%。

【成分】

茎皮含生物碱:光叫花椒碱(nitidine),光叶花椒酮碱(oxynitidine);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氧化白屈菜红碱(OXY—chelerythrine),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des-N-methylchelrryth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阿尔洛花椒酰胺(arnottianamide),鹅掌揪碱(liriodenine),博落回醇碱(boc-conoime),德卡林碱(decarine),氧化特日哈宁碱(oxyteriha-nine),全缘叶花椒酰胺(integriamide),异阿尔洛花椒酰胺(isoarnottianamide);木脂素:左旋细辛素(asarinin),左旋芝麻素(sesamin),左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香豆素冯栗树皮紊二甲醚(aesculetindimethylether)cu。

木材中含苯丙烷类:光叶花椒酸甲酯和二氢花椒簕醇;苯二氧杂环己烷型木质素:光叶花椒宁(nitidanin)rzJ。

根和根皮中含生物碱:光叶花椒碱,白屈菜红碱,异崖椒定碱,氯化光叶花椒碱,光叶花椒酮碱,二氢光叶花椒碱,氧化白屈菜红碱,6-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菌芋碱;7-去甲-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6-乙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木兰花碱,胡麻碱;苯丙素类:香叶木苷,马栗树皮素二甲醚

【药性】

辛、苦,微温。小毒。

l.《本经》:“味苦,温。”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微温。”

3.《湖南药物志》:“麻,有毒。”

【功用主治】

祛风通络,胜湿止痛,解毒消肿。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咽喉肿痛,牙痛,胃疼,蛔厥腹痛,疮痈瘰疬,烫伤。

1.《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艨四肢厥气,膝痛。”

2.《食疗本草》:“主赋风挛急。”

3.《本经逢原》:“通经脉,去风毒、湿痹。”

4.《本草求原》:“治急喉痰闭危笃。”

5.《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患牙痛,煎水含澈。”

6.《湖南药物志》:“祛风活络,散癣止痛,解毒消肿。”

7.《广西本草选编》:“行气,主治腰肌劳损,寒疝腹痛。”

8.《全国中草药汇编》:“括血,麻醉止痛。主治神经痛,臀、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绞痛,胆道蛔虫病引起的疼痛,咽喉肿痛。井用于皮肤黏膜麻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z煎水洗,或含漱;或鲜品捣敷。

【宜忌】

孕妇禁服。用量不能过大。

l.《湖南药物志》:“本品有毒,用量不能过大。中毒症状:头晕、眼花、呕吐、腹痛。”

2.《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忌与酸性食物同时服用。中毒后常引起腹痛下痢。”

【选方】

1.治毒攻手足,疼痛顽麻猪椒根二斤(细锉),上以水一斗,煮五七沸,去滓,避风淋蘸。(《圣惠方》)

2.治跌打损伤两面针鲜根30g,鲜朱砂根15g,猪脚1只,酌加酒水炖服。

3.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两面针根15g,金豆根、石仙桃各30g,水煎服。(2、3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4.治胆道蛔虫症柘树、两面针、十大功劳根各15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处方》)

5.治闭经两面针根15g.甘草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治喉闭,水饮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烂,同黄糖煮,做成弹子,含化。(《本草求原》)

7.治龋齿痛两面针根皮研粉,置痛处;或用根3∼9g,水煎含漱,(《广西本草选编》)

8.治烫伤先用两面针煎水洗,洗后用两面针于根研粉,撤布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编》)

9.治毒蛇咬伤(丽面针)鲜根30g,水煎服;另用鲜根磨酒外敷。(《福建中草药》)

【临床报道】

1.止痛用人地金牛注射渡每次肌注2ml(相当于根3g),每日1∼2次。治疗神经痛、头痛、风湿痛、胃肠绞痛500余例,一般用药后5∼10min即可止痛。也有甩人地金牛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lml(含有效成分100mg),每日1次,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189例,有效率在90%以上,多数患者在用药5∼6d内显示效果。

2.麻醉将两面针制成表面麻醉剂,用于口腔科手术,局部用药1∼2min后便可进行手术。拔牙101只(84例),无痛98只;齿龈脓肿切开18例,无痛14例。

3.治疗溃疡病用溃疡丸(由山竹树皮、两面针制成蜜丸,每丸重I0g),每次l丸,每日服3次。20∼25d为1个疗程,服至溃疡愈合或瘢痕形成为止。共治疗各种溃疡60衍,服药后溃疡愈合者47倒(占78.3%),无变化或未形成瘴痕者13例(占21.7%)。

4.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用人地金牛的叶片或根(从干燥切成薄片黄色的根中提取深黄色透明液与白及胶制成药膜,每片药膜为1cm*1cm正方形,厚约70µm,含生药量5mg,呈深褐色,质地柔软,与水接触后即溶成胶状物,药物成分易被释放和吸收。于口疮发病第二日使用,用时按溃疡大小剪取药膜一片,直接敷于患处,每日3∼4次。共治疗58饲。结果:显效37例,有效21例。溃疡一般用药3∼5d即可愈合。

5.治疗带状疱疹治疗组将入地金牛酊(人地金牛10g加入75%乙醇100ml浸泡1星期后,去渣过滤)加入纱块,以取出的纱块不滴液为度,用1∼2层敷患处。继以神灯(高效电磁渡治疗仪)照射患部,每日1次,每次30min。照射时,患部纱块干后可再加药液,治疗早期酌情服用中药汤剂(生苡仁、仙灵脾、大青叶、蒲公英、紫草、白芍、郁金、延胡索、珍珠母、石决明、寮刁竹,甘草)。对照组口服吗啉胍(ABOB)、VB1、吲哚美辛,肌注聚肌胞等。结果:治疗组261倒,治愈149倒,显效85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107例,治愈59例,显效3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3.17%。另观察到治疗组具有缩短病程及明显的止痛效果,止疱时间与皮损千捆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