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亚迪身陷巨额合同诈骗案,颠覆了你对合同管理的认知!

 江中鸟6933 2018-07-17



比亚迪又一次闹得朋友圈刷屏了!


这次是因为它声称有人伪造公司印章、冒充公司开展广告宣传合作,还已经举报到了警方。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有人终究要吃官司的。但是,比亚迪发表声明公开了这件事情之后,事情却并不像比亚迪期待的那样顺利,反而因为一篇广告公司的文章有点反转了。


在比亚迪发布声明后,上海竞智广告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人BY脸,天下无D!》的文章怒怼比亚迪公司,该文章在朋友圈被广泛传播,阅读量达到了10万 。

文章中指出,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在为比亚迪做广告宣传策划期间,突然收到比亚迪官方发布的这则声明,结果之前与其对接的比亚迪华东区总经理“李娟”和“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一下成为了冒牌货。


于是,一场由比亚迪官方“声明”引发的“战争”一触即发。





在比亚迪官方声明中,一位名叫李娟的女子成为了“主角”。比亚迪方面称,李娟“冒用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的身份”,伪造了比亚迪多枚印章,使用和比亚迪邮箱域名高度相似的邮箱,以比亚迪的名义和多家广告公司及机构展开宣传合作。


经调查,比亚迪认为李娟等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从而报警处理,目前这件事中的主角李娟已“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除此以外,比亚迪在声明中还强调,李娟等人联系广告机构作宣传的事,“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



25家比亚迪的供应商(广告传媒公司),被拖欠近11亿元合作款。其中部分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


比亚迪不认帐,想将自己撇清,将责任归于“皮包商”李娟的违法行为。比亚迪官方声称,李娟等人冒用公司名义开展相关业务,在发现李娟等人的违法行为后,比亚迪以李娟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及合同诈骗罪,向上海警方报案。


如此规模巨大、历时3年的运作,比亚迪难道不知道?


有自媒体分析称:事后一推二六五是无法撇清比亚迪和这场丑闻的联系的。“从事广告业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骗子。”


按照比亚迪的描述,伪造比亚迪印章的李娟显然是活雷锋——“以自有资源(广告及活动)试用及免费使用为切入点,主动与比亚迪联系并开展免费广告宣传。”


更逗的是,在出事之前,李娟还“免费”帮比亚迪来了一轮声势浩大的运作——让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和比亚迪进行全球合作。


双方合作的新闻至今仍在阿森纳中国官网上。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称,“和阿森纳的合作,也是由上海比亚迪推进并有贵司总部直接参与。”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出具了比亚迪总部品牌公关部部长李巍和阿森纳签署了战略协议的照片。


如此规模浩大的全球品牌合作,比亚迪无法否认。


但比亚迪的声明显然把李娟描绘成一个活雷锋。比亚迪的措辞如此模糊,是以资源赠送?还是以“优惠价格”?如果是后者,比亚迪是不是应该得承认并履行李娟的合同,支付相关供应商的费用。



对于此次比亚迪的不认账行为,上海速肯广告公司负责人吴先生表示,我们是比亚迪这次牵扯的20多家供应商中的一家,我们主要给比亚迪做的业务有商场静态展示、视频和平面拍摄、部分户外广告投放,大大小小做下来应收账款3000万元左右,一年多了,从2017年3月底、4月初开始的。


合作之前我们做过背调,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法人代表是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占它90%股份,另外10%属于比亚迪锂电池公司。


我们到工商登记备案调取了他们的公章,对照看了,跟他们的公章是一模一样的,这家公司是真实存在的。


包括他们浦东世纪大道国金二期办公室,8楼加36楼,门口都是挂着比亚迪LOGO,所有员工加起来有40多个,所有员工都有不同的职责,跟我们对接不同的项目,没有任何问题。


▲上海速肯广告公司为比亚迪做的推广活动


这40多个人不是天天在那玩儿的,的确是天天在那干活,的确在跟我们对接项目。我们有华东区、华北区,不同项目组每天都跟他们有邮件来往,他们邮件后缀都是sh-byd.com


而李娟,是上海比亚迪华东区市场部总经理,现在比亚迪总部不承认她。我接触过李娟,就是一个市场负责人,我们活动当中出现问题都是跟她沟通的,也是一个挺专业的人,不是一个糊弄事儿的人。



然而案情,比想象中的更加复杂。


供应商吴先生透露,李娟现在在浦东看守所,她被警方控制的过程是这样的。她一开始去上海市公安局803经侦大队报案,市局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原因警察也很明白地告诉她了。


警察的原话是“如果你要报合同诈骗的案,你首先要构成两点基本事实:第一,你所说的这些都是虚构的,比如比亚迪这些活动、广告、阿森纳合作都是虚构的。但是这些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供应商没有虚构。第二,需要有合同诈骗的受益方。”


▲李娟的名片


这些钱是广告公司自己垫付的,我们也从来没有给过李娟一分钱的回扣,这些钱李娟根本就摸不着,那你报什么案呢?


那天下午李娟去803报案,李娟报案的原因是她有个上线叫陈振宇,这个人现在失联找不着了,她要告陈振宇合同诈骗,李娟认为她也是受害者。李娟说所有供应商都来堵我家的门,我受不了了,去报案。


803的答复就是上面说的两条不符不予立案,李娟就在803门口打了个110报警电话,110出警后把李娟带到了所属派出所。到派出所之后李娟继续报案,派出所也不予受理,李娟说,没办法了那我自首吧。


李娟以什么东西自首呢?她说自己有一所1200万元的房子来源不明。浦东经侦的警官说李娟现在以这个罪名关在里面,不是比亚迪声明里说的合同诈骗——又是胡说八道,这么大一个上市公司老是胡说八道你说这个事怎么搞。



李娟几年前还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小职员,她不可能撑得起约11亿元的盘子,总需要有可配合的商业逻辑。


按照行业惯例,倒霉的供应商们推测出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之一,内部窝案。也许李娟和公司内部人士有联系,形成了利益链。


可能性之二,套钱或洗钱,通过公司的经销商。按照汽车行业惯例,经销商可以安排区域营销活动,向总部申请预算,由总部拨款或以车抵款。如此一来,形成了一个双赢的洗钱之路,李娟分包活动,供应商垫款——经销商向总部申报经费——总部拨款或拨车——经销商和李娟分利。


比亚迪不承认任何一种可能性,直接让李娟背锅。可是,比亚迪无法抹杀事实——3年来,这么多声势浩大的活动,比亚迪高层、经销商们站台及那些签字文件。


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据显示,比亚迪高管和经销商参与了李娟组织的活动,并出示了相关文件,“贵司所有区域做的活动,应该都是需要大区经理,各4S店经销商负责人来参加活动,总部批准,才能落实的吧,所以如果真的与你无关,那么下面这些文件和签字又是怎么来的?


目前,涉及公司已经成立了维权群。吴先生表示,现在我们在整理材料,找律师打官司,律师的意见是以我手上这些材料打官司,把握还是挺大的,不能说我100%胜诉,但把握挺大的。



BYD的事情出来后,中国可能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法务失业。签了合同就控制风险了?做了活动就完成项目了吗?结算办完就能收钱吗?


当你看了速肯做了背景调查、公章确认、活动负责人签字、结算单等等诸多法律手续后,居然还遇到这种案件。想必各位看官,思考自己在合同管理上是否做的有这么详实,不由冒冷汗吧!


现在签合同的公司都是假的,看你怎么办?以前是没合同不行,现在是有合同也不行。各位企业家要警惕新的信用违约风险,BYD案件也将促进企业重视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