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欧新艺术践行之旅

 如歌行板11 2018-07-17

新艺术践行之旅

中欧

总摄影:陈东彤 摄影:龚修森、刘冻


中欧全称欧洲中部(Central Europe),是欧洲五个国家地理分区之一。中欧国家主要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包括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8国。连结其余4个地理区域,是欧洲的交通中心,总面积10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达到了1.61亿。



这里主要生活着德意志人、波兰人、奥地利人等,他们以德语为主要语言。在地型上有着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如波德平原、匈牙利平原、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多瑙河流域等。

中欧地区的国家受新艺术运动影响较大,大家知道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开始于1880年代,从1892年至1902年间达到了顶峰。这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萨穆尔·宾(Samuel Bing),他在巴黎开设的一间名为“现代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并陈列着按自己特有的高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风格所设计的产品。

此后,便发展成了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这一次内容广泛、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到10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了影响,延续长达10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作为一种艺术运动,这种风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使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线条的表现形式也象是从植物中生长的出来一样,没有躲避使用新材料、使用机器制造外观和抽象的纯设计服务,具有了自己的特殊形象。



今天,我们去中欧各国赏析一下新艺术运动中的“装饰艺术”一面,完整的风格意味着它无论是在画家和艺术设计者的创意理念,还是建筑风格、墙壁涂鸦、田园构成、室内摆设、家具制造、织物工艺、器皿加工和艺术品创作及灯具等工业设计方面,都有了一个等级尺度。

他们强调手工艺,不反对工业化;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装饰上接受东方风格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与浮世绘的影响;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第一站 德国

有着金属般透度的工业艺术

德国是一个富有多彩魅力的国度,它拥有美丽的莱茵河、古旧的城堡、蓊郁的森林、悠闲的小镇、还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以及孕育出众多著名而伟大人物的故里。在德国,人们所看到的景色、人物,风情无不反映着一种特有的德国性格:严谨但又不失迷人的优雅,精确而又拥有热烈的激情。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作“青年风格派”,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彼得·贝伦斯的透平机车间和恩德尔的慕尼黑剧院。慕尼黑是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美术大都会,是德国第三大城市,作为美术之城,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三角区。

慕尼黑一是博物馆多,全市大约有50个公共博物馆和收藏馆,这是德国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古绘画陈列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博物馆之一,展出欧洲14奇18世纪的绘画,新绘画馆展出了欧洲19世纪的绘画。二是公园、喷泉多,伊萨河流经慕尼黑市,市内有40个公园,200多个喷泉。其中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就有珊波尔多喷泉种勒歇尔圣一安娜喷泉。三是雕塑多。四是啤酒多,慕尼黑10月的啤酒节世界闻名,每当慕尼黑威森公园举行啤酒节之时,园内设立琳琅满目地了200个左右的啤酒、小吃摊位,人们坐着长条木板桌椅,逢人就“干杯”。



慕尼黑的老城内外是体验“装饰艺术”的好地方,这里以老建筑为主,风格多样,景色迷人,常见紫砂色的屋顶、米黄色的墙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街道上、花园里、门庭中到处可见千姿百态的神话人物塑像,有的展着双翅,有的吐着清泉,有的托着圣婴,画龙点睛似地美化了市容。

从火车总站东到市政厅再向北到老王宫这条折线上,约有三四里路长。东行迎面就是卡尔门,能望见一座建于晚期哥特式的圣母教堂,上面两座铜质拱形圆顶的塔式钟楼,高99米,熠熠闪光,是慕尼黑的象征。拐进小街,可到教堂内外细看一看,窗户上镶嵌的有色玻璃都是15、16世纪遗物,至今依然斑斓夺目。

在魏特家族统治的650年间,使宫殿王府建筑多为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这些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各种雕塑更是比比皆是,栩栩如生。在玛琳广场朝北看,眼前突兀出现一座巍峨挺拔的棕黑色建筑,上面像撒了一层白霜,这就是市政厅。

它的正面窗间壁龛立有拜恩历代君王和神话英雄的塑像,85米高的钟楼上装置有木偶报时钟。每天游人们都翘首仰望这迷人的表演,聆听那清脆响亮的音乐钟声,一睹古代人物的丰采,惊叹德国艺术之高超。



上午11时奏鸣,此时塔阁里许多彩色人像开始动作,或手持斧剑,或骑着骏马,或提着花灯,或吹着洋号,分上下两层,排着队簇拥而出,配合音乐节奏,举手投足,载歌载舞,维妙维肖地再现了当年大婚庆典的盛况。各种仪式共持续10分钟,这套表演装置是慕尼黑艺术工匠的垂世名作。

慕尼黑还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城,晚期浪漫派的大师理查·施特劳斯就诞生在这里。闻名遐迩的国家歌剧院,门庭是希腊柱廊式,柱廊托起的大理石三角壁上雕刻着太阳神阿波罗与9位艺术女神像,剧院内部富丽堂皇。



老王宫是15世纪到19世纪期间落成的一组建筑,熔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和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于一炉,从这里可以看到欧洲建筑艺术的演进。宫中还有一个独特的“群芳画廊”,陈列着由宫廷画家斯蒂勒所作的36幅美人油画像,100多年来始终强烈地吸引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和旅游观光者。

德国是20世纪初西欧新的设计潮流的重要发源地,1907年在慕尼黑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显示出德国设计艺术和装饰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把工业和实用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德国的产品设计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第二站 波兰

华沙街头涂鸦成“灾”

关于波兰的名家,我最欣赏画家和装饰艺术家Józef Mehoffer的作品,他是波兰青年运动的领军艺术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受尊敬的波兰艺术家之一。还有Mehoffer,他出生于Ropczyce,曾在克拉科夫美术学院、维也纳美术学院和巴黎的 Académie Colarossi等学院学习绘画。他后来扩大了他的工作,包括不同的技术,如平面艺术,彩色玻璃,纺织品,粉笔画,铜版画和书籍插图。他还为剧院制作了一系列的设计,还有程式化的家具设计。

再有就是Mehoffer,他的教堂彩色玻璃窗画获得了国际赞誉。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加入了一系列应用艺术,制作了多种书籍封面,装饰品和海报。除了他在工作室艺术中的多功能性,还以他的壁画而闻名,通常让人想起中世纪的艺术。

波兰的艺术风靡于街头巷尾,这种装饰般的艺术形式可以让人了解到当地的风俗民情与文化,同时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与享受。这些艺术家们以天马横空的想象力,在房屋与公寓楼的两侧创作出了各种令人惊叹的涂鸦。



在华沙有条长达1KM 以上的涂鸦墙,上百幅的作品一路看下来,让人感到心底的震撼,看过很多国家的涂鸦,只有华沙的这面涂鸦墙成了装饰画“灾”。震撼,到不是因为涂鸦墙有多长,而是墙上的每一幅作品的精致和后面的思想。

有幅涂鸦叫“鸡太太(Madam Chicken)”楼房的一侧全是涂鸦,朴实凝重,它俯瞰着整座城市,呈现出沉静的美感。还有“恶作剧(Monkey Business)”猴子与老人的组合,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巨人传说(The Legend of the Giants)”,“意乱情迷(Spellbound )”这幅涂鸦还没有竣工,色彩斑驳陆离,分外美丽。“All You Can Paint”这是一个海外项目的涂鸦,充满幻想,具有活力。涂鸦是街头艺术节的一部分。它与树木完美的结合,充满了动态美感,给您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温暖的色调让您留恋驻足。

 

第三站 捷克

巴洛克风格下的人骨教堂

捷克有12个世界文化遗产,体验人文风情,享受装饰美画是必须的。最受欢迎的景点是壮观的布拉格城堡,这是国家元首的官邸。主要包括老皇宫、圣乔治教堂、黄金巷和圣维特大教堂等。在圣尼古拉教堂里,巨大的绿色圆屋顶,是中欧最精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之一,天花板上是约翰·克拉克1770年的作品《圣尼古拉斯的神话》,这是欧洲最大的湿壁画。

清晨从查理大桥出发避开拥挤的人群,漫步于14世纪的查理大桥上,别有一番风味。站在建于1338年的老市政厅面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哥特式尖塔和天文钟,在塔上可以观赏全城最好的景观。



旁边的泰恩教堂双塔是老城的主要地标之一,教堂外表是哥特式风格,内部是巴洛克风格。还可在老城广场欣赏着街头爵士乐队表演和露天音乐会,因为这里不仅仅是布拉格的主要公共广场,还是欧洲最美的城市广场之一。

布拉格的犹太博物馆非常大,包括了梅瑟犹太教堂、平卡斯犹太教堂、西班牙犹太教堂、克劳斯犹太教堂,以及纪念厅和旧犹太人公墓。博物馆外,还有一座始建于1270年的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旧新犹太教堂。

走进克鲁姆洛夫历史中心,让你沉浸在文艺复兴时期。这里约始建于13世纪,城镇里的建筑全带有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风格,是欧洲中世纪古城的一个杰出典范。而霍拉索维采古村保护区则是完美无缺保留了欧洲中部的传统村落,这个18和19世纪南波希米亚民间建起的本土建筑群,周围由蔬菜、动物和植物点缀着的房屋住宅和农场建筑物,优美的线条,加上风格迥异和丰富多彩的装饰物,使这个乡村巴洛克式的建筑焕发着独特的风采。



还有靠近波希米亚边界,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坐落于小山顶上的泰尔奇历史中心。整座城池被城墙环绕,建筑外墙以黄色、粉色、绿色组成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历史古城。

最值得一看的还是具有巴洛克风格的人骨教堂,1870年施瓦曾伯格家族买下人骨修道院,允许当地木雕艺人利用地窖上百年历史的4万具人骨进行创作,最终完成了这座辉煌的人骨教堂(Sedlec Ossuary)。头骨和股骨花环悬挂在拱形天花板下,同时在中心悬挂一盏巨型吊灯,由人体全身骨头组装而成。四座用人骨堆积成的巨大金字塔占据教堂四角,人骨十字架、人骨圣餐杯、人骨圣体匣装饰祭坛。

 

第四站 斯洛伐克

站在“四腿朝上”的桌上兜风

从政治上斯洛伐克是东欧国家,从地理位置属于中欧,纬度在北纬48-49.5之间,相当于我国黑龙江的纬度。夏天这里的太阳很勤劳,早出晚归,晚上9点天才黑,虽已经是傍晚的 6、7点时分,阳光依然强烈刺眼。

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独立后的首都,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陌生的名字,名不见经传且念来拗口,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前,被名头响当当的首都布拉格盖过去了,独立后无论是名气和影响力还是离艺术之都布拉格相去甚远。

布拉迪斯拉发位于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匈牙利接壤处的多瑙河畔,是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人口约46万。布拉迪斯拉发离奥地利维也纳只有60公里,可乘船和火车去维也纳,只需一小时左右。

车上高速公路,田园装饰艺术的画面一下朝你打开,蓝蓝的天空和远处浓绿山岚相连,公路两旁田野一直延伸到远处山坡,空气透着清净的味道,田野间农舍安详如故,耕地中生长着连绵的蔬菜,好一幅中欧的乡村画卷。

突然,会有一片金黄色跃入眼帘,原来是正在怒放的成片的向日葵花,碰上一个向日葵盛开的季节,像着浓彩的油画铺在大地上,感觉自己是一个懵懂的小孩,注视着好象只有在童话世界才有的图画,这种突如起来的美丽把困意一扫而光,斯洛伐克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地方。


PARK HOTEL乡村旅馆,位于绿树环抱的山脚,红顶淡墙的外观是典型东欧乡村风格,旅馆里面多取自然颜色,木制的迂回楼梯和前台保持木头原色,设施干净整洁,亲切照人透着随意悠闲,没见房间就觉得舒服。

在Trencianska Tepla火车站中转直奔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路过的火车站略显破败,按国人的惯常思维就是经济发展滞后的缘故。车站和车厢是破旧的,但是有些车厢外涂着五颜六色的卡通图案,好像火车是一辆行驶在艺术大道上的彩车。更有意思的是,铁路附近高耸的工业烟囱也被涂上色彩,加上了眼睛、鼻子、嘴巴的图案,勾勒出一幅幅笑脸,压抑的工业建筑顿时变成了一个活泼的造型,斯洛伐克人好可爱。

Old Town是布拉迪斯拉发老城区,保留了古典风格建筑和铺着石条的寂静小巷子,街头雕塑、水池和房屋外墙,传递着历史遗迹讯号。靠Old Town这边是标志性建筑布拉迪斯拉发城堡,紧邻着多瑙河,俨然是一张布拉迪斯拉发的旅游名片。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为老城区标志性建筑,可俯瞰整个市区。为古罗马人建造的一座简易要塞,现存城堡为1287年改建,曾是奥地利皇族的宅邸。直到17世纪,才被装饰画家们扩建成了现在见到的四腿朝上倒放的桌子(Upside-down Table)的样子。

 

第五站 匈牙利

飘着辣椒味的塞格德

英雄广场是首都布达佩斯的标志性景点,它的两侧是美术博物馆和艺术宫,为九世纪匈牙利的建立者而修建的千年纪念碑也矗立在这里。这是一座石制纪念碑,纪念那些为匈牙利人民的自由和国家的独立而献身的英雄们。白天,这里会聚集很多人参观,所以不妨在日出时分就来此参观,而那时候也正是广场最壮美的时刻。

而塞格德的标志性建筑,则是可爱的主广场,这里有着优雅的黄色古典建筑。在1879年的大洪水几乎摧毁了这座城市之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帮助重建了这座城市,与他自己的首都维也纳一样优雅。和维也纳一样,塞格德的主要广场也被宽阔的林荫大道一分为二,两旁排列着漂亮的建筑物和纪念碑。



这座城市位于克茨克梅特的南部,同时也位于匈牙利著名的Putsza平原上。它是匈牙利南部平原上最国际化的城市。塞格德的地位一直很重要,它坐落在国家的中心和通航的蒂斯萨河上,更是文化的十字路口。

塞格德主广场,也被称为大教堂广场,漫步中可独自探索着带有五个钟声的双塔大教堂耸立在城市的天际线上这个光荣的艺术宝藏,以及市政厅和国家剧院,还有幻想的水塔和更简单的狄米特里乌斯塔。

这里有华丽的宫殿和庄严的Ferenc Mora博物馆,用来纪念塞格德最喜爱的儿子,也是这个国家最伟大的文学和学术巨人之一。这里收藏了布达佩斯以外最宏伟的建筑,它以罗马遗迹、土耳其温泉和浴室以及该国最大的大学而自豪。



除了大教堂广场外,还有许多位于塞格德人古老的、曾经繁荣的犹太人区。这里有新艺术风格的新建筑,是由一个金合欢木雕刻而成的非凡神龛。如果这一切还不够,即使是塞格德的Klauzel广场上热闹的步行购物区也被漂亮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所包围。

匈牙利的历史和它的文化结构与辣椒香料的种植交织在一起。辣椒是匈牙利传统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喜欢塞格德的旅行,你一定会品尝它,因为这个地区是辣椒种植的中心。匈牙利人将红辣椒作为一种成熟的香料,虽然有些辣椒非常辣,但大多数都是甜的,而且味道很淡,这和大蒜的广泛使用使得正宗的匈牙利菜和用餐相当精致。在Alsovarosi教堂周围是一个充满传统红辣椒种植者的社区,他们的干辣椒挂满了整个房子,成了一个开幕中的“装饰画”展。

 

第六站 奥地利

“维也纳工场”里的装饰艺术家们

去奥地利旅游,必须要了解“维也纳工场”和装饰艺术家们,否则你将看不懂奥地利。首先,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维也纳分离派发起的,这是一个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因为他们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

主要代表人物有建筑家奥托·瓦格纳、约瑟夫·霍夫曼、约瑟夫·奥尔布里希、科罗曼·莫塞和画家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等。其中,瓦格纳是奥地利新艺术的倡导者,他早期从事建筑设计,并发展形成自己的学说。

瓦格纳早期推崇古典主义,后来受工业技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新观点。他在1900——1902年设计建造的维也纳新修道院40号公寓,就体现了他的“功能第一,装饰第二”的设计原则,并抛弃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毫无意义的自然主义曲线,采用了简单的几何形态,以少数曲线点缀达到装饰效果。

再拿维也纳分离派总部的建筑来说,充分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特别是方形,加上少数表面的植物纹样装饰,使设计具有功能和装饰高度吻合的特点,与外型奇特的建筑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还有,建于1899年的马若里卡公寓大楼也堪称为瓦格纳的代表作之一,整个大楼外表装饰十分豪华,马若里卡彩砖和简洁的纵横方格形成鲜明对比,真正体现出维也纳新艺术的独特风貌,摈弃了一切多余的装饰。

“维也纳生产同盟”创始人霍夫曼,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金属器皿设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他在新艺术运动中取得的成就更大,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瓦格纳。他在“维也纳工场”里生产家具、金属制品和装饰品的同时,还出版了杂志《神圣》,宣传自己的设计和艺术思想。

霍夫曼一生在他的建筑设计中,装饰的简洁性十分突出。由于他偏爱方形和立体形,所以在他的许多室内设计出了别致的墙壁、隔板、窗子、地毯和家具,连家具本身也被处理成岩石般的立体。在他的平面设计中,图形设计的形体如螺旋体和黑白方形的重复十分醒目,其装饰手法的基本要素是并置的几何形状、直线条和黑白对比色调。这种黑白方格图形的装饰手法为霍夫曼所始创,被学术界戏称为“方格霍夫曼”。

克里木特是“维也纳分离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在绘画风格上同样采用大量简单的几何图形为基本构图,采用非常绚丽的金属色,如金色、银色、古铜色,加上其它明快的颜色,创造出非常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在当时画坛引起很大的震动。他还为建筑设计的壁画,采用陶瓷镶嵌技术,利用其娴熟的绘画技巧,为设计增添了许多魅力。

维也纳分离派另一代表人物莫塞,虽以绘画久长,但与分离派设计家们的合作十分密切。他们装饰绘画风格简单明快,与克里木特的绘画风格形成鲜明对照,趋向于用单色或黑白颜色进行设计。如1898年他为维也纳分离派设计的展览海报,就是新艺术运动的典型作品。

“维也纳工场”艺术家和设计家接受了19世纪流行的“整体艺术”观念的影响,要求把艺术和设计的所有方面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发展实用美术包括装饰艺术。奥地利“维也纳工场”设计家的活动对于20世纪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和设计家的活动遍及许多领域,其中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印刷、陶瓷、家具、时装和纺织品、珠宝设计等等。

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人们觉得各种装饰图案不仅是为了美化物品和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明确地表明物品拥有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人们还把各种装饰图案按照传统同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

 

第七站 列支敦士登

“邮票大国”里的黑色立方体

列支敦士登大公国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小国,位于瑞士与奥地利两国间,面积为160平方公里,南北长26公里,东西平均宽度约6公里,如果开车沿它的国境线跑一圈,只需半个多小时,人口只有37000人,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家之一。

这个迄今仍维持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虽然土地狭小、人口稀少,且不设海关与国防,没有自己国家的货币,但却拥有异常高的国民所得水平,这种均富的状态间接也造就了该国极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几乎可以忽略的犯罪率。

位于莱茵河东岸,坐落在群山之中的瓦杜兹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旅游中心。瓦杜茨市中心街道上有国家行政机关办公楼、博物馆、美术馆、教堂等建筑。



列支敦士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国家艺术博物馆,这座建筑由瑞士建筑师Meinrad Morger、Heinrich Degelo和Christian Kerez于2000年创作完成。艺术博物馆为依山而建的通体黑色立方体现代化建筑,站在该博物馆的门口抬头便能看见环绕杜瓦兹的皑皑白雪。博物馆以收藏展出世界现代和当代艺术作品为主,此外也展出列支顿士登王室收藏的艺术品。

列支敦士登一向以出口假牙、纺织品著称。此外,列支敦士登还是著名的“邮票大国”,邮票精美,闻名遐迩。是世界最大邮票输出国,漂亮的图案、丰富的题材,受到世界集邮爱好者喜爱,因此邮票已成为该国的主要产业。    

 

第八站 瑞士

在“欧洲脊梁”上淘宝

可以说立体工业装饰艺术品充满着整个瑞士,说起手表,人们首先想到的国家就是瑞士。虽然手表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但世界上享有声誉的瑞士名表可是数以百计。在瑞士的钟表专卖店内,百达翡丽、劳力士、萧邦和伯爵等等琳琅满目。

另外,作为一个纺织品国家,瑞士可能经历了更为辉煌的时期,世界时装展上的高级女士时装有三分之一使用的都是瑞士制造的面料。圣加仑的传统纺织业塑造了这座城镇的面貌、风景和瑞士东部的人。还有刺绣生产、技艺和销售方面的专门知识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17世纪前,就以高品质的亚麻布以及随后的棉制品而著称。在19世纪最繁荣的时期,圣加仑就成为了刺绣品出口的重要地区之一。

银行、牛铃、钟表、巧克力、军刀最具瑞士特色。然而,牛铃却是瑞士乡土文化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组成部分,在瑞士各类传统节日活动中,牛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在遍布大街小巷的礼品店中,大大小小,形状各异、质地不同的牛铃和牛铃皮带是必不可少的商品。

去一趟建于1884年的布里恩茨木雕学校参观下必有大收获,这里在1928年就成为伯尔尼的教育机构和官方培训工场,1816年大饥荒期间,来自布里恩茨的木材车床工克里斯丁·费希尔开始用木雕装饰日常用品并销售给游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费希尔很快就开始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当地人。1851年,布里恩茨木雕在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因特拉肯是瑞士的一个因“欧洲脊梁”少女峰而闻名遐迩的旅游小镇,拉丁文的原意即是“两湖之间”,是一个标准因观光而兴起的小镇,这里的工艺品每一件都具有当地乡村特色,深受游客青睐。

何维克街(Hoheweg)是因特拉肯最适合购物的街道,许多瑞士当地的精细工业产品可以在此看见,手表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商品。从这里的人潮看来,观光客永远要比当地居民多,贩卖各种物品的商店连绵约有几百公尺远,从最高级的欧洲服饰或饰品品牌,到瑞士当地具纪念意义的小东西,在何维克街上都可以找得到。

游客在这条街上不同的商家间穿梭,店家们则努力推销自家的商品,热闹的交易使何维克街生气盎然。这里的商品价格算是公道,如果喜欢名牌,倒是可以多考虑欧洲的名牌商品,至于其他属于纪念性的商品,那么就得多比较,一般来说并不会比其它地方来的贵。

看看五十瑞士法郎纸币上的索菲亚·陶贝尔是多么完美,否则多么不达达不艺术。这让人想起范内哲姆在1968年撰写的《日常生活的革命》中的一句话:“达达的开始是重新发现活生生的体验及其可能的乐趣——它的结束时对所有观点的颠覆,它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宇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