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浑《途经秦始皇墓》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7
《途经秦始皇墓》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的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要塌崩。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他建成于公元前210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巨大的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煊赫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和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嬴政和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参拜汉文帝刘恒的霸陵。
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的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和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的“唯”字,鲜明的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
这首诗深厚有味,通过对比手法来对历史人物加以抑扬,反映了作者对刚愎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恨和对谦和仁爱的统治者的怀念,诗意缜密,字挟风雷,轻巧疏宕,唱叹有情,富有优美的艺术魅力。
附录《途经秦始皇墓》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译文
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是要坍崩。
赢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

注释
⑴秦始皇墓:在陕西临潼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坟茔巨大,草木森然。
⑵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峻险要。
⑶崩:败坏。《经·鲁颂·閟宫》:“不亏不崩。”汉郑玄注:“亏、崩,皆谓毁坏也。”
⑷一种:一般,同样。
⑸汉文陵:即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郊的霸陵原上,距秦始皇陵不远。汉文帝生时以节俭出名,死后薄葬,霸陵极其朴素,受到后人称赞。

名家点评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始皇墓》云:“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曹邺亦有“行人上陵过,却拜扶苏墓”,扶苏非有德于人者,意亦不如许。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汉文霸陵与秦始皇墓相近,秦皇墓极其机巧,汉文陵极其朴略,千载之后,衰草颓坟,尤异也。然行路之人拜汉文陵,而不拜秦皇墓,为仁不仁之异,至是有定论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此与李涉《上襄阳于司空》诗相并,末句首用“唯”字最有味,称美一人,彼不足称者自见于言外。放英曰:此谓题一外引证。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昔人你退之“一间茅屋祭昭王”为晚唐第一,余以不如许浑《经始皇墓》远甚:“龙蟠虎踞树层层······”本咏秦始,却言汉文。韩原咏昭王庙,此则于题外相形,意味深长多矣。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同题始皇陵,王维“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许浑“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元好问“无端一片云亭石,杀尽苍生有底功”,侈语、冷语、谩骂语,各有其妙。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始皇墓》云:“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亦森竦而无发露痕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始皇墓自牧火宵焚,久已沙沉白骨,汉文帝云唐时未远,尚有夕阳下马之人:仁暴之悬殊若此。伊古以来,万乘尊荣,而一杯埋灭者,何止登封之七十二君耶!

许浑《途经秦始皇墓》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