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身体缺它,容易猝死,千万要注意! 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魔鬼时间今天正式拉开序幕。更可怕的是,今天的三伏天还是加长版,7月17日入伏,8月25日出伏,整整40天,比往年多了10天。 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暑湿之毒最凶,但也是养生避病的好时机,小编为您整理了养生十大关键点,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如果不注意,则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第一个,没补上这一克,极有可能猝死。 出汗不忘补钾三伏基本是和高温、汗流浃背划等号的,热浪滚滚,以新疆吐鲁番为例,最高气温达48℃,地表气温达到88℃,成了名副其实“火焰山”。 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上讲了这么一件事,北京的张阿姨在跳广场舞时汗流浃背,最后因为心脏衰竭导致死亡。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因为过量流汗,造成缺钾。而决定生命的是在人体血清中的一克钾,缺少这一克的钾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 谷类是钾来源的主要食物。大米里有钾元素,比大米含量更多的是一些粗杂粮,比如小米、荞麦含钾量都很高。运动后,可以喝一碗米汤,补钾效果超好。缺少这一克的钾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 三伏饮食药注意,多吃各类豆类、豆腐皮、莲子、花生米、蘑菇等含钾量高的食物,其中南瓜和土豆是高钾低钠食物的首选。 喝水不忘常温慢饮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夏季该热就热。在机体阳气最旺时,如果用冷饮等寒凉之物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当然热性体质可以适量吃冷饮,寒性体质还是不碰为好。 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授周俭指出,喝一杯热茶其实是解暑的法宝。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绿茶不仅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至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吃瓜不忘吃参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西瓜、冬瓜和苦瓜、丝瓜等瓜类是常见的当季果蔬,能清热解暑、养阴利湿。 除了吃瓜,还可以适当吃参,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如果一动就浑身是汗,可以泡黄芪大枣茶喝,既补气又补血。 做菜不忘放几片姜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看重的是姜的温阳作用,这与冬病夏治原理有点类似,即在人体阳气盛的时候,借助于姜把阳气进一步激发出来,还能保护身体别被寒凉食物伤害太过。 具体用法:早晨起床后,可把姜切薄片,用生抽、醋等调料根据个人口味略泡一会,做成小咸菜,配早餐吃。把姜切成末,配红糖,冲成红糖姜水喝也不错,尤其是如果吹空调受凉感冒初期,喝一杯能驱除寒气,利于康复。 炒菜的时候,别忘了切几片姜放里面,因为应季蔬果多为寒性,放点姜能平衡寒性。 吹风不忘护颈腰膝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博大肾科医院的王钢博导说,因为夏天贪凉引发肾病肾衰的病例实在太多了!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风扇或空调吹,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夏天吹风,尤其不要对着肩颈和腰部、膝盖吹,这些部位都特别容易被寒湿等外邪侵袭,所以常待在空调房的人,应把膝关节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如果裤子不过膝,最好盖点东西。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使用电风扇时,以30分钟到一小时,距离以2米左右为宜。吹空调以26℃~28℃为宜,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有汗时要进入空调房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 久坐不忘动一动夏天稍微动一下就出汗,大多数人都坐着吹空调、吹风扇,看电视,可能一两个小时都不挪窝。殊不知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日久则会使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而且内脏脂肪都是坐出来的。 坐着玩手机,不妨隔40分钟就起来走动一下,拍打一下腹部、臀部、腿部等部位,通过外力作用促进皮肤、皮下血管的舒张,可以疏通经络。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拍打完还可以抬起两脚脚跟踮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 锻炼不忘把握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运动的口头语,尤其是在伏天,大道上、公园里随处可以看见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 望内科主任医师李智提醒,锻炼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夏季运动比较适宜选择早晨或傍晚,地点选择在有遮阳的地方。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夏季要适当出汗,但并非要运动到大汗淋漓才好。最好采用有氧匀速运动,比如快走或者游泳。 相较而言,游泳是比较好的锻炼方式,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家中不忘勤打扫 三伏天闷热、湿度大,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飘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 建议三伏天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洗澡切勿冷水浴 三伏天,好多人贪凉喜冷,有洗凉水澡的习惯,其实这样洗浴并不可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中医科董文毅教授表示,热天冷水洗浴、凉水洗头很容易导致“寒邪”入体,产生肌肉血管收缩、神经紧张、血压升高、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 如果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冷水浴,更极易诱发脑出血、脑梗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 夏天无论如何炎热,热水澡远比冷水浴降温效果好,如果是运动过后,一定要等汗歇了再洗澡。虽然洗热水澡当时感觉可能更热,但稍微休息一下,就会感觉到凉意和舒适,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防晒切勿过度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副主任中医师杨增敏介绍说,很多人夏季过度防晒并不好,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阳光不仅是维生素D“活化剂”,也是天然“保健药”。 晒太阳会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比如适当的晒后背可以调畅气血,晒晒腿脚有助于祛除体内的寒气。 上午10点到11点晒太阳最好,这一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偏低,能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4~5点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也是不错的“晒点”。 不过夏天阳光比较强,人们最好把晒太阳的上午时间提前一些,下午时间推迟一点,但是注意别隔着玻璃晒。 养好三伏,避病一整年!十大养生关键点,给关心的人都看看吧! 【气温超32℃“热”出中风,出现头晕用5个动作测一测】你的城市今天气温多少度?高于32℃,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中老年人,尤其是三高患者,在高温天都面临着这种风险。熊小知今天就聊聊,如何在高温天防住中风。 你家今天气温多少度? 研究显示,气温高于32℃,脑卒中(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 中老年人和三高患者,在高温天都面临着这种风险。熊小知今天就聊聊,如何在高温天防住中风。 32℃以上,当心“热中风”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它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温度在0℃以下的寒冬,另一个是气温超过32℃的盛夏。? ?临床数据显示,每年的七八月,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率的一个小高峰。 中风一般分为三种: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血栓引起的大脑动脉阻塞。 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在脑动脉破裂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是由暂时性阻塞引起的。 高温天气出现的中风,又称为“热中风”,大多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出现“热中风”,跟下面这几个原因有关。 血流速度变慢 老人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热量不易散发。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相对湿度在70%~80%时,体温调节主要依靠汗液蒸发和血管扩张。 ?这时,中老年人,尤其是患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循环负荷过重,容易引起中风。 血液黏度变高 高温时,人体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甚至更多的汗水。尤其是老人,如果补充水分不及时,会引起血液容量不足、血液变黏稠,进而诱发中风。 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 天气炎热时,血流会向外周皮肤分配,大脑血流量锐减,易引起缺血。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更易发生脑缺血。 ?学会区分中风和中暑 头晕是中风早期症状之一,中暑也有这个症状。如果没及时区分和发现,可能耽误中风治疗的最佳时机。 ?要判断头晕是不是中风的前兆,不妨用以下5S法鉴别,在家就能操作。 第一个S Strength(力量) 试试自己的胳膊腿有没有力量,照照镜子看自己有没有口眼歪斜,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会不会不自主地抽动。 第二个S Sense(感觉) 感觉一下胳膊腿、颜面部,特别是口唇和舌头是否有麻木或无力感。 第三个S Swallow(吞咽) 咽口唾沫或者少量喝点水,试试有没有呛咳,或咽不下东西的情况。 第四个S Speak(说话) 是不是说话费劲,总含糊不清。 第五个S Seeing(看东西): 看东西有没有重影,有没有闪电一样,有没有眼前发黑,看东西模糊不清? 如果有头晕的症状,且伴随上面5S的一个或几个,中风的风险比较大,应尽快送往医院。? ?中风抢救有个“黄金3小时”,在最佳救治时间内迅速抢救,可避免脑组织坏死,及时恢复血流。越早送去医院治疗,恢复越好。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期间,家属要解开患者衣领,保持其口腔清洁,有假牙者应取出。 如果出现昏迷,要将患者置于侧卧位,切忌摇晃,送到医院的途中要避免头部的晃动和磕碰。 6件事给你的血管消消暑 入伏后的“桑拿天”,温度高、湿度大,空气含氧量降低,对心脑血管不太友好。不妨用以下方法,给血管“降温消暑”。 1不要猛用力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堵在脑血管里就会引发中风,堵在心血管里就会引发心梗。 建议: 颈动脉狭窄或有斑块的人,生活中不要做 “猛回头”动作,以免意外发生。 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打篮球、突然起床等。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要更加小心。 2空调设为26℃ 如果空调温度比较低,室内外温差太大,进门或出门时,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建议: 空调能降温除湿,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在8℃以内为宜。 如果气温过高,室内温度也不宜低于26℃,同时,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 3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但过早晨练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清晨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增加发病风险。 建议: 上午4~10点,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很多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这个时段。炎热的夏季,不妨将锻炼时间改到晚饭后。 炎热天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温度高、湿度大、人多的地方。 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4保证饮水量 夏季出汗较多,且体内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中风。? ?建议: 夏季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也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既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又能预防血栓形成。 5饮食要清淡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但最好坚持清淡的饮食。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 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 血管不好的人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6房颤赶紧治 房颤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进入脑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造成中风。夏季出汗增加,水分流失快,导致血液黏稠,更容易发生血栓类疾病。 临床数据显示,每6个中风的人,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 ?建议: 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不可随意停药。 最后,熊小知想提醒你,高温容易让人心情烦躁,引起血压波动,诱发中风。血管不好的人,平时可以养花草、练书法,既有利于修身养性,也能降低中风风险。▲ 心血管医生告诉您服用他汀, 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 需要停药吗? 首先王医生告诉您,这是一件好事! 您的低密度脂蛋白已经达标了! 问题来了,达标好要不要减量或停药?为什么? 听王医生啰嗦几句: 第一、冠心病为什么要服用他汀? 他汀对于冠心病的患者,绝不仅仅是调脂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这些坏胆固醇,同时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这些好胆固醇;更是抗炎,稳定斑块的药物,啥目的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预防血管狭窄加重,预防心肌梗死。 另一方面对于放过支架的患者,支架本身对血管内皮也会有或多或少的损伤,而他汀能够帮助这种修复。实践证明,冠心病服用他汀,能够降低病情加重,预防心肌梗死。所以,对于冠心病,支架术后,建议服用他汀。 第二、指南怎么推荐? 指南推荐明确心绞痛或明确狭窄的血管或支架术后的患者,最好服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因为综合评估,这两种他汀的降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密度脂蛋白的能力,及抗炎稳定斑块的能力,均较强,且相对副作用低。指南推荐支架术后长期服用,除非发生副作用,故您不能停用瑞舒伐他汀。 第三、吃多大剂量? 每一个的耐受不一样,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服用的剂量不一样,一般从小剂量开始,观察观察效果及有没有副作用,我们通常从基础剂量1片开始,当然如果基础胆固醇及低密度高,也可以直接给予2片,但一定要早复查刚肝功及肌酶。 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目标是要将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1.8以下。临床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即使把他汀加到最大量,也降不到1.8,而且加药会增加副作用风险。这些患者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原数值的50%以上! 还有一种可能,加量了,低密度脂蛋白仍不能达标,可考虑联合营应用,比如依折麦布!当出现明显副作用,横纹肌溶解症,肝功能严重异常等情况,他汀有关的其他不能耐受的情况等,他汀也是需要停用的! 最后,我们回答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小于1.8了,已经达标,也不能停药。 因为停用就会增加风险: 是否需要减量呢? 1、如果您已经联合用药,可停用另一种降脂药。 2、如果是强效降脂,如已经是20mg以上,可以减半,观察。 3、如果本身就服用的是10mg,不建议减量,继续口服,继续监测。 4、非常担心,不愿服用这么多他汀,可试着减半,但一定监测,如果减半后低密度脂蛋白能维持在1.8以下,那就OK! 他汀,已经走上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舞台,和阿司匹林已经并肩作战,为更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划患者造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