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欧我见过一对“周末夫妻”,他们是自己主动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两个人之前都有过一次婚姻,分别带着一个孩子。再婚时他们两个人都是三十多岁,两个孩子都是十来岁,都住寄宿学校了,只有周末才回家。他们选择了做“周末夫妻”,每周一次分别去对方的家庭相聚,并不强求孩子和他们一起。结果呢,我见到他们时,两个人都已经结婚三年多了,但是甜蜜好似恋人,周围的朋友提起来,没有一个不承认这两位很合拍很甜,同时也觉得这样很适合他们。 我记得和他们初识是在一个会议上,女人是位学者,我们在会议上成了朋友。很快,我发现她周围的朋友们都知道她的先生会在会议结束那一天和她来相会,小圈子里洋溢着一种特别兴奋和期盼的氛围。大家都在说,这一对超级甜超级粘,看到他们在一起,你就特别想谈恋爱。我的房间刚好和她是隔壁邻居,大家都开玩笑说,“她老公来的那一天,你千万不要在房间呆着,不然房间隔音不好,影响你的心理健康。”玩笑真是有事实基础的。她老公来的那一天,我们都知道她老公来了,但是我们就看不到他的人影,连大会送别晚餐两个人都没有参加。作为隔壁邻居,我晚上九点回到我的房间,才看到她穿着睡衣一脸容光焕发出现在宾格楼道,她告诉我,她要去自动售卖机买点吃的给她老公。潜台词:两个人一见面如胶似漆,吃饭什么的都顾不上,大概从下午关到房间直至九点,女人才脱开身,给战斗英雄补充供给。夜里,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虽然房间隔音超级好,我什么都听不到,但是爱的能量好像有一个气场,把方圆几百米都笼罩了。 那时,他们结婚一周年。这种甜蜜感,即便在新婚的夫妻里面也已经很罕见了,他们始终给人一种谈恋爱的感觉。我们一起吃过几餐饭,男男女女在一起每次都有十几个人,大家还是特别关注他两的互动,就好像看一对十几岁的小情侣。他们彼此的眼神,大笑或微笑,身体语言,默契与调侃,真让人感觉爱情的美好,而且是超极罕见的存活在婚姻里的热爱。 他们结婚三年的时候,我去过他们家做客。是在男方的家庭,男主人亲自下厨,女主人负责陪我喝酒聊天。他们还是那样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会怠慢客人,让客人很舒服,但也绝对不会忽略对方。他们的甜蜜感超级具有感染力。在那个房间坐着,喝着酒,聊着天,看着这一对彼此容光焕发的夫妻,丝毫没有婚姻里面的倦怠感,让人感觉到特别积极的爱情。 他们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刻意选择的。他们分别已经在各自的城市拥有喜欢的职业,喜欢的社会,喜欢的朋友,不想为了婚姻让任何一方牺牲。同时,他们两个人分别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不会因为要依靠对方照顾自己而一定要天天在一起。独立的空间和距离,让他们始终对对方有尊重有期待有爱慕。每次相聚特别有高潮,分开时就好像退潮,但你不会感觉伤感,因为这就是自然规律。他们甚至决定,即便以后因为工作的缘故需要搬到同一个城市生活,他们也会选择住在各自的家里,保持当下这种生活方式。 如果说我对婚姻还保有什么期待的话,那就是这样一对“周末夫妻”带给我正能量。婚姻可以是在一起过日子,那么你就别指望爱情保鲜。婚姻也可以是过不同的日子,保持不同和彼此的吸引,让爱情消耗的慢一点,甚至,给它力量再生。前提是,你要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不要让爱情照顾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