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易经三句话 为人处世不用愁

 凤凰槃涅 2018-07-17

【正知拾遗】长春头脑风暴触动了一些底线,有些许烦恼,于是读书。手边只有《周易》袖珍书,随意翻了几页,熟悉的文字,好像多了些特别的含义。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汉廷兄曾论及《人生“三死”与“三不朽”》,三生有幸,三死难免,三不朽难得。三生者,前生、今生、来生。三死者,命死、身死、名死。三不朽者,立功、立德、立言。

如何立功、立德、立言,成就完美人生,孔子在解读易经的时候,给我们后人指了一条明路。

读懂易经三句话,为人处世不用愁。

……………………

读懂易经三句话,为人处世不用愁

很多人有这样的印象,中国传统文化讲就天下无双,高深莫测,但是做就无从下手,如何循序渐进达成目标,往往语焉不详。这也许并不是偏见,我们习惯以抽象代替具体,以概念代替系统,即便是大家公认立功、立德、立言的完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往往也是无从下手。

正知堂认为,可以从源头上去找答案。而这个源头就是易经,易经被誉为百经之首,素有变易、不易、简易之说,变易的万事万物,不易的道,简易的理。世界上的道理本来很简单,很容易,很平常。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易经·系辞》

人生得与失,荣与辱,好与坏没有明确的界限,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关键是要拿捏好与人相处的分寸。

人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成就完美人生的君子,必定品行高尚,善于与人打交道。易经认为,一个正人君子,一定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能真正读懂这三句话,在这三个方面苦心修炼拿捏分寸的功夫,这三方面修好了,做人就足够了,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修炼之一:修身,安其身而后动,掌握好安身与行动的分寸。从字面上看道理很浅显,身体安定了才能行动。就像射击,心定了才好瞄准,气平了才好扣扳机。

安其身是大学问,能够处变不惊随时随地泰然处之,必定是修为极高的人。中国传统学问的修为功夫的重点就在于修炼如何“安其身”,儒家八度修行进阶,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五步都是在讲如何让自己的身心安定下来,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按南怀瑾的说法,儒家的修行次第,与佛家道家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这个话题暂且按下不表。

大道至简,做人做事的成功要诀也在于“安其身”。“安其身”了,自己感觉舒服了,安顿好了,然后才能行动,这样的行动才有可能成功。

把自身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自己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解人之忧。安其身究竟安什么?首先是安好自己的身心,有健康的身体,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挑重担,才能承受工作压力。其次安好自己的本领,藏器于身,身心都是载体,所承载的本领才是做事的利器,没有能力,你靠什么行动?帮不了自己,怎么帮别人?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智小而谋大,超出了自己的极限,真的不可持续,很危险啊。

第三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由近及远,让“安其身”的光芒逐步发扬光大。换位思考,如果你当领导,你想别人按你的要求行动,那一定要让他们有安全感,只有这样团队才会死心塌地跟你走,义无反顾。如果要人奔赴危难又不给人解决后顾之忧,当然心里不情愿,患得患失。只有把团队自身的问题解决好了,团队才有行动干事的可能,否则会一事无成。

修炼之二:修心,易其心而后语,掌握好说话和交心的分寸。字面的意思依然简单朴实,讲话要打动人心,一定要换位思考然后再说话。二千多年过去,“易其心而后语”还是那么充满力量,古人语言的魅力穿越了时空。

创建佛光山的当代高僧大德星云法师,弘扬人间佛教,一直倡导“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怎样才能说好话?“易其心而后语”就是说好话的法门。

什么是“易其心”?“易其心”就是交心,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心比心,就是充分体谅、理解对方的处境和难处,处其所处,想真所想,见其所见,听其所听,苦其所苦,乐其所乐,真正感同身受。不但要有同情心,还要有同理心,发起慈悲心。言为心声。如此将心比心,心心相印,惺惺相惜,说出来的话,当然就是贴心话,怎么能不中听呢。

威逼恐吓,恶语相向,或者吞吞吐吐,对方当然不愿意搭理,虽然有的时候迫于情势,为了性命和生活,不得不敷衍应承,但是心里还是不愿意的。

不管对象是朋友,亲人,领导还是下属,与人交谈能否达到好的效果,关键要看你能否同其好恶。如果你“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大学》把这种行为叫做“拂人之性”,“拂人之性”就是违背人性,灾祸一定会降临。

《易经》系辞还有一段话讲到说好话的重要性: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君子在自己家里,讲的话充满善意那么在千里之外也会引起共鸣,如果讲的话充满恶意,那么在千里之外也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话从自己口里讲出来,周围的人都听到,近处做的事情,远处的人都会看见。言行是决定君子荣辱的枢机关键,一言一行都是君子撼动天地的力量,怎么能够不慎重呢?

修炼之三:修交,定其交而后求,掌握好求人与交情的分寸。求别人办事,向别人提要求,一定要充分考虑你和他的交情,反复斟酌,权衡利害得失,拿捏好分寸。

有所求是为了得到,定其交则须付出,就是说你要想得到,就必须先付出,要先把关系搞掂才行。

能不能求?求什么?求多少?用什么方式求?都应该细细揣摩,谋定而后动。

刎颈之交,生死之交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生死相许,义薄云天;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义气相投,有通财之谊,可以荣辱与共,患难与共;酒肉朋友,臭味相投,可共享乐,不能共患难,“雪中送炭君子少,锦上添花小人多。”

如果素昧平生,萍水相逢,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交情,“无交而求,则民不与”,没有什么交情,除非举手之劳不涉及利益,或者有人大发慈悲,否则你求人家也没用,只能是自讨没趣。

如何定其交?交什么样的朋友?孔子说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这三句话确实是与人交往千古不易的真理,古今中外无出其右。若能真正读懂读通,身体力行,把这三方面的功夫修炼到家了,为人处世必定如鱼入水,人生就会越来越完美。

如果这三方面都做不好,那就很麻烦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愿意与你交往,没有人相信你,遇到困难也没人帮你,完美人生注定愈行愈远。

话又说回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易经的智慧博大精深,“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充其量只能算易经为人处世的术,易经的道是“自助者,天助也”,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君子自强不息”。

读懂易经三句话 为人处世不用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