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红寺堡一农家妇女,九年绣成22米《清明上河图》

 源源不断 2018-07-17



在红寺堡大河乡香园村

有一位农家妇女

用了整整九年时间

绣成了一幅长22米的《清明上河图》

她绣坏了几百根针

用去了价值近万元的各色线

飞针走线近千万次

针脚细密栩栩如生

见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

她就是55岁的王俊兰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王俊兰

▲这幅绣品全长22米

需要十个人才能完全铺展开


这件事,难度到底有多大?


“您是怎么坚持绣完这么长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真是太厉害了!”说话间,王俊兰从箱底将《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十字绣取出。眼前,一幅长22米、宽约0.8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缓缓展开,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场的人发出阵阵赞叹声。


在20多米的画卷里,王俊兰共绣了500多位人物,牛、骡、驴等牲畜数10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9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不仅完整再现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笔下的盛景,更体现了一名农村妇女9年的不懈坚持。


1999年,王俊兰和家人从隆德县搬迁到红寺堡区,自幼喜欢手工的她向母亲、外婆学刺绣。“刚来到这里,家里只有8亩土地种玉米和小麦,一刮风,苗子全被沙子淹没……”王俊兰说,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两个孩子还小,只能靠自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闲暇时间,王俊兰只得做些绣品补贴家用。


“9年前,我绣过一幅《八骏图》十字绣,大儿子帮我拿到银川卖了3万元,我真没想到一幅十字绣竟然能卖出这样的价格。”王俊兰说。从那时起,王俊兰下定决心要绣一幅《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她从银川购买了价值近万元的各色线、布料等,潜心开始了自己的刺绣。


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俊兰沉浸在十字绣中乐此不疲。“农忙时,妇女们在田间地头忙碌,我却在家绣十字绣,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这是我的梦想,打从开始就没想着放弃。”王俊兰说。


如今,王俊兰不仅自己绣,还带动身边的妇女们一起致富。王俊兰说,现在留守农村的妇女很多,她希望能带动附近更多的留守妇女一起,通过网络将绣品销售出去,让大家一起富起来。


这幅绣品,到底有多珍贵?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是画家张择端所绘的北宋风俗画,是一幅百科全书式的画作,公认的千古名画第一巨作,无价之宝。作品以长卷形式,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等牲畜,车、桥、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


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一直以来就普遍存在着自制的十字绣工艺品。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绣的发展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图案,都别具匠心。


《清明上河图》因工程量巨大,不少十字绣爱好者对此望而却步,也历来被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品。



▲亭台楼阁、人物山水惟妙惟肖


十字绣在民间俗称为“挑花”或“挑补绣”

最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

绣的时间长了就连手指都有点变形

更别提头晕眼花颈椎酸痛

但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希望更多人能欣赏到十字绣独特的魅力

人生能有几个九年

这种九年如一日成就一幅作品的坚持

比起抖音快手的猎奇

值得你我的赞和敬意!


更多相关内容


银川街头那些被遗忘的匠人,他们的一生就是为了做好这一件事

隆德刺绣那么漂亮,一起来欣赏~

☞ 高清互动机顶盒升级!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看这里!

- 版权声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