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是多足类动物,身体扁长,可长达12厘米,分为21节,每节有1对足。头部呈金黄/色,有1对长触角和1对聚眼。背部为暗绿色,腹部为黄褐色。 头部后面有1对钩状毒爪,与体内毒腺相通,属于有毒的动物。常栖息于朽木、石隙中,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在我国广泛分布。 主要症状 蜈蚣毒液内含有两种有毒成分:组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被蜈蚣咬伤后,多数病人只有局部反应,如局部红、肿、热、痛等;也有出现全身症状者,表现为全身发麻、发热、头痛、眩晕、呕吐、恶心等;极少数病人甚至发生昏迷及过敏性休克。 急救方法 1.立即用肥皂水、氨水、碳酸氢钠溶液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然后涂以5%至10%小苏打水,或以甘草、雄黄各等份研成粉末,用茶油调匀涂于患处。 2.疼痛剧烈者,可适当服些止痛药;有过敏征象者,可使用镇静剂;症状严重者及时送医院治疗。 3.被蜈蚣咬伤后有以下民间验方可供参考使用: (1)蒲公英、七叶一枝花、半边莲、马齿苋、鲜扁豆叶、鱼腥草等,任选一种捣烂敷于伤口;或用生白矾加水研汁涂患处。 (2)番薯嚼烂后敷患处。 (3)取杉木皮或枝适量,点燃后用烟熏伤处,有止痛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