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鸿兵: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即便成功,家长们也只是换个方式焦虑

 我是谁Wrr 2018-07-18


 文 | 宋鸿兵

近日,教育部再次出手治理教育领域的“乱象”,这一次的对象是幼儿园。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展开专项治理。

治理内容包括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对办园教学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要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幼儿园的“小学化”,实际上是社会整体对子女教育焦虑的一种体现。人跟人之间的竞争,从大学、高考,一直前推,现在已经前推到了幼儿园(胎教的科学性存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大家对教育问题感到很焦虑的表现,根源是“输不起”的心态,所以孩子们要从幼儿园开始就以“百米冲刺”的状态来跑“马拉松”。

但是,仅仅是治理这种表面的“乱象”,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幼儿园大班已经“空巢”了,很多家长让孩子提前离开幼儿园,送进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教育的内容。有媒体就呼吁,不仅要管住幼儿园,这些校外培训机构也应该一并管起来。

这些管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从根本上缓解家长与学生的焦虑吗?更进一步,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领域的一系列乱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机制才能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