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掌控自己烦恼的人,是智者

 云游荷上 2018-07-18



《吉祥经》的第一首偈诵如下:


不亲近愚人,应亲近智者,

敬奉可敬者,此为最吉祥。


在此,佛陀谈到智者和愚人。


词汇本身是世俗名相,“智者”和“愚人”的定义是世俗谛,该词所指的含义也是世俗谛。当听到“男人”一词,我们马上就瞭解它的意思。如果把它写下来,我们可以阅读,也能够立刻瞭解它的意思。


听闻和阅读两者是声音概念或名字概念,瞭解它的意思是意义概念。


我们可以查阅佛陀所作的解释,以便确定自己瞭解佛陀说的“智者”和“愚人”的含义。


佛陀说,


要知道谁是愚人,可以透过这三件事---身行恶、语行恶和意行恶;


要知道谁是智者,可以透过三件事---身行善、语行善和意行善。


让我在这裡重说一遍,并不是因为生而为人,我们就成为智者或愚人;是因为能够掌控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成为智者。反之,是因为不能掌控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成为愚人。


所以,我们可以成为智者,也可以成为愚人。


因此,我们一定要训练自己的心去控制自己的烦恼,让烦恼在我们的掌控之下。即使我们的心仍然未得到淨化,也不应该按照烦恼的指示去行事和说话。


我们一定要掌控著烦恼所给的指示,这是重要的。我们都一定要如此训练,以便能饶益自己和避免堕入四恶道。


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假如有正念,并非不可能。



佛陀说:


“一切危险与伤害皆由愚人引起,非由智者。”


每当烦恼失控时,我们就会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和危险。


因此,当我们听到“愚人”这个词,不需要望向远方,其实是应该从近处看。我们不应该允许自己成为愚人。真正的进步来自对自己诚实,所以瞭解自己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们望向远方去看别人,指著某个人说:“那个人很愚痴,我很有智慧”,这会产生问题。反之,我们必须培育起诚实的素质。


我们一定要瞭解自己是谁。有时我们很有智慧,可是有时我们也很愚痴。


根据佛陀的教法,我们应该提起浓厚兴趣做自我教诫,更甚于对他人的教诫。我们可以给他人建议,但不需要给任何人命令。我们本身还在不断学习,所以是需要经常得到教诫的,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进步。


对自我的兴趣就是对自我教诫的兴趣,这也是十分重要。一直保持著对自我教诫的兴趣,可以让人成长,不是迈向衰老。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只是迈向衰老——愚人迈向衰老,智者则向上成长。


义注如此解释愚人的意思:


“呼吸只是为了生存的人是愚人。没有以智慧作为先导,他们呼吸只是为了生存。


它再继续解释,那些“以智慧作为先导”的人,在智慧的引导下过活的人,懂得如何为自己的现生和来世带来利益,懂得如何为他人的现生和来世带来利益,懂得如何为自他两者的现生和来世带来利益。


这是在义注中智者的含义。



再次重申佛陀所说的:“一切危险与伤害皆由愚人引起,非由智者。”


犹如一间著火的茅屋,即便是一间小茅屋在著火,最后它能把整座城市烧毁。同样的,如果一个愚痴人出现在某个地方,这种人能摧毁一切。所有伤害与危险都是愚人而不是智者所造成。


四恶道的大门为愚人敞开。因此,应该记住出现在《法句》义注裡的一句话:


“对于放逸者而言,四恶道有如他们自己的家。”


每当不能控制烦恼时,我们当下就是放逸的。


如果想要成为智者,我们一定要掌控自己的烦恼。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正念,不要放逸。


更多参考


👉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善心


👉 定力的培育,图解入出息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