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A股主要股指上演了一波“蹦极”行情。上证指数在1月29日创下两年来新高(3587.03点)后掉头向下,在6月份接连失守3000点、2900点、2800点关口。可谓是惊心动魄,弄得投资市场人心惶惶。 7月5日,央行表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平均估值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居于低位。紧接着,深圳证券交易所发文称,从上市公司业绩和估值水平看,市场都具备了稳健运行的基础。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文称,沪市公司目前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处于较低位置,投资价值凸显。 与此同时,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也不断增多。在A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声音渐起的同时,外资流入的迹象猛增。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积极布局,用实际行动看好A股市场。这时,也有人发出疑问:外资可是来“抄底”的? 有观点认为,外资流入猛增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由A股“入摩”带来的,而并非是所谓的“抄底”。 首先,梳理今年北上资金的动态可以看出,从3月初开始北上资金陆续加码,5月流入创新高,和A股正式纳入MSCI的步伐一致,因此市场观点认为这是国外投资者提前布局A股的有力证明。 其次,A股正式“入摩”,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取消QFII和RQFII的本金锁定期要求及汇出比例限制,且允许其进行外汇套期对冲风险,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自然人投资者依法投资境内上市公司,允许外商投资新三板挂牌公司等一系列举措,都为外资进入A股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此外,境外投资者更愿意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待A股。外资较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表现,同时认为新经济占比会越来越高。可以预期的是,未来,还将会有一些企业走向世界并获得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新领域出现新龙头公司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对外资而言,可投资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讲,随着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加之国内公募、私募、其他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等)的增加,都会给整个市场带来更多重视中长期的投资者,因此未来A股的换手率相对会下降,市场的波动性会更稳定。 【打字不易,一篇文章出来得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如果你看到这里的话,就请留个言点个赞支持一下吧!有什么对盘面以及个股了解不透彻的话可以私信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