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固守蒙古传统的阿里不哥为何不敌汉化的忽必烈?

 不沉俾斯麦 2018-07-18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问丨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汗位之争。其中又以忽必烈前期的交锋最为激烈,持续时间也最漫长。最终结果是力主汉化的忽必烈笑到最后,而以坚持蒙古传统的阿里不哥和海都,被彻底击败。这是否和忽必烈选择的主动汉化有直接联系?


一身传统蒙古戎装的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等人反抗他们心中的篡位者忽必烈,最终的失败从根本上说就是资源匮乏所造成的。但即便是双方的资源对比可以如此悬殊,阿里不哥集团依然给忽必烈的元朝制造了很长时间的麻烦。可以说,阿里不哥与海都能坚持那么多年,已经算得上难能可贵。


窝阔台汗国的资源实在太少


很多人通常认为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矛盾在于是否进行自主的汉化改革。这实际上是对蒙古人政策的极大误解。因为双方最大的矛盾是帝国大汗位置的继承权,其他的表现都是围绕这个矛盾产生出来的附属品。至于是否有搞什么汉化,在双方的心目中似乎根本不能成为一个争议点。 


忽必烈的继承权存疑是他最大的弱点


由于之前的蒙哥汗在死时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忽必烈就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进行了大汗位子的抢先注册。这种违反蒙哥习惯法的行为,自然遭到了蒙古本土贵族集团的反对。阿里不哥就是这一批势力的代言人。但问题是忽必烈在蒙哥汗时代,已经积累了不少势力,还在资源上占据优势。


今天被很多人视为忽必烈主动汉化的决策,其实就是他为了预防本土贵族反攻倒算而进行的战略布局。例如在草原边缘毗邻内陆的金莲川建立新的都城,并开始以金国中都为基础,建造更大规模的元大都。这都是为了将自己的基本盘南移,避免原先的帝国都城和林遭到突袭。


新建的元大都非常方便控制中原物资


当然,为了攫取更多资源打仗,除了发动原有的蒙古部落武装、中亚雇佣兵和汉军世候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忽必烈还必须任用更多汉化契丹贵族和过去金国统治时期的汉人大臣,对自己的朝廷进行类似中原模式的集权化改革。这样的改革,在力度上是不符合东亚儒家社会世界观的,因为程度远远不够。但对于崇尚部落自然权力和社会小团体自治的蒙古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


蒙古的各大汗国都非常善于征调地区内原有的武装系统


还是为了对付阿里不哥的势力,忽必烈暂停了对南宋的战争,重点北伐。他通过控制的中原地区,很快反攻到了前帝国首都和林。但阿里不哥一系的人却继续在原来窝阔台汗国的地域内,坚持抗争。结果将局面变成了双方围绕蒙古核心地带,进行的一系列拉锯战。


从外部格局来说,控制中亚主要地方的伊尔汗国与忽必烈一系的关系很好。他们对忽必烈的支持让阿里不哥势力在战略上腹背受敌。至于另一个重要分支金帐汗国,核心区域远在高加索和乌克兰东部平原,难以有足够的力量支持阿里不哥。这就使得阿里不哥等于要以一隅之地,对抗大半个帝国。而可以支援他的金帐汗国,则会在中亚被伊尔汗国拖住脚步。


中亚的伊尔汗国 一直同忽必烈关系不错


但即便是在阿里不哥兵败被俘后,这个集团还是以海都为新核心,又坚持抗争了很久。期间忽必烈为了自己的霸业,用更多资源去进行赏赐和笼络人心,又南下灭掉了南宋。然后的蒙元帝国才有精力,全力对付海都一系。这也说明当年阿里不哥掀起的反忽必烈事业,在蒙古贵族心中是有很大份量的。


阿里不哥之后 还有海都站出来继续与忽必烈为敌


随着海都的失败,阿里不哥集团的全部尝试也宣告破产。忽必烈则开始执行很多人都担忧的蒙古空心化政策,将大量的资源和人口都南移。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断绝任何其他蒙古势力,可以轻易的占据帝国龙兴之地,并获得大量储备资源和后备兵源。


今日的和林遗址


这个爽了自己却恶心了帝国的拍脑门措施,让蒙古高原在之后的几百年里都不再能产生出拥有决定性能力的强权集团。明清两朝人都因此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