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在叙战场完成首秀,俄立马宣布苏

 昵称57904332 2018-07-18

近日,俄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除了简述Su-57在叙利亚的部署和完美首秀展现优秀的性能外,还抛出了一剂猛料:俄军目前没有将Su-57战斗机投入量产的计划。

“Su-57在叙利亚充分展现了它优越的性能和强悍的作战能力,”鲍里索夫说,“该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是我们手里的‘王牌’,所以目前除非我军的其他战斗机已经无法和其他国家的战斗机匹敌,不然将没有任何投入大批量生产的必要。”

尽管这番言论充满着对自身四代机的自信,但抛开这话里用来壮胆的部分,俄副防长的意思很明显:我们的四代机很优秀,不弱于其他国家主力战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得靠其充当主力。

不谈Su-57的实际性能如何,也不管它在试飞和研制过程里遇到的种种问题,就当Su-57有俄副防长所言那么好,那么其不投入量产的核心原因估计也只有一个:俄罗斯没钱了。

近些年来由于西方的经济封锁俄罗斯财务状况不佳,俄军现在的国防预算相比前几年可谓是捉襟见肘,几艘“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在船坞和港口里瘫痪,“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出海一趟喷的黑烟比沙俄时代的燃煤锅炉还过分,“国之重器”的待遇都已经到了如此田地,那五代机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另一方面,除开“穷”这点外,频发的故障也是俄国防部对Su-57量产一事踩下刹车的原因之一。

Su-57的原型机T-50是个“问题儿童”。首架原型机参加航展的表演后即出现结构性损坏,被入厂大修一年,同样也是在航展上,一架编号为52的T-50在滑行时遭遇压气机失速,尾喷口出喷出数米长的火焰,不得不停飞终止表演,更尴尬的是,第五架原型机在降落时把自己点着了,也入厂修了一年半。这种可靠性,就连一向行事粗犷的毛子,也不敢恭维。

同时,为苏-57战机专门研发的“产品30”发动机虽然已经成功,但离大规模生产上机尚还需一段时间的沉淀。预算见底、产品不完全成熟、发动机还需等待种种情况,暂停Su-57的量产,对于俄军来说可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