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论力学习题背后的故事(2)----记里鼓车和轮系传动

 汐钰文艺范 2018-07-18

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论力学》这门课不仅介绍了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更融入了很多生活和历史上的趣味案例。本篇讨论的就是轮系问题的习题与历史上记里鼓车的关系。

轮系问题的习题是理论力学运动学中常见的题目。利用齿轮的传动,可以改变转动角速度的快慢,也可以改变转动的方向。

一、自行车的问题

密歇尔斯基的《理论力学习题集》中,有一道比较简单的齿轮传动问题:

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装置由链条绕过齿数等于26的齿轮A和齿数等于9的齿轮B构成。齿轮B固接在自行车的后轮C上,后轮的直径等于70cm。设齿轮A作每秒1转的转动,而后轮C沿直线道路滚动而不滑动,求自行车的速度。


图1 自行车行驶问题

解答:齿轮通过链条传动时,由于链条不可伸长,则A、B齿轮外缘速度相同,等价于两齿轮直接啮合的情况,只是轮心距离可以调节。在两齿轮啮合且做定轴转动时,满足,其中表示齿轮的齿数,表示齿轮的角速度。

根据题意,。所以

。代入数值,有

二、关于记里鼓车

根据习题,可以看出齿轮A每转一圈,自行车走一定的距离。反过来看,车轮每行驶一定的距离,齿轮就可以转一圈,如果这时让齿轮拨动特定的装置,就可以找到里程,这就是古代“计程车”----记里鼓车的道理。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有关记道车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阳……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至迟在西汉时期,即已有了这种可以计算道路里程的车。后来因为加了打鼓装置,每走一里路打一下鼓,故名“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和指南车,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和工艺水平,也表明古人对齿轮传动问题有很好的认识。

1)原理

作者参考了网上相关资料,修改了其中的错误,特别把图和说明文字进行了统一处理。

宋代指南车结构如图2、图3所示。母齿轮固接于左车轮,并与传动轮相啮合。铜旋风轮与传动轮装在同一竖轴A之上,并与下平轮相啮合。小平轮与下平轮装在同一竖轴B之上,并与上平轮相啮合。

母齿轮齿数为18,而传动轮齿数为54。铜旋风轮的齿数为3,而下平轮的齿数为100。小平轮齿数为10,而上平轮齿数为100。

图2 宋代记里鼓车俯视图  

图3 宋代记里鼓车后视图

车轮的圆周长1丈8尺,车轮转一圈则车行1丈8尺,古时以6尺为一步,则车轮转一圈车行3步。车行一里(即为三百步)车轮和母齿轮都转100圈,传动轮和铜旋风轮才转100/3圈,下平轮和小平轮才转1圈。而上平轮才转1/10圈。也就是说,行车一里,竖轴B才转一圈;行车十里,竖轴C才转一圈。而在这两个竖轴上,还各附装一个拨子。因此行车一里,竖轴B上的拨子便拨动上层木偶击鼓一次;行车十里,竖轴C上的另一拨子便拨动下层木偶击鼓一次。图4是汉代记里鼓车的示意图,分上下两层;图5是新中国1953年发行的邮票,显示了晋代记里鼓车的式样。

图4 汉代记里鼓车

图5 邮票中的记里鼓车

(2)中外对比

在古希腊,也有和中国记里鼓车类似的装置。根据记载,公元1世纪希罗(Hero ofAlexandria,公元10-70,)设计了一套里程车(odometer),该装置中有一组齿轮和螺旋杆,可以通过记录车轮的转数直接测出车子运行的里程。车上三个圆盘可将车子行驶的里程记录下来,据讲解员说,不同圆盘上方原来是装豆子的容器,圆盘每转一圈小孔对上了,会落下一颗豆子。假如圆盘ABC分别对应100m、1km和10km,开始时清空,行驶时如果A盘落下有5颗、B盘落下3颗、C盘落下2颗豆子,则表示走了23.5km。

图6 古希腊的里程车示意图

图7 古希腊里程车复原实物

(3)中国古代的齿轮及应用

也许有人怀疑古代有齿轮吗?据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书记载,我国是应用齿轮最早的国家之一。1956年在河北武安午汲古城遗址中,发现了直径约80mm的铁齿轮,经研究确为战国末期到西汉(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4年)间的制品(图8)。1957年陕西长安县红庆村出土了一对直径为24mm、齿数都为24的青铜人字齿轮(图9),据分析系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遗物。

图8 战国时期的齿轮

图9 汉代人字齿

对于轮系,古代人应用到了水利、天文仪器、机械计时器等机械方面。中国古代对于齿轮的应用不但对于农业发展上有着现实意义的运用,而且在科学技术上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成就。

史书中关于齿轮传动的最早记载,是《新唐书·天文志》僧一行、梁令瓒在唐开元13年(公元725年)制造的水运浑仪的描述。《新仪象法要》详细记载了苏颂、韩公廉等人于北宋元祐3年(公元1088年)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该台规模巨大,已有了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明代茅元仪著《武备志》(公元1621年)已记载了齿轮齿条的传动装置。

   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龙骨车在古书上也叫翻车,据《后汉书》记载,这一灌溉机械是东汉末年发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后来由于齿轮系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发明了以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动力的龙骨水车,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这是机械制造方面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人们利用技术结合自然力造福于人类的一项重大成就。

三、简化版记里鼓车的设计制作过程

作者刚入职时,当时清华理论力学教研室有一些教具,其中一个箱子中全是损坏的教具(图10),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后来经过琢磨,发现是混在一起的指南车、记里鼓车部件,有很多小零件破损了(图11)。作者进行了修理,大体上拼了起来(图12),但是不能进行演示,原来是内部的齿轮破损、变形,匹配不太好,而连接绳子的轴已经生锈,阻力特别大。另外铜旋风轮只有3个齿,是用3根铁轴粘在木轴上当齿轮,转动时这里作用力大,容易损坏。总之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把外观拼好,不能进行实际演示。

图10 混在一起的教具零部件

图11 损害的零件

图12 大体修复的记里鼓车

图13 内部问题很多

近年随着创客运动的发展,加工的硬件条件提高了,作者于是想自己做一个用于教学演示的记里鼓车,为了演示方便走1米就敲一下。因此首先利用轮系传动的相关知识,简化了设计(图14)。利用作者自己开发的创客实验室的软硬件平台,可以很快设计出其他零部件,包括齿轮,都可以用激光在平面木板上切出来。图15只显示了其中的齿轮,其中A既是车轮,又是齿轮,B与A配合实现转动方向的改变,C和D配合减速。

为了美观,从网上买来了小木人和小腰鼓,装配好后,记里鼓车可以很容易演示,作为教具,效果很好(图16)。它的内部设计结构也很简单(图17,就是按图14做的),同时它本身还可以作为理论力学运动学的题目:为了实现走S距离就敲一下鼓,齿轮、车身的尺寸如何设计?如果考虑木板的费用,如何优化设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图14 简化版的记里鼓车示意图

图15 车中的齿轮

图16 简化版的记里鼓车

图17 内部结构


(本文将于《力学与实践》2018年第4期发表,略有改动)




《力学与实践》编辑部

期刊首页:http://lxs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