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亚圣”孟子与孟母三迁

 冬竹456 2018-07-18

“亚圣”孟子与孟母三迁 来自史记 07:00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邹国有一名女子,名叫仉(zhǎng)氏,她怀胎十月,孕期将满之时,忽夜梦见泰山方向有神人驾龙凤而来。路过邹山时,脚下一片七彩祥云落于邹地,仉氏于梦中惊醒,忽觉腹中一阵剧痛,便产下一子。


这个孩子就是被我们称为“亚圣”的孟子



孟子姓孟名轲,邹国人,邹国就是在今天的山东邹城。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常把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并将孟子尊为“亚圣”。与孔子一样,孟子的出身也是贵族,他的祖先就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


孟孙氏是鲁庆父的后人,说到这个庆父,在前段我们讲到春秋时,曾经提到过,此人是大大的有名,他不仅与他的嫂子,鲁庄公的夫人哀姜私通,还先后害死了鲁国的两任国君,妄想取而代之。有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指的就是他,可见庆父当时在鲁国的飞扬跋扈的程度了。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从本姓上来说,孟子与周天子为同宗,所以他的姓是“姬”姓。但是当孟子出生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然没落了。春秋晚期的社会动荡,孟子的家庭也逐渐地衰败,被迫迁到了邹国,等到孟子幼年时,一家人的落魄只能是“赁屋而居”了,也就是租房子住。


据史料记载,孟子的父亲名激,字公宜,在孟子四岁那年父亲便辞世了,只留下年幼的孟子与他的母亲相依为命。从这点上看,孟子的家庭与他的童年经历,和孔子真是一般无二。



孟母是一位贤惠的女子,她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小便让孟子读一些古书典籍。那时候他们住在邹国和鲁国交界处的一个地方,叫凫(fú)村的小村落。由于离家不远处便是一片乱坟岗,经常有办丧葬的队伍从孟子家前走过。孟子年纪尚幼,非但不觉,反而感到很有趣,于是常常和几个小伙伴,也学着人家,玩起了出殡的游戏。


当孟母多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荒坟旁边玩耍的时候,心中便焦躁不安。孔子曾经说过“里仁为美”,意思是说,居住地方要有仁德才好。小孩子不懂事,容易受到坏环境的影响,因此更应该选择一个好的地方居住。


为了孟子的成长,孟母第一次萌发了迁居的念头。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啊,好在有乡人颜崇义的帮助,迁居倒也还算顺利,母子二人从凫村迁到了庙户营。


庙户营是一座比较大的集市,每逢赶集的日子,邻乡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儿,行商的,坐贾的,吆三的喝四的,那是一派热闹景象。孟母的住处恰好住在街市的中心,左邻右舍不是屠夫就是铁匠,每天从早到晚,嘈杂声是接连不断。



在这样热闹的环境里,孟子哪里还能够在家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呢?于是常常趁着母亲不在家溜出去,和几个小伙伴在街市上玩耍。不久之后,此事又被孟母发觉了,孟母当下心想,这个地方恐怕也不便于对孩子的教育。再三思量之后,孟母决定,再一次迁居搬家。


经过慎重的选择之后,孟母将家迁至因利渠畔的一所学宫旁边。孟子看到每天都有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在学宫里念书,天资聪颖的孟子很快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了,于是经常到书院里跟着这些玩伴学习诗书,演习礼仪。看到孟子变得知礼节,爱读书,孟母感到非常的欣慰,知道这一次搬家,搬对地方了。


这个故事便是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史书上一致认为,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后来的大思想家,成为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孟母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无论从国家而言,从民族而言,从家庭而言,从个人而言,教育都是头等大事,在我们科技、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多少父母面临着怎么教育孩子的难题,那么我们明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孟母对孟子的教育方式。希望能给您带来一次启迪和感悟。


——  明天再见  ——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闻古知新(ID:wenguzhixin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