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自尊与志节

 国民一员 2018-07-19
每次触摸明城墙,看着它斑驳的模样,就会想起这六百年来它经历过的苦痛与劫难。有明一代,朱家的子孙纵有不肖,在面对危难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抛下过这成祖定鼎的京师、天寿山诸陵和京畿的万千子民,直至甲申年崇祯帝壮烈地以身死殉社稷。这看似简单,却极少有朝代能做到,清朝统治者曾三次放弃北京出逃,在盛极一时的唐朝,皇帝从长安出逃的次数是骇人听闻的九次。
    只有看到明代的遗物和明人的记述时才能理解明代士大夫心中的自豪。明代驱除元虏,奄有汉唐旧境,在贯穿明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明与北虏都是敌对的。仁宣之后,明对漠北由攻转守,但在此后两百年间,明对北虏,无汉初之屈辱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即使英宗北狩期间英宗与朝廷亦无失节求和,俺答封贡可算是明代仅有的一次款虏,所达成条件即如明招安鞑靼一般。明代中后期,尽管国力已经衰落,也能最终荡平沿海倭寇,并在壬辰丁酉两次倭乱中援朝御倭,帮助朝鲜复国,使此后三百年间东亚的国际秩序仍维持在原来的轨道上。明末,在澳门、澎湖应对葡萄牙、荷兰挑衅时,明军未有败绩。明代之前,能善治于内且不失节于外的统一王朝,只有秦、武帝后的两汉、隋、安史之乱前的唐代而已,但这些朝代都不曾像明代给予中华如此持久的尊严。更可贵的是,明代在很多方面领先于西方时,仍能以平等的心态与西方交流,学习借鉴西方技术之长。
    古代士大夫的士气与志节以宋明两代最盛,而明犹在宋之上。南宋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四位权相相继专权时,朝堂上的正人大多是缄默的,明代权阉权臣专权时,士大夫们视死如归的抗争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明代的士大夫并不曾享受到宋代那空前绝后的礼敬,但在不畏死的士人面前,廷杖、厂卫的缇骑和诏狱,都变成了可笑又可耻的道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